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 >政策解读

聚焦中山“十四五”·局长访谈 | 黎炳盛:抢抓“双区”机遇 聚焦经济民生

信息来源:市政府门户网站 发布日期:2021-06-01 分享:

政策文件:‍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近日,《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本报第一时间专访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黎炳盛,对规划纲要进行解读。

   

 

  ●记者: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如何围绕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谋篇布局?

  ◎黎炳盛:“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在规划纲要编制过程中,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个新”作为逻辑主线贯穿规划纲要始终。

  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时期,是中山发展历程中极不寻常的五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很多考验和挑战。规划纲要指出未来五年我市将处于打赢经济翻身仗关键期、竞争优势重塑期、区域协调发展深化期、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生态环境提升期、社会转型加速期,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中山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规划纲要围绕落实“双区”建设国家战略,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落实省赋予中山的“三个定位”,对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打造‘湾区枢纽·精品中山’”作出了全面系统的安排,设置了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五个维度共20项发展指标目标。

  需要说明的是,20项定量指标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在经济发展方面,“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十三五”规划的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等指标调整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创新驱动方面,“十四五”将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指标调整为研发经费投入增长、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首次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纳入指标。民生福祉方面,“十四五”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调查失业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调整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高等教育全日制在校生人数,并增加了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绿色生态指标方面,“十四五”增加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指标。安全保障单独作为一类指标,包含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两项新增指标。

  围绕融入湾区、创新发展、产业升级、双循环、深化改革、城市品质、文化发展、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人民生活、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11项重点任务。规划纲要在重点任务部分专设“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一章进行谋划部署。参与国内大循环方面,提出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力争“十四五”时期完成投资7000亿元。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提出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争取翠亨新区等周边区域纳入广东自贸区扩区范围。深化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务实合作,支持企业组团“出海”,高水平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

  ●记者:放眼当下城市竞合新格局,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当前,中山发展正面临“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未来五年我市该如何抢抓机遇,积极融入湾区城市群建设?

  ◎黎炳盛:为充分凸显“双区”建设对我市发展的战略支撑引领作用,规划纲要将“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全面融入湾区城市群发展体系”这一任务放在了11项重点任务的首要位置,从优化城市格局、完善交通体系、加强城市协作三个方面进行发力,凸显中山在湾区城市群建设中的地位作用。

  优化城市格局方面,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我们坚定不移推动城市环湾布局向东发展,加快产业梯度布局和城市功能科学划分,构建“三核两带一轴多支点”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完善交通体系方面,“十四五”时期,我市将着力打造湾区西部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构建高铁、城际、地铁、高速、快线、港口等无缝对接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形成东承西接、南北贯通的交通格局,实现与珠三角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市内30分钟互通。为此,规划纲要部署了构建“三纵三横”铁路网、“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二环十二快”主干线快速路网、“2主2辅”铁路枢纽体系、“6+5”公路货运物流枢纽体系等重大交通网络工程。

  加强城市协作方面,规划纲要提出携手推动都市圈建设,包括积极推动深中一体化发展、全面对接广州都市圈、共建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同时,提出要深化与港澳合作发展,包括加强规则机制衔接、加强创新与产业合作、加强人文交流交融等。

  ●记者:“十四五”时期是我市打赢经济翻身仗,重振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的关键五年,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我们该如何发力?

  ◎黎炳盛: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也是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期我市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由之路,重点从两方面发力。

  一是科技创新。“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争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左右,以目标倒逼科技创新发展。为大力推动创新发展,规划纲要围绕提升创新发展能级、强化企业创新地位、完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构筑创新人才高地等领域进行任务部署。

  如在提升创新发展能级方面,提出了融入湾区科技创新圈,以参与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牵引,共建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高水平建设中山科技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中山),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山科技创新园,重点建设中山光子科学中心和中山先进低温研究院两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等具体举措,以此来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

  二是产业升级。“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坚持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尤其是产业转型升级上,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重点、路径和目标。制造业方面,提出建设若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全国制造业一线城市的目标。服务业方面,提出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的目标,加快构建“2+3+4”现代服务业体系,构建“双核支撑、多区联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此外,我们还聚焦产业链发展和数字经济发展,作出了一系列的任务部署。

  ●记者:社会民生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领域,“十四五”时期,我市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方面有哪些思路举措?

  ◎黎炳盛: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规划纲要顺应群众期盼,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改善民生、城市治理等方面做出了重点部署和具体安排,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提出统筹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聚力打造西江水乡生态振兴带、鸡鸦-小榄-横门乡村产业振兴带、岐澳古道乡村文化振兴带。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绿色兴农,做强做优水产、花木、特色水果等传统特色优势农业,大力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布局发展生态农业、民俗民风、古村遗迹、岭南水乡等主题游,打造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示范点、精品线路、农业公园。

  促进民生改善方面,聚焦解决老百姓关注的教育、健康、文化等热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任务举措。教育领域,提出到2025年,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80%以上,增加中小学学位14.4万个,新建改建扩建普通高中13个、中职学校10个。健康领域,提出建立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文化领域,提出打造大湾区人文地标城市、高品质文化引领型城市的目标,深入挖掘与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以及香山文化、侨乡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高标准建设大湾区博物馆、翠湾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力争引进百亿级文旅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