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板芙镇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历史文化资源,将生态农业与红色教育、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以农文旅融合之笔,绘就了一幅“产业旺、文化兴、村民富、环境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三链”融合,厚植乡村振兴“新动能” 初秋清晨,斑驳的阳光洒在板芙镇里溪环山风光径彩虹跑道上,早起的人们在此晨跑锻炼,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欣赏田园风光。此前,这里还是一片泥泞的山路,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整修一新的4公里环山风光径蜿蜒在山岭与清风间,与旁边露营大草坪相映成趣。 随着特色精品示范村各项建设项目的深入推进,环山风光径、鲤跃龙门、里溪古道、石板街、农业实践基地、科普生态园等文化旅游项目陆续建成,成为旅客们打卡拍照的好去处……里溪村大环线、小环线从规划蓝图化为惠民成果,文旅景点串珠成链,将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风情有机融合。 这来源于我镇巧引金融“活水”,用足用好专项债政策红利。通过聚焦重点领域,全力保障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2022-2023年累计申请及投入乡村振兴建设债券资金约17000多万元,资金用于里溪特色精品示范村建设、金钟村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我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村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星光璀璨,夜晚的微风拂过里溪村上空。“让风继续吹,不忍远离,心里极渴望,希望留下伴着你……”经典歌曲《风继续吹》在歌手的深情的演绎中飘扬着美妙的旋律,来里溪游玩的游客们在星空下欣赏音乐,温馨惬意。 我镇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研学旅游、红色旅游等新业态,开设永久文旅服务设施,引入重点企业参与文旅项目运营,一年来,星空音乐节、风情集市、风筝节、浆板露营节等多种乡土文旅活动在里溪村接连上演,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三链”同升,不断实现“旺人气”“聚财气”。 我镇还持续深挖和提取本土文化,打造本地文化IP。通过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合作创作《里溪曙光》剧本杀,以“舞台剧+角色扮演+游戏”的形式,开展沉浸式体验活动,让这个红色主题“剧本杀”迅速火出圈。“革命故事铭记于心,他们付出了太多……”饱含里溪的乡土文化、先烈艰苦奋斗精神的原创说唱歌曲《这就是里溪》同样口耳相传,朗朗上口的歌词,让年轻人更主动去了解当年的历史故事,感受前辈是如何克服困难创造一番新天地。 镇宣传文化部门负责人表示,未来板芙还将持续输出优质文化内容,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抽象的文化具象化,落地为可体验可感知的项目和消费内容。探索持续举办文旅节庆活动,丰富游客及村民的公共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文旅发展,不断绘就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画卷。 美食为“媒”,文旅融合激活“舌尖上的经济”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初秋的板芙滨江路,处处流光溢彩、热闹非凡。江边夜市烟火升腾,逛夜市、品美食的居民络绎不绝,摊主的招呼声、食客的交谈声此起彼伏,通明的灯火里氤氲着浓郁的人间烟火气。 自江边夜市热闹开市以来,亮起的夜市灯火,不仅促进了夜间消费活力持续释放,丰富居民的夜生活,更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以前,我们摆摊做生意,没有固定位置,收入不是很好。现在有了固定的夜市摊位,有了回头客,生意更好做了。”来自板芙村的一位档主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我镇以夜间消费集聚地为抓手,建设面积达10亩的夜间集市,设置特色摊位近百个,涵盖艺术衍生品、DIY手工作品、鲜花绿植、饮品美食等多内容、多类别、多业态创业项目,不断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丰富群众的夜间生活,提升消费体验,繁荣夜间消费市场,让夜市灯火“点亮”乡村振兴路。 除此之外,我镇还进一步深挖优势旅游资源,以美食为“媒”促进文旅融合。每逢节假日,里溪村文旅小环线上就有村民摆摊创业,摊位上摆满了金银花茶、栾樨饼、茶果、钵仔糕等各种传统饮食,吸引不少游客拍照打卡,其中网红食品——鲤鱼造型的栾樨饼十分可爱。“鲤鱼代表了我们里溪村,所以我们这里的栾樨饼也是鲤鱼造型的。”档主介绍道。 乡村的美化,游客的增多,吸引不少年轻人返乡创业。里溪95后青年叶逢雨就是其中一位,他返乡开设村里首家简餐店,乡村风格的古旧建筑与年轻人喜欢的露营风相碰撞的装修环境完美融合,在他的用心经营下,餐厅已成为热门网红“打卡点”。而像他一样的带着新潮的想法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还有不少,一年来,里溪年轻人创业的“围炉私茶”“树屋私厨”“鲤咖啡”等美食业态不断涌现,源源不断为老村注入新活力。 同时,我镇在宣传端不断发力,依托“板芙发布”微信公众号开设“文旅板芙”专栏,推出“村游记”“寻味板芙”等系列。深入村(居)、巷口探寻特色美食美景,唤醒板芙本土城镇记忆,成功推广十三顷水闸、西江沿线风貌、金钟郊野公园等优势旅游资源以及辖区芦兜粽、栾樨饼、广福酱李、深湾北坑菠萝等美食,广受媒体聚焦,社会反响热烈。“村游记”系列多条视频浏览量超20万,点赞6159次,转发5726次,被“学习强国”平台以及中山发布、中山电视台、中山日报等权威媒体转发,不断提升我镇文旅知名度、美誉度。 文化铸魂,书香“新空间”浸润乡村 正值暑假热,板芙镇里溪“香山书房”的读者络绎不绝,整洁大气的阅读空间,让不少读者们在这里“与书为伴”,开启“书香”生活。 历时约1年建成的里溪“香山书房”,是中山市十大精品示范“香山书房”之一,占地面积685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967平方米,目前馆藏图书有1万多册,拥有智能化的图书借阅服务和个性化学习空间,以及休闲观光交流空间等。 结合里溪的美丽乡村资源和红色历史禀赋,位于里溪文旅综合体大环线上关键节点的里溪“香山书房”以红色教育为主题,力求打造集新时代红色文化学习阵地、文旅融合示范基地、乡村振兴示范点等为一体的多元文旅融合新型阅读空间。 自去年12月启用以来, 我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里溪“香山书房”“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助推乡风文明和乡村振兴,成为农民群众的“文化粮仓”和精神“加油站”。书房公休日日均接待阅读群众约2000人次,为群众提供优质的阅读环境和周到的借还服务,今年4月,里溪“香山书房”入选全国最美农家书屋。 近年来,前往图书馆阅读和借还图书的人越来越多,全民阅读逐步成为社会风尚。我镇图书馆负责人说:“我们正在着力建设阅读圈,以打破全民阅读时间和空间上的壁垒。下一步,还将依托村(社区)建设更多的阅读空间,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广大读者在家门口就能品味书香。这些新型阅读空间已逐渐成为现代农文旅融合的新阵地。” 下阶段,我镇将加快推进建设“深湾村-里溪村-金钟村-广福村”示范段项目,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实现串珠成链,打响农文旅融合品牌,助推板芙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