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 >食药安全

汛期食品安全要点:这些你都注意了吗?

信息来源:食安珠海 发布日期:2024-06-03 分享:

  强降雨后,伴随高温高湿天气,肠道传染病及各类食源性疾病极易发生,大家尤其要注意饮食安全。

  俗话说:“大灾之后防大疫”,防止“病从口入”是暴雨后防疫的重要一环。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接触过大暴雨的食物会增加水源性疾病的风险,建议丢弃与雨水接触的所有食物。

  一、吃食物要遵守“三拒”原则

  (一)拒食水里捞出的鱼虾以及死因不明的禽畜

  暴雨后捞起的死鱼、死虾是不能吃的。涨水时,因为水中有机物分解速度加快,耗氧量增大,鱼虾蟹容易因缺氧而死亡,鱼虾蟹体表、鳃和肠道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细菌,死后极易腐败变质。

  同时,雨水来临时水源来源复杂,易引起鱼虾蟹细菌性病变和死亡。人若食用死鱼虾蟹以及死因不明的鸡、鸭、猪、牛等禽畜动物肉品,容易引发胃肠疾病,甚至出现中毒。

  (二)拒食水泡粮食

  米、谷物等粮食,如果被暴雨浸泡且被污染,是不能食用的。特别是花生、豆类食品,水泡之后,又遇到高温天气,极易发芽和引起霉变,从而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毒素。如果在没有办法判断是否有毒的情况下,这样的粮食不应食用。

  (三)拒食生鲜冷菜

  暴雨过后极易引发洪涝灾害,受灾地区卫生条件差,冷荤凉菜在制作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吃了容易生病,将食物烧熟煮透最为稳妥。

  生食蔬菜瓜果等食物,一定要用清水清洗干净后再食用。肉、蛋和水产品等,要彻底加热才能食用;餐具和直接接触食品及其原料的工具要消毒后再使用。

  在低洼地区,下暴雨可能导致很多食物被淹,可直接入口的食品和熟食等一定不能食用;被水淹过的生鲜食品不可食用,请立即丢弃。有包装或罐装的食物,请注意观察是否存在破损、锈蚀、膨胀的现象。真空包装的食品,如果外观上密封已经破损或者已经胀袋,说明食品已变质。腐败变质的食物,即便经过加热处理,其中的毒素也会有害健康,请不要食用。

  二、在饮用水方面应注意什么?

  下暴雨时,雨水裹挟着大量的面源污染物,可能导致水体污染,会影响民众的饮用水方面的安全,所以要特别关注饮用水卫生。

  面源污染物,可能包括原本没有很好处理的垃圾、一些枯木、植物,以及死亡的畜禽、宠物等。面源污染物会随着洪水带入街道和排水系统,进而污染水源地、自备井等。因此,身处洪涝灾区的每个人,不可掉以轻心,绝不能喝生水!注意个人饮用水卫生。将生水煮沸3-5分钟后方可饮用,用洁净的水清洗直接入口的瓜果和凉拌蔬菜。

  密切关注身体有无不适。如不慎饮用了被污染的水,一旦发生腹泻、腹痛、恶心、呕吐这些胃肠道症状的时候,一定不能盲目大意,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一定要及时就医。

  生活及饮用水要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经消毒处理后才能饮用。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不直接饮用未经有效处理的地表水、雨水、洪水和生水等。

  建议:

  (一)尽量喝烧开的水、瓶装水或经救灾指挥部认可的饮用水(净化设备现场制备或送来的桶装水)。

  (二)不喝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不用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漱口、洗菜等。

  (三)缸、桶、盆等盛水器具要经常消毒,消毒后用干净的水冲洗。

  (四)自觉保护生活饮用水水源及环境,在指定地点堆放生活垃圾、倾倒生活污水、大小便。

  三、面临极端灾害天气储备哪些食物是安全所需的?

  若遭遇极端恶劣灾害天气,就需要储备食物,及时把“吃什么”这个重要因素考虑仔细、安排妥当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已经收到了来自官方的极端天气预报预警,储备哪些食物比较安全、耐存放,又能保证身体基本所需呢?

  “储备食物”要遵守“三七”原则:

  食物存少了不够吃,存多了又浪费,最好本着“三七开”的原则。

  “三”是指储藏时间短的食物要备够3天的量,比如小白菜、娃娃菜、黄瓜、苦瓜等蔬菜。

  “七”是指储藏时间长一些的食物备够7天的量,比如可以冷冻储存的肉禽和常温下保存的蛋奶这类高能量的食物,还要存够桶装水或者瓶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