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 >媒体聚焦

中山板芙转运专班:昼夜兼程做好防疫“摆渡人”

信息来源:本网 南方号 发布日期:2022-12-02 分享:

  如果说抗击疫情是一场无硝烟的战役,那么转运密接人员就是短兵相接的“前线阵地”,更是阻止“战火”蔓延的第一道防线。

  在板芙的抗疫大军中,有这样一群“逆行者”,在疫情面前,他们没有任何犹豫和退缩,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他们就是防疫“摆渡人”——转运专班。

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

  日夜兼程,这是转运专班人员的常规工作节奏。自我镇“1119”疫情发生后,疫情防控转运专班成员立即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时刻准备投入工作。

  来自镇卫健分局的林惠强、武装部的苏杰浩和水务事务中心的张桐华是第一批投入“战斗”的转运专班人员。

  11月19日下午接到专班的第一个转运指令,林惠强和苏杰浩立即联系密接人员所在村(社区)网格员,落实接人地点,和转运车司机联系,驾驶引导车带路,同时和隔离酒店联系,落实人员接收事宜。“只要接到任务,我们就要立刻行动。一方面转运工作有着严格的时间规定;另一方面,多耽误一分钟,就多一分病毒传播的风险,所以转运工作必须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林惠强说。

  “从逐户接人到人齐出发,再到顺利抵达隔离点,时间短的要2-3个小时,最长时间的一次用了差不多5个小时,所以防护服里的衣服经常被汗水浸透。”专班成员苏杰浩说,每到一个点,他们都要逐一核对人员信息,检查有无遗漏。面对有抵触情绪的群众,转运人员还会耐心、细致做群众思想工作,安抚被转人员情绪。

  就这样,在高强度运转了10多个小时后,到20日凌晨3点多,林惠强和苏杰浩终于完成了第一天的转运工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一定要快,所以转运指令下来后就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一天下来,人累得躺下就能睡着”,苏杰浩说。

  吃得苦中苦方成“摆渡人”

  第二天早上7点多,才睡了三个多小时的林惠强和苏杰浩,还有新加入的张桐华就开始了当天的转运工作。张桐华是第一次接触密接人员转运。“穿上‘大白’防护衣,终于体会到那种又渴又闷热的感觉。”他说。

  因为防护需要,转运专班人员都要身穿严实的防护服,戴口罩和护目镜,转运一次更换一次,并对引导车和转运车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因为转运的时间比较长,而且防护服不能脱,所以我们都会尽量等到转运完一班次人员再喝水”。林惠强说,转运工作刚开始那几天,天气热,转运频次多,每天下来都是大汗淋漓,口干舌燥。“只能忍着,要不就会耽误转运时间,还会造成防护物资浪费。”

  苏杰浩对11月27日到隔离酒店接回结束隔离人员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当天上午9:30,苏杰浩和专班另一位工作人员各带一辆大巴车到横栏的隔离酒店接人。

  因为前来接人的镇街多,所以排队等候时间很长,回到板芙并完成核酸检测后已是中午1点多了。

  “回来后还要把解除集中隔离人员送回居住地,交到网格员手上才算完成任务。”苏杰浩说,当时天下着雨,防护服又没有口袋可放东西,自己手上的人员名单眼看就要淋湿。因为这是核对人员交接情况的重要依据,所以他只能弓着腰,护着名单,尽量不让雨水打湿。

  就这样,苏杰浩和另一位专班人员冒着雨送完最后一个人已经下午快四点,期间的6个多小时,他们没有喝过水,没有吃过饭,甚至连洗手间都没去过一次,身上也被雨水淋透了。

  “有时下班太晚了,我们就在卫健分局的沙发上对付一晚。”张桐华说。虽然转运工作很苦也很危险,但是很有意义。“我们辛苦一点,病毒扩散的几率就会少一点。”

  采访的间隙,正值转运专班人员待命。这时,林惠强正在办公室忙着日常负责的工作,苏杰浩刚结束广珠西线高速路口的志愿者值守,张桐华已经在单位忙碌地准备着迎检资料……

  请记住这群防疫“摆渡人”的名字:林惠强、苏杰浩、张桐华、梁锐枢、梁家贤、李灿雄、欧景乐、梁伟强。

  他们始终秉持着“疫情不退,我们不退”的信念,站在抗疫的最前沿,担当昼夜兼程的防疫“摆渡人”,用自己铿锵有力的实际行动,默默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