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人文

红色印记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3-01-11 分享:

大涌人民在近代历史上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鸦片战争勇抗英军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126日,英军武装侵占香港岛,以大兵压境之势,在广州同清廷代表琦善谈判割让香港。林福祥(安堂村人)从澳门到广州要求从军杀敌,求见广州知府余保纯,并呈上《武装保卫广州战守方略》。遭拒,后得两广总督幕僚,又是恩师黄培芳引荐,祁贡委以平海营管带职,招募水勇,投入武装保卫广州战斗,联合广州三元里平英团乡勇,于68日击退英军。610日英军撤至香港岛海面,平英战将林福祥提议率平海营为先锋,平英团义勇为后盾,乘胜进军,收复香港岛,雪洗国耻,成为最先提出收复被英国强占香港岛的第一人。

咸丰六年(1856923日,英国在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夕,派兵船一艘,闯入香山内河,直抵大涌栅外。林家渡守军林国梁(安堂村人)率众乡勇抗击,其中一炮击中英船尾,英军狼怆逃遁。

咸丰八年(1858912日,一小批英法联军,乘轮船从西海闯入,骚扰全禄、石井两村,村民及乡勇合力把英法联军驱逐。

辛亥革命时的香山起义 1904年林君复(安堂村人),郑彼岸、郑中超等7人,留学日本时,认识孙中山。后来林君复、郑彼岸等衔孙中山命,负责策划香山起义。

林君复在澳门创立醒同仁剧社,后改称仁声,暗中进行筹备武装起义工作。1910年根据孙中山指示,与日本回来的上述几位及从南洋回来的谢英伯、林了浓等汇合,在澳门建立中国同盟会南方统筹部澳门总支部,总支部成员有林警魂(安堂村人)、萧楚碧(南文村人)等70多人,组织民军,策划武装起义。

191110月,武昌起义,同盟会香港总机关决定广东要首先在香山县发难。林君复、郑彼岸、林警魂等,当即集结力量,把民军、驻守前山的新军及小榄的绿林军结合,共举起义。112日小榄绿林军在小榄起义,随着驻前山的新军5日在前山起义。最后由林君复、林警魂、郑彼岸、萧楚碧等组织安堂、南文等隆都各乡民军约3000人兵分隆都、良都,6日进攻石岐,攻克县城。沦亡于清王朝二百六十余年之县境,遂告光复19121月,由香山持正团推荐,经省都督府批准,林寿图(安堂村人)成为民国首位香山县长。

反袁讨龙斗争 民国元年(19124月,袁世凯窃据临时大总统职,逐步推行复辟帝制。龙济光奉袁世凯命,任广东都督兼署民政长职,拥袁称帝。广东人民响应孙中山号召,反袁讨龙。香山人民在前香军司令任鹤年和领导人林警魂领导下,19145月策划推翻龙济光在香山的代理人。19164月,分几个支队进攻香山县城,连攻数日不下,后隆都人全民动员,予以兵力、军械和伙食等支持,终于49日,经调停,守军旅长及其军队全部撤出,香山知事(县长)蓝和光被驱逐出县境。

军民联合抗日 193810月至19394月间,广州、江门、顺德容奇先后沦陷,而中山县南面的三灶岛,早被日军侵占,作为空军基地。此时的中山县,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大涌叠石、全禄两村分别位于西江下游,磨刀门水道东侧卓旗山(海拔165.1米)高地西部余脉的北坡和南坡下,中间余脉伸向西江边的山咀一雷打石,处两村结合部,形势险峻,是中山西部江边屏障。广州失守后,中山县长兼广东第三游击区司令、地方守备总队长张惠长率副司令吴康楠、参谋长萧祖强(南文村人)到叠石布防,把守备队第四中队布置叠石驻防,民众抗日自卫团,第二区集结大队的一个中队布置在全禄驻防。第二区人民抗日情绪高涨,分别组织抗日先锋队、抗日大刀会、抗日自卫队、医疗救护队等民众组织,决心与驻守叠石、全禄的守军并肩抗日。战前两村组织村民坚壁清野、防奸防空、战时后撤等工作。193979日,日军500余人入侵叠石、全禄,叠石守备队与日军作战,各村乡丁集合候命,调赴前线。二区抗日青年战时工作队、救护队等带领民众,穿梭枪林弹雨中,把茶饭、糕点和弹药送到守军手中,支援火线战斗官兵,抗击登陆入侵日军。

升红旗迎解放 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中山国民党军队,迅速集结兵力围剿五桂山区。共产党组织鉴于此恶劣形势,提出分散隐蔽,坚持斗争,积聚力量,等待时机的方针。青岗原来参加抗日的队伍和党组织,有些留下坚持斗争,有些安排到香港疗伤、休整,也有随珠江纵队挺进粤西。留在青岗坚持斗争的地下党,经周密策划,改组村中警察队伍,由进步分子充任警察。以合法身份,一方面维持乡政和治安,另一方面积聚力量,为进行武装斗争作准备。1949年,为迎接解放军南下,地下党一、二区区委决定在青岗组建武工队,以青岗为根据地,驻扎在警察所内,开展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妇女会、读书会、自行车队等群众组织,支援解放战争。1014日广州解放。中山解放前夕,为配合迎接两广纵队先头部队入城,将武工队编入中山独立团序列,编为十三连。1030日开赴石岐与其他部队会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入城仪式,中山宣告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