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出现的经济下行压力,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周密部署和综合施策,各镇区、各部门通力配合、真抓实干、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增长、稳中向好,实现“十二五”圆满收官,同时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成效明显,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为全市“十三五”开局奠定良好基础。
一、中山经济运行的情况与特点
(一)全年经济逐季提升、稳健增长,保持在中高速增长区间。
经省统计局核算反馈,2015年中山实现地方生产总值(GDP)3010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全年整体经济运行保持在中高速增长的合理区间,呈现进入新常态以来保持定力、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格局。
1.经济运行走势与全省基本一致。与全省相比,中山经济整体走势与全省基本一致(详见附图),呈现逐季提升、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1-12月全市GDP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比东莞高0.4个百分点,与江门持平,但比惠州和珠海分别低0.6和1.6个百分点。
2.镇区经济发展内涵进一步提升。从镇区看,有17个镇区的GDP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8.4%),同比增加5个;有14个镇区的GDP总量突破一百亿元,与上年持平;有18个镇区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有所提升,比上年增加3个,占全市24个镇区的75%。
3.服务业行业对GDP的贡献提高。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3:54.2:43.5。从行业看,工业、营利性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非营利性服务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对全市GDP贡献的较大;非营利性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营利性服务业的增速超过全市GDP增速水平(详见附表)。
(二)综合实力继续提高,物价上涨较为温和,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1.综合实力继续提高。全市经济保持稳增态势,经济总量实现3010亿元;常住人口人均GDP预计实现9.4万元,高于全省人均水平2.6万元,增长7.9%。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3.6万元,同比增长9.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
2.物价上涨较为温和。1-12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8%,涨幅为年内最低点;其中,衣着、食品、烟酒及用品价格涨幅靠前,分别上涨3.2%、2.5%和2.3%,反映全市物价上涨的压力主要来自市民的日常生活及用品开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降2.1%,降幅比上年扩大1.5个百分点,表明我市工业销售压力增强。
3.就业形势保持稳定。1-12月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26%,与上年末持平;城镇新增就业人口6.6万人,超额完成全市年度计划任务。
(三)从三大供给看,农业发展有所放缓,工业增长较为平稳,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
1.农业发展有所放缓。全市农业总产值116.3亿元,同比增长1.1%;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9.1亿元,占GDP的2.3%,增长1.2%。农业增速慢、占比小,反映我市现代农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工业增长较为平稳。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305.7亿元,增长7.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和轻工业分别增长10%和5.5%,集体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分别增长11.8%、8.4%和8.3%。
3.服务业增长明显加快。全市服务业增加值1309.4亿元,占GDP的43.5%,增长10.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其中,非营利性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分别增长28.4%、15.1%和11.6%,对全市服务业的提速发展贡献较大;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领域出现放缓,拉动服务业增长的力度有所减弱。
(四)从三大需求看,投资保持较快增势、消费市场稳中向好,外贸出口平缓增长。
1.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055.4亿元,增长1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729.6亿元,占全市投资的69.1%,增长18.7%;房地产投资481亿元,占比为45.6%,增长12%;工业投资324.9亿元,占比为30.8%,增长35.5%。以上三类投资成为拉动全市投资较快增长的重要力量。
2.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9.7亿元,增长10%,增速与上年持平;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50%;从经营所在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88亿元,占比为91.5%,同比增长9.9%,成为全市社消零发展的主导领域;从行业看,零售业的零售额928.7亿元,占比为86%,增长9.5%,有力地支撑全市社消零总额的提升。
3.外贸出口增长较为平缓。全市出口1738.9亿元,增长1.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从经济类型看,外商独资企业、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出口较多,分别占全市出口的49.1%、35.3%和9.4%,成为中山出口的主导力量;从贸易伙伴看,对美国、中国香港、日本的出口靠前,分别占全市出口的26.9%、20.9%、3.6%。
二、经济优化升级的态势明显加强
(一)服务业主导特征更加突出。
全市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增速比第二产业增速快2.6个百分点,其增加值所占GDP比重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反映全市工业、服务业“双轮”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其中,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占服务业的比重为59.5%,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二)工业转型升级进展明显。
全市工业转型升级取得较为明显的阶段性进展,代表我市先进工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的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表现较为突出,其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38.3%、31.6%和17.4%,分别同比提高1.6、2.6和0.2个百分点,有力地带动和引领全市工业转型升级。
(三)投资结构优化、有效性增强。
亿元以上非房地产项目支撑加强,全年在建项目231个,本年完成投资265.7亿元,占全市投资的25.2%;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87个,比上年增加14个。工业投资增速平稳加快,全市工业投资项目916个,合计投资324.9亿元,占全市投资的30.8%,增长35.5%。房地产投资有所回升,房地产投资增长12%,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占比达45.6%,有力地拉动全市投资稳健增长。
(四)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
工业产品销售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工业销售产值5976.9亿元,其中,内销产值占比68.6%,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般贸易实现895.2万元,增长14.7%,占全市出口的51.5%,同比提高5.9个百分点,反映我市对外贸易的自主性增强、竞争力提升。
三、发展的质量与效益继续提升
(一)财政增长平稳较快。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7.5亿元,增长11.5%;其中,税收占比较大,达到68.8%;非税收入增速较快,达到22.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54.2亿元,增长33.4%,其中交通运输、教育、城乡社区、一般公共服务、国土海洋气象等方面的支出占比较大,反映我市财政支出倾向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
(二)工业经营效益有所提升。
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4.3%,实现利润293.4亿元,增长5.1%;税金总额188.3亿元,增长4.5%;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2.1%,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用率为5.4%,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5.4万元/人,同比增长5.2%;但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11.7%,亏损面扩大4.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的经营效益有所提升,但面临的经营压力依然较大,需给予留意和关注。
(三)节能降耗成效较好。
全市工业能源消费和节能降耗状况不断趋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预计3.9%,完成全年GDP能耗下降目标;从全市六大高能耗行业中,有四大行业的能耗出现下降,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降幅较大,分别为73.7%、23%和15.2%。
(四)城乡统筹发展迈出新步伐。
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全市城镇化率预计为88.12%,同比提高0.0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3.6万元,增长9.1%;其中,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比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1个百分点,城镇与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缩小,两者之比由上年的60.8:39.3调整为60.6:39.5。
二、当前经济面临的困难与压力
虽然当前中山经济总体保持稳定,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国际环境没有明显改观,出口和利用外资形势严峻。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外部需求没有转暖,金融风险未减,国际贸易下降,这些因素对企业进出口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国际产业转移对国内企业的出口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而且对生产成本上升的珠三角城市而言还面临一个加工贸易产能向内陆省市转移的压力。2015年中山进出口总额由上年的正增长下降为负增长,同比下降7.5个百分点;进口增速由上年的-0.7%继续下降为-16.4%,由于我市进口大多是加工贸易保税进口,与出口高度相关,其降幅过大,将影响全市2016年上半年乃至全年的出口增长;出口增速由上年的3.8%下降为0.5%,若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速更不乐观;拉美、中国香港、日本、中国台湾等部分优势市场需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另外,2015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下降32.9%,预计2016年中山出口和利用外资形势依然严峻。
(二)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部分先行指标持续走弱。
从国内环境看,当前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2015年全国GDP增长6.9%,虽然保持在中高速合理运行区间,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约束、有关战略目标客观需求的表现,但增速创25年来新低。从广东来看,PMI指数持续下滑,12月广东省制造业重点企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8.4%,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已是连续第4个月处于50%的荣枯线以下;至12月,广东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已经连续44个月下降,降幅比前几个月略有加深,反映工业生产去产能化的任务还比较艰巨。从中山来看,客流、物流、商流有所减少,全社会客运量、全社会货运量、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分别同比下降19.2%、4.8%和5.7%,降幅分别达到32.9、17.6和11.7个百分点;经济活力有所下降,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分别增长3.3%、2.2%,同比分别回落6.2和6个百分点。
(三)实体经济经营仍然困难,对GDP的贡献有所减弱。
一是我市工业生产面临较大的回落压力,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2012年的15.5%逐年下降至2015年的7.5%;二是工业对GDP的贡献有所减弱。2015年全市工业生产稳步增长,但对全市GDP的贡献率仅为53.4%,分别低于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6.7和9.6个百分点;三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仅为98%,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降幅大于去年全年;工业出口产品交货值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表明企业经营竞争更趋激烈,且面临较大的出口压力;四是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440.4亿元,是贷款余额的1.97倍,反映全市资金流动性放缓,工商业的投资意愿不足;五是资本市场波动较大,对地方实体经济发展、财政税收和居民收入等方面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的生产预期乃至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六是人工成本持续上涨、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等因素进一步叠加,增加企业的经营难度,企业对减免税费的愿望强烈。
三、下阶段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继续把稳增长、保态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国内外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多变,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为此要把稳增长、保态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争为我市“十三五”规划开局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各部门、各镇区要密切配合、多措并举、精准服务,切实减少近年来部分行业增速放缓和个别大企业减产、停产对全市经济增长的不良影响;二是要继续高度关注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切实落实、兑现各级党委政府帮扶企业发展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使企业真正得到实惠,同时要注意保持经济增长和税费增长的协调和平衡;三是要继续保护和稳住民间各类资本的积极性,积极提高大中型企业的投资意愿,并大力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在稳增长、保态势中的支撑作用;四是要加强“一带一路”倡议的规划对接,在保持传统优势市场的基础上,努力开拓“一带一路”海外市场,积极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与创新因素,进一步提升中山工业产品出口竞争力。
(二)加快“供给侧”改革,激活和释放市场活力。
“供给侧”改革,实质上就是供求关系中“供给方面”的改革。当前,“需求侧”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贡献相对弱化,因此,要加快“供给侧”改革,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既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又强化供给创新对需求产生的引领性和培育性,全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一是着力改善供给的结构,提高供给的质量,创新供给的内涵和形式,向市场提供先进的高端技术、质量过硬的产品和专业高效的服务,进而创造消费需求,抢占市场先机,引领消费潮流;二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活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帮扶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确保企业能集中精力搞好生产经营,提高经营盈利能力;三是建议尝试安排企业设备更新和工业设计专项经费,对加快设备更新换代及工艺设计优化升级的企业进行专项补贴,推动企业尽快淘汰落后产能,切实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要把创新驱动作为企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的主要动力,进一步强化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一是要集中优势资源,优先支持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关键技术和重点领域有突破的科技创新,并狠抓科技孵化器和新型研发机构的构建和发展;二是要继续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三新”经济,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引领经济发展潮流,力促中山成为新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三是要重点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加快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山制造业的竞争力;四是要在全市掀起新一轮的创新创业热潮,鼓励全市企业加快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推动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R&D研发活动,进一步提高创新型企业在全市“四上企业”中的比重。
(四)保持有效投资的力度,为经济增长提供“硬支撑”。
当前,投资依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要继续保持有效投资的力度,为稳增长、保态势提供“硬支撑”:一是力促翠亨新区上升为国家级的战略新区,从而吸纳各类资本投资新区的交通路网、基础设施、城市开发,吸纳更多的世界级高端项目和重点项目,既快速提升新区的发展内涵,又支撑和带动全市投资的稳健增长;二是要狠抓工业投资,尤其是工业技改投资、装备制造投资,重点支持企业加大有利于新兴产业规模发展、高端制造产业化、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产业链强化提升、两化深度融合、绿色制造水平提升、设备改组改造、质量品牌、安全生产和园区建设等领域的投资力度,确保工业投资势头不变、总量提升;三是适度保持房地产投资的增速,鼓励和推动房地产企业开发高端的商业地产、商务地产和旅游地产,不断壮大我市楼宇经济产业规模,培育更多的亿元楼宇经济项目,并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高科技服务、金融、律师、会计、设计、咨询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五)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随着珠三角投资热潮逐渐向西岸移动和辐射趋势的加强,以及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的加快建设,我们应学习珠江东岸的深圳、东莞城市化建设的魄力和水平,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着力完善交通骨架和基础设施建设,对接好深圳、东莞城市化建设层级,提高城市化建设内涵,大幅提升中山的城市品位,大幅提升中山土地、不动产的价值,并加快布局规划建设市级中央商务区和东南西北片区的商业集聚区;同时,要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引导农村改变单一的卖地模式,以租赁、参股等多种方式,直接参与产业和服务产业,进入城市经济发展链条;另外,要做好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监测,加大预警与分析力度,相关部门要掌握自身负责指标的发展进度,既要各司其职,又要通力配合,着力弥补短板指标,力促2017年我市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附件:图:2012-2015年中山GDP增速与全省对比
表:2015年中山各产业对GDP的贡献及拉动情况
附件
图:2012-2015年中山GDP增速与全省对比
表:2015年中山各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及拉动情况
增加值净增加额 (亿元) | 对GDP的贡献率(%) | 对GDP拉动 增长(%) | |
地区生产总值 | 233.82 | — | — |
第一产业 | 0.63 | 0.27 | 0.02 |
#农林牧渔业 | 0.65 | 0.28 | 0.02 |
第二产业 | 126.86 | 54.25 | 4.58 |
#工 业 | 122.34 | 52.32 | 4.41 |
建筑业 | 4.54 | 1.94 | 0.16 |
第三产业 | 106.33 | 45.48 | 3.84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0.21 | 0.09 | 0.01 |
批发和零售业 | 4.07 | 1.74 | 0.15 |
住宿和餐饮业 | 0.47 | 0.20 | 0.02 |
金融业 | 14.61 | 6.25 | 0.53 |
房地产业 | 20.13 | 8.61 | 0.73 |
其他服务业 | 66.81 | 28.57 | 2.41 |
注:贡献率采用不变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