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和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教体艺厅函【2014】39号)要求,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深入开展各项体育比赛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全面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结合东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报告。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进一步推动我街道的“阳光体育”运动,通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程,深入推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学校始终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康心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让健康成为学生的终身财富,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合格人才。
二、工作目标
我街道严格按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了体育课程,体育教师严格按照《体育课程标准》和体育课程常规的要求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建立健全教育发展战略、推进教育现代目标相适应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机制,促使我街道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要求体育教师根据学校场地器材条件,认真备好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场地,充分利用体育的课堂,抓好学生的体育常规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同时结合推进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三、工作方针
1.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反思,努力钻研,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准确地理解“课标”精神,恰当地选用新的教法和新的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健康成长需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艺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动,为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培养合格公民和建设人才。
2.在提高学生身体机能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爱好、特长、个性等方面的培养,努力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和环境,让每一名学生在良好的运动环境下形成稳定的爱好,实现“全面+特长”的发展目标。
3.基于课外活动是课内体育教学的另一主阵地的思想观念,以竞赛活动和各种体育活动的开展为抓手,促使学生重视体育课,提高体育课的实效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课间生活,让学生真正达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促进行动举措
(一)“五个基准点”为目标
一是以课程开设为基准点。确保每校每个年级开足体育课程,充分保证每天学校大课间时间,每天下午统一安排30分钟以上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严格落实体育教学的常规要求,规范每节体育课课堂的教学行为,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体育活动多样化改革,制定科学的课程评价和监测方案,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
二是以体育课堂为基准点。制定工作规划,健全学校体育教学科研制度,明确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工作思路和方法,并根据教学计划开展具体工作,加强学校体育教学督导工作,发挥体育老师的专业指导作用,完善学校的体育教学科研体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课堂教研活动、学术与经验交流活动,发挥优秀成果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体育教学形式和方式、方法创新。
三是以学校体育特色为基准点。加快推进各间学校体育特色,积极创建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努力打造我街道学校体育工作特色和品牌学校。落实青少年校园足球中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区足球联赛机制,完善协同机制,统筹推进校园足球工作,并积极把校园足球改革发展的有益经验和模式推广到校园篮球、游泳、跳绳等各项体育项目。
四是以抓体育活动为基准点。根据学校特色及学生个体差异、身体发育规律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搭建不同体育竞赛项目的平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会,完善体育联赛,突出联赛的普及性和引领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并在不同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五是以家庭体育锻炼基准点。推进家校教育合力,各校针对性布置“东区街道中(小)学生家庭体育锻炼内容”,根据不同平台指导和督促学生家长做好孩子在家里的体育锻炼,共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二)以“三落实”为发力点,整体提升保障水平
一是落实设施建设。按照学校特色,建设好体育场地及相关设施,切实保证学校体育活动正常开展,利用现有存量,加大经费投入,做好体育器材的配置与更新,明确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工作思路和方法,圆满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达到预定的各级目标。
二是落实培养政策。根据体育课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授课、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及竞赛活动的需要,培养体育教师队伍,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着力培养一大批体育骨干教师和体育名师等领军体育教学人才。
三是落实教师待遇。根据劳动部门的相关规定以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切实落实体育教师室外工作的劳保待遇和科学设置体育教师的周工作量充分调动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在评聘职称、评优选先、工作量计算、课时计酬等方面要和其他学科教师一视同仁。
(三)以“三强化”为出发点,整体提升治理水平
一是强化学生国家体质测试工作。东区街道教育和体育事务中心设立专项资金三十多万元,聘请第三方对全街道公办学校进行体质测试。2020年东区街道公办中小学的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达到46.32%,合格率为97.01%,均超过省、市的考核要求。认真开展学生国家体质的测试工作,每年把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监测序列,并将学生测试情况第一时间公布及与分析。学校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体质健康测试卡,作为毕业、升学的依据之一,测试结果及时报告家长;测试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学生等评选。
二是强化学生体质健康工作专项督导。根据市局制定体质测试合格标准,将学生体育健康工作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区教育局每年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各学校教育发展水平和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三是落实学生体质健康工作问责力度。根据每年对学生体质健康抽测结果进行分析,全方位促进体育课堂质效,提高学生体质体能,各校要求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制定学校体质健康水平提升计划,切实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优秀率、合格率。
五、领导小组
组长:陈侃
副组长:卢展红 赵海宾
成员:各中小学学校校长、体育主管行政、体育科组长
中山市东区街道教育和体育事务中心
2020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