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 >政府工作报告

东区街道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3-03-10 分享: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东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是因时因势优措施,集中兵力战疫情。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防控应急指挥体系保持高效运转。在全市率先探索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2436个网格覆盖街道每家每户,有关经验做法获得市领导充分肯定,市委组织部在全市推广。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加强针接种率全市排名第一。

  二是全力以赴稳经济,千方百计增后劲。成立稳经济工作专班,定期研究调度经济工作。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2.13亿元,增长1%,总量排名全市第三,第三产业增加值287.24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18亿元,增长2.4%;固定资产投资78.76亿元,增长17.8%。新招引重点项目23个,总投资额超26亿元,3个重点项目落地成立独立法人公司,1家优质金融机构落户。精准对接北上广深招商资源,目前在谈重点优质项目22个,预计总投资额超400亿元。落实项目长工作制度,4个省、市重点项目投资目标计划完成率位居全市第一。新登记市场主体7788户,同比增长12.79%。累计投入2450万元,开展系列惠民促消费活动7次,全年累计带动居民消费超6亿元。

  三是靶向发力促转型,多措并举育动能。金融、软件和信息技术占全市比重分别达22.1%49.7%。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13.4%,产值占比近4成。4家企业成功申报市总部企业,新增数量全市排名第一。跨境电商总额达64.41亿元,同比增长61.42%,总量、增速均居全市第一。1家企业通过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1家企业获评2022年度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企业成为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建立逐级培育机制,17家企业成功申报为高新技术企业,101家企业成功申报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4家企业通过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

  四是创新思维推改革,主动靠前优服务。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改革头号工程,落实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全年领导班子带队走访企业423家次,累计解决企业反映问题超300件。修订完善促进产业发展扶持暂行办法,创新开展三送三强主题服企活动,主动上门为企业颁发荣誉奖项203个,全年累计兑现政策奖补超1500万元,惠及企业208家次。打包整理金融政策包,全年举办政银企对接会16场,协助398家次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授信13.91亿元。建成全市唯一的中山国际人才港特聘人才服务中心。实施政务服务提升行动,23项改革措施扎实推进。在全市首创智能审批辅助系统,创新打造首席代办中心,推出深中通办服务专窗。实现11个社区粤智助一体机全覆盖。在盛景尚峰商圈试点设立高频事项政务服务站。

  五是深入挖潜拓空间,完善功能提品质。蹄疾步稳推进工改,全年拆除整理低效工业厂房面积共约349.94亩,在九亩湾工业区以统租统管3+2”模式试点推进低效工业园连片升级改造。以沙岗片区为试点科学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完成3个社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前完成约1646亩拆迁任务。全年拆除违法建筑75处,面积合计超6万平方米。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深化人居环境专项整治,全力支持经联社发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21个案件全部办结,全年受理环境信访举报案件下降26%5条央督黑臭水体均已基本消除黑臭,涉水城市面源整治任务完成率排名全市第一。打好蓝天保卫战,油烟污染等环境问题投诉下降20%。常态化推进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连续三年在全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排名主城区第一,3个单位被认定为中山市文明单位。落实林长制责任体系,1200亩森林更新工程加快推进。

  六是不忘初心解民忧,矢志不渝增福祉。十件民生实事和社区民生微实事落地落实。完成朗晴小学、水云轩小学扩建工程,新增公办学位2400个。连续17年获中山市初中教学质量评价先进镇街一等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后与3家市三甲医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启用全市首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日间病房。深化稳岗创业就业服务,全年新增就业人数4267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足额发放各类群众救助资金1198.46万元。聚焦一老一小,打造智慧养老模式,成立街道首个社区儿童议事会。在全市率先建成四新领域商圈妇联,推动儿童友好型示范镇(街道)建设。彩扎(中山起湾金龙)成功入选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办好系列文化品牌活动,参加群众逾10万人次。2022年初东区组团对口六枝特区首次代表两省、两市接受国家东西部协作考核,获优秀等次。

  七是整合资源强治理,尽心尽力保平安。突出抓好党的二十大期间各项工作,圆满完成系列重要节点安保维稳任务,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多措并举化解矛盾纠纷,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东区街道党工委成为全市唯一一个获得2020—2021年度平安广东建设先进集体称号的单位。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花苑社区居民委员会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深化香山法苑法治品牌建设,新设置5台互联网·无人律所,普法宣传覆盖超3.6万人次。全面铺开综合行政执法三项试点工作,行政执法效能不断增强。全年无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事故,无发生较大以上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无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

  八是坚持不懈强党建,持之以恒树新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各类宣讲活动321场次。开展党工委会议第一议题学习44次、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0次。打造东区街道党建引领三共三聚品牌,竹苑社区党委被确定为全市抓基层党建促基层治理模范堡垒创建对象。成立街道两新党委,新成立3个两新组织党组织,3个两新组织党组织被评为市级两新党建工作示范点。在全市率先实施暖蜂工程五大行动,建成全市首批商圈暖蜂驿站,有关做法得到中组部肯定,被定为全市创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示范街道。建成并启用远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创新出台《东区街道激励职级干部发挥作用的十项措施》,修订编外人员积分制职级管理办法,全年职务提拔或晋升73人。坚持树典型,1人获评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1人当选中山市最美公务员,及时表扬75名在重点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干部职工。出台编外人员管理制度,全面梳理汇编人事管理各项制度。开展干部专题培训班5期共9场培训以及年轻干部培训班,近1200人次参训。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堵塞廉政风险点18个,受理、接受、排查问题线索46条,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2023年工作计划

  今年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以及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市委十五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一手抓产业升级、一手抓城市更新,全力打造五大发展定位,聚力建设现代服务高地、美丽中山示范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持平,工业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

  (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重点培育现代服务业。招引一批优质金融及类金融机构。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积极承接深圳等城市资源外溢,推动更多总部落户。盘活现有商业楼宇,打造亿元总部楼宇集群。

  二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加快绿色能源民用化、产业化。以数字化途径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引进数字化服务平台,搭建VR+”产业平台,打造数据资产价值流通平台。

  三是完善“政银企”互动平台,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数字政府建设推动行政审批提速提效。完善领导干部挂点走访服务企业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区属公司盘活企业资产。

  四是提升传统消费能级,创新模式开展精准促消费活动。推动新零售、新消费、新业态,拓宽消费增长空间。升级传统商贸载体,打造新的消费场景。谋划新跨境电商产业园。推动2个市场打造成为香山新街市。

  (二)打造健康宜居高品质城市

  一是扎实推动九亩湾工业片区改造升级工作。有序推进各片区城市更新。加快推进闲置土地处置工作。高水平、高质量推动32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二是坚持科学治水、源头治水、系统治水,严格落实河长制。配合开展中心城区厂网一体化改造。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实做优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做好城乡绿化美化和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三是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整治突出问题,打造宜居、宜业、宜创新的文明城市形象。推进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四是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多管齐下提升村容村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落实东西部协作。

  (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一是加快谋划新改扩建一批公办中小学校,加快整合教育资源,做优教育质量、做精教育品牌。全面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

  二是推进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强医联合作,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

  三是做深做实“一老一小”两篇文章,让老有所养、幼有所依。落实三孩生育支持措施,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深化“3+4+N”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特殊群体的关爱帮扶。

  四是落实文化兴城三年行动,深化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发展。加强历史街区、古建筑的保育活化。深化文化惠民服务,做优特色品牌活动。大力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完善基层公共文化阵地,开展形式多样公益文化服务。

  (四)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一是推动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构建更高水平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严格落实第八个五年普法规划,深入开展全民普法与守法活动。深化基层法治创建活动,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二是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监测预警。毫不放松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案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压紧压实安全生产、公共安全责任,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加强“三防”应急管理,做好森林防火,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三是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多措并举解决各类矛盾纠纷。探索综合网格服务管理新模式,推动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形成全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格局。

  (五)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社会氛围

  一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开展党建品牌深化提升行动,完善党建联建机制,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推进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推动两新党建工作。加快街道一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推进部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和升级改造工作。

  三是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用好考核奖励表扬机制,建立健全容错机制,激励干部职工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分层分类做好干部培训,加强年轻干部实践锻炼、专业训练。

  四是科学制定东区街道人才政策,优化人才服务。发挥好特聘人才中心阵地作用,打造人才一站式服务阵地。

  五是深化源头治理,加强监管和制度建设。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推进党风廉政教育常态化,筑牢廉洁自律思想防线。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激发党员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