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东区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市工作部署,把“拼”贯穿全年,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绩。
一是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拼”的思想根基不断夯实。开展党工委会议“第一议题”学习136项、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组织主题教育读书班7次,班子成员带动各级讲党课335节、“微党课”524节。大兴调查研究,形成16个高质量调研成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一岗双责”,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
二是全力以赴拼经济,拼出高质量发展“新赛道”。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0.82亿元,服务业增加值295.02亿元。开展精准招商40次,洽谈企业90余家次,储备优质项目20余个,获评市招商引资工作标兵单位。组织开展6次招商推介,“政企同心拼经济促发展”招商推介会签约项目投资总额创历年之最;成为全省首个到杭州阿里巴巴集团总部组织招商推介活动的政府。12个重点项目落地,3块纯商业地块实现摘牌落地。上线阿里巴巴全国首个本地生活即时电商平台“工惠钉”。搭建全市第一个数字赋能标杆平台“中软鸿联(中山)数字赋能平台”。打造阿里云(中山)数字经济产业园。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发费用投入同比增长31%。30多家企业入驻繸子跨境电商产业园。6家企业通过总部企业认定,总部企业数量增至33家。推动104家“个转企”。
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拼出市场“新活力”。新增规上限上企业21家、市场主体3472户。创新出台“紫马英才18条”,打造全市首个“人才街区”、首个社区人才服务中心,推出人才住房100套。为500多家重点企业配备专属“企业保姆”。落实领导干部走访企业制度,走访企业752家次。打造全市首个镇街级“中易办”企业服务中心,设立东区“一照通行”专区。修订产业扶持政策,叠加出台“拼经济、促发展”惠企政策,惠及企业超260家次。举办政银企对接会8场,协助全市258家次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授信9亿元;引导21家银行提供超1800亿元授信支持。开展13次专题促消费活动,拉动消费5.5亿元。
四是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拼出城市建设“新面貌”。九亩湾“工改工”项目实现“拿地即动工、动工即招商”,被评为全市“工改”先进单位。沙岗片区成为中山城市更新管理办法颁布后首宗获批的城中村拆除重建的城市更新项目。完成年度32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完成3个项目交地任务或征地工作。超额70%完成全年违建治理专项整治目标任务。第二轮省生态环保督察交办案件已办结6宗、阶段性办结6宗。各级河长巡河5700多人次,完成44个小区排水管网改造,水质排名、水质改善程度排名均位居全市第3。开展各类植树活动共20场,超额30%完成林相优化任务,代表中山出战“绿美广东竞风华”全省总决赛。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三清三拆三整治”等工作,东区街道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年度总排名全市第一,连续四年排名主城区第一。
五是坚持以民为本,拼出民生事业“新进步”。推进十件民生实事和57项社区民生微实事。9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完成民转公改革。弘科未来学校在9月实现全面开学,完成雍景园小学改建工程。连续17年获中山市初中教学质量评价先进镇街一等奖。在全市率先上线家校社智慧体育管理平台等场景应用。扎实推进社区医院试点、卫生服务站示范点建设。落实稳就业,新增就业人数3097人。深入实施“三大工程”,揭牌运营中山市零工市场(东区站)。发放各类群众救助补助1200多万元。新建香山新街市4个。设立全市首家以公有物业为服务阵地的“香山长者饭堂”。建成省、市级儿童友好阵地3个,打造全市首个社区儿童童话会活动品牌。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试点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陈天觉故事成功申报为第十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举办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中山)美食嘉年华、第四届金龙文化盛会等品牌活动。深入开展潮州市潮安区沙溪镇帮镇扶村工作,加强与六枝特区产销和劳务对接。
六是深化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拼出安全稳定“新水平”。连续3年平安中山建设考核排名全市第一,获颁广东省“平安鼎”。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刑事警情实现“两降两升”。建成广东省镇级标杆群众信访诉求服务中心。成功创建中山市首批法治建设规范化镇街,新增6个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实现全覆盖。开展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试点工作。创建市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同心网”试点,成立劳动争议三方联合调解。纵深推进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试点建设。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大排查、大整治,加强森林防火巡查,做好“三防”工作,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消防亡人事故。扎实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守住食品药品安全底线。
七是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拼”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深化拓展“一社区一党建品牌”,创新“三共三聚”机制,培育23个党建示范项目。长江三溪社区提质争先“示范引领”工程高质量完成,竹苑社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模范堡垒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桥岗社区、花苑社区试点带动,东区在全市率先实现村(居)民议事厅全覆盖。推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招引优秀教师185名,打造“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夯实“1+12+N”全覆盖党群服务体系,开展群众活动近2000场。深入开展新兴领域党建,首推全市“24小时智慧化驿站”,建成全市首个新业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街道一级蜂享驿站、259个蜂享阵地。建成全市首个镇街级工人文化宫。加快推进青年友好型镇街、“四新”领域妇女组织建设。深入实施万名党员干部“入镇下村”行动,结对共建77个项目,解决社区发展难题27个,惠及群众近2万人次。树立鲜明选人用人导向,1人获评市担当作为先进个人、1个单位获评市担当作为先进集体。抓好干部梯队建设,完善年轻干部培养机制。深入实施“十万党员学党章”“十万党员进党校”行动,累计在线参与学习超1.2万人次。组织开展10场不同领域干部培训。组织到苏州、深圳等地学习吸收借鉴城市更新、基层治理等先进经验。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共受理、接收、排查问题线索60条。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工作部署,以及市委强镇兴村“1388”行动和市委十五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工作安排,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抢抓深中通道通车和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历史性机遇,坚持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打造“五大发展定位”,为全市大局扛大梁、作支撑。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6%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持平,工业投资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持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
(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产业之强”
一是抓紧抓实项目落地、招商引资、营商环境三个“一把手”工程,大力实施“重点项目落地年”。落实“企业保姆”等制度机制。做好惠企政策宣传和兑现工作。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打造条块结合的东区人才服务体系。
二是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质提能,加快传统金融行业发展,谋划引进私募基金等金融新业态。推动专业服务集聚发展。支持本土建筑业总部发展。谋划打造专业楼宇、特色楼宇。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
三是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积极打造数字经济示范区。发挥行业龙头引领作用,培育骨干企业,引进优质项目,搭建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化发展智能制造云展厅。全力打造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
四是进一步提振和扩大消费。强化数字经济产业园示范引领作用。提质扩容阿里巴巴本地生活中山即时电商平台。加快宝马领创旗舰店等项目建设,扩大优质消费供给。办好粤港澳(中山)美食嘉年华活动,谋划系列促消费活动。
(二)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绘就“城市之美”
一是坚定不移实施“强中心”工程,分类实施全面改造和微改造,有序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重点街区等改造升级。统筹推进重点片区城市更新。配合岐江新城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启动30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二是打好“工改”、治水攻坚战。加快“九亩湾”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小区排水管网改造、水污染源头治理工程,实施暗涵治理,配合做好城区“厂网一体化”工程。常态化开展巡河护河,巩固涉河违建和河湖“四乱”整治成效。
三是深入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开展系列植树活动,推进“四旁”“五边”绿化美化、见缝插绿。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严格落实林长制,开展“五清”工程。
四是实施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深入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深化城乡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城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五是加快美丽圩镇建设,高质量、高标准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示范村。推进“四小园”创建工作,谋划一批“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全面盘活经联社集体物业,提升经联社“三资”管理规范化程度。
(三)用心用情为民谋福祉,厚植“民生之治”
一是用心用情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和社区民生微实事。加快学校新改扩建工程,深入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营造数字教育新生态。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容提质,深化医联体合作,擦亮省名中医工作室等特色品牌,搭建医疗卫生便民服务线上服务平台。
二是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各类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加强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新筹建社区“香山长者饭堂”。发展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等福利事业,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
三是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加强对碉楼、侨房等的保育活化,做强金龙文化盛会等特色文化活动品牌。用好香山书房、工人文化宫等阵地,广泛开展公共文化活动。
四是深入推进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抓实食品药品安全,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
(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促高质量发展
一是始终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做好省委巡视整改、市委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
二是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十万党员进党校”活动,分级分类抓好党员集中轮训。打造群众喜闻乐见宣讲品牌课程。
三是完善党群服务中心(工人文化宫)运营管理,加快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优化升级工程。实施“一社区一党建品牌”提升工程,做实“三新”领域党建。严格发展和管理监督党员。
四是打好转作风攻坚战,在“百千万工程”、“工改”、治水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实施年轻干部“墩苗”行动,提升干部干事创业本领。坚持正风肃纪反腐不停步。
五是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以制度管人管事,紧盯“关键少数”,加大廉政风险排查和监管力度。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