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中山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上,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强调,建设实验区是实现中山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途、必由之路,千载难逢、正逢其时,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近日,中山市板芙镇党委书记闫东平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中山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明确以‘六个一体化’全面拥抱、对接深圳,这是建设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点所在。我认为,要实现‘六个一体化’,首要是‘理念’上向深圳看齐,全面学习深圳的先进理念。”
板芙镇党委书记闫东平。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向深圳学服务、学创新、学建设
南方日报:板芙镇具体如何推进“六个一体化”,进一步推动与深圳合作?
闫东平:板芙镇将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学习深圳:一是对标对表,学习深圳的服务理念。深圳被誉为创业者的天堂,是中国乃至世界营商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我们将积极对标深圳最优最好,以企业办事便利、生产无忧、发展舒心为目标,急企业所急、解企业所忧,进一步加大行政审批、企业服务、项目落地等机制创新,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政务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镇街,打响板芙“企业‘芙’地”名声,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来板芙投资创业。
二是对标对表,学习深圳的创新理念。深圳用40多年时间,从一座偏远渔村摇身一变成为国际大都市,靠的就是持续创新。我们将主动学习深圳改革开放精神,传承弘扬敢为人先的里溪改革精神,聚焦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社会治理、城市规划“六个一体化”重点任务,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推动一批重大政策突破、一批重要试点探索,努力在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中走在前列,展现“板芙担当”。
三是对标对表,学习深圳的建设理念。深圳产业发达、生态宜居,长期位居全球百大宜居城市榜单前列,是高素质人才的首选之地。板芙镇生态基底很好,具有“两江三岸”得天独厚的地缘条件和自然风光。我们将努力学习深圳“城市公园”理念,以山水为基、以人文为魂,紧抓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契机,有效整合现有空间资源,深入挖掘板芙特色禀赋,优化产业布局、留住文脉印记,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以优质的生态环境引来优秀的高端人才。
板芙镇滨江路。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打赢两场“战役”推动产业发展
南方日报:“产业一体化”是“六个一体化”的重要组成。板芙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有何部署?目前进展如何?
闫东平:一是加快重大平台建设。智装园是中山市十大主题产业园之一,已被纳入省级大型产业集聚区。一期总规划面积6100多亩,是中山市可供连片工业用地最多的园区之一。截至目前,累计签约落户项目31个,投资总额120亿元,预计达产产值200亿元;现有建成投产项目15个、动工在建项目11个、临门一脚项目20多个,基本形成一批项目建成投产、一批项目动工建设、一批项目报建审批、一批项目落户签约、一批项目招商洽谈的“五个一批”梯队格局,已成为全市基础设施建设最完善、招商引资成效最显著的园区之一。
位于板芙镇的中山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2022年3月,中山市领导到板芙调研时,指出智装园规划很好,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厂房建设标准很高,整个园区就像一座小城镇,颠覆了过去工业园区的形态;嘱咐板芙镇更高标准规划、建设智装园,奋力打造全球化、国际化的智能制造科技产业园区。接下来,板芙镇将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打造美丽园区。按照相关指示要求,更高标准规划建设园区滨江湿地公园,完善园内交通路网、市政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努力打造“开窗见景、门口服务”的“美丽园区”,以产兴城、产城融合,让园内企业员工享受“愉快工作、品质生活”。
打造万亩平台。谋划启动智装园二期建设,加快推进3000多亩工业用地整备,一、二期联动打造万亩级现代主题产业园,力争打造成万亩智能制造示范园区和珠江口西岸高端产业集聚区。
打造千亿集群。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深入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充分发挥深圳、广州招商中心优势,用好智装园800多亩可供工业“熟地”,深入对接深圳“20+8”产业集群,主动承接港澳、广深等发达城市优质产业外溢,着力招引一批产业链条长、发展前景好、上下关联大的优质项目,推动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打造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
二是加快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板芙镇将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作为今年的“头号工程”,截至8月底,累计拆除整理低效用地18宗,清拆建筑面积63700平方米,拆除整理267亩;动工项目7个,用地面积约521亩,取得初步成效。接下来,板芙镇将以改革思维破解工改难题,按照“成熟一片、改造一片、滚动发展”的思路,“重点村改一批、企业自改一批、闲置动工一批、清理淘汰一批”的路径,全力改造3600多亩低效工业用地,着力打造七大村镇工业集聚区。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苑世敏
【摄影/视频】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通讯员】王金平 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