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 其他文件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中山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5317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号:中发改规划函〔2021〕790号          信息来源:本网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日期:2021-08-10 分享:

石棣兴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全产业链闭环体系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塑料循环生态产业集群生产基地的建议》(第125317号)提案收悉,经综合市生态环境局、城管和执法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对提案内容的总体表态

提案就建立健全塑料制品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置等环节提出了5项工作建议,对我市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在此感谢您对我市塑料制品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

二、对提案内容的归纳分析

提案提出建立全产业链闭环体系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塑料循环生态产业集群生产基地的建议。具体建议如下:一是建立由政府主导塑料循环生态机制,建设全产业链闭环体系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塑料循环生态产业集群生产基地;二是整合中山现有的产业资源,打造生物基塑料产业闭环标杆项目,建立生物基塑料产业工业旅游环保教育示范园区;三是要求所有进入市场的塑料产品进行物联网标识,一物一码;四是出台中山市地方性鼓励、引导性的政策;五是塑料循环生态建设需要政府主导,企业响应,社会共建,群众参与。

三、关于提案具体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建立由政府主导塑料循环生态机制,建设全产业链闭环体系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塑料循环生态产业集群生产基地”的建议

采纳建议。

1.完善政策措施及加快工作立法,扎实开展塑料污染治理工作。2020年9月,我局会同市生态环境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城管和执法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场监管、供销合作联社编制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函》(中发改规划函〔2020〕1510号),明确各镇街、各职能部门在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中的职责。2020年11月,我局会同市生态环境局编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工作方案》(中发改规划〔2020〕580号),明确加快推广应用替代产品和模式、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和处置等工作,将塑料污染治理分为2020年、2022年、2025年三个工作节点,确保到2025年底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实现塑料垃圾零填埋,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今年4月,我局会同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塑料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并对各部门专项行动工作进展及成效进行了通报。接下来,我市将重点推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地方立法工作,完成已纳入2021年立法预备审议项目的《中山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编制,将塑料污染治理纳入我市立法管理。

2.建立覆盖塑料全生命周期的塑料污染治理体系,支持塑料产业循环绿色发展。一是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加强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产品研发,降低应用成本,有效增加绿色产品供给。支持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二是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支持我市塑料生产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紧跟市场需求,提高可循环、易回收等先进环保塑料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能力。鼓励塑料生产企业积极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和绿色设计产品示范,培育一批先进环保塑料生产龙头企业。支持可降解塑料原材料和制品产业化示范项目,推动可降解塑料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和推广应用,着力打造可降解塑料产业全链条。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和要求的项目,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三是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加大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材料和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提升替代材料和产品性能。落实好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相关财税政策,加大对符合标准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对从事可降解塑料材料和产品生产企业、再生塑料回收利用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开展新型绿色供应链建设、新产品新模式推广等试点示范。

3.加大智能回收设备投放,推动源头减量和资源循环利用。一是推广垃圾分类智能前端设备。目前,我市正逐步推广垃圾分类智能系统,以点带面推动“互联网+”垃圾分类的技术应用。我市在天明花园A区、盛景尚峰、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和五桂山学校安装了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站,依托互联网技术推行分类引导、分类奖励。此外,部分试点小区如大信海岸家园和恒信花园B区分别设置2台生物基塑料类垃圾智能分类设备,自投放以来,注册人数达1076人,回收总量达1741公斤。推进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试点建设。市城管执法部门正在牵头推进加快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试点建设,积极推动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向社区延伸,增强可回收物交售的便捷性,以此促进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三是推动园区回收循环化改造。依托中山现有资源,鼓励塑料制品相关企业及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通过回收再生系统技术集成设备,升级换代回收技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带动回收技术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华南现代中医药城、中山火炬开发区循环化改造建设。目前,两园区均被评为广东省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比例为100%。

(二)关于“整合中山现有的产业资源,打造生物基塑料产业闭环标杆项目,建立生物基塑料产业工业旅游环保教育示范园区”的建议

采纳建议。

目前,我市已采取了一系列工作措施,积极引导我市企业进行绿色发展转型。一是鼓励塑料制品生产企业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等措施,有效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二是支持符合要求的塑料制品生产企业申报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项目,探索建立全市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三是鼓励塑料制品相关企业及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通过回收再生系统技术集成设备,升级换代回收技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带动回收技术转型升级。四是鼓励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应用可降解材料或可回收的替代品。五是鼓励塑料制品生产企业推广应用塑料制品综合处理的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提升塑料制品的无污染化处理水平。接下来,我市将继续加大清洁生产工作推进力度,持续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和示范推动工作,支持符合要求的塑料制品生产企业申报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项目,推动塑料制品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绿色制造。

(三)关于“要求所有进入市场的塑料产品进行物联网标识,一物一码”的建议

采纳建议。

对所有进入市场的塑料产品实行“一物一码”物联网标识,构建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参与的塑料产品生产使用回收相关者责任体系,需打通塑料产品从生产赋码、流通管理、使用及回收追溯各环节,形成一套标准、稳定、成熟的实施方案。《中山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居住小区配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细分设施及使用智能收集设备。《中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提出:鼓励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技术创新,支持先进技术、设备、材料和工艺的研发、引进和应用;支持运用科技手段,逐步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以及管理运行的智能化水平。《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工作方案》亦提出:推动环卫部门、电商外卖平台、供销部门、回收企业等开展多方合作,建立“互联网+”平台与线下物流相结合的机制,在社区、商圈、高校等快递外卖集中区域投放快递包装、外卖餐盒等智能回收终端设施。目前,我市已在部分单位、学校、居民小区设置了多台可回收物智能收集设备,通过依托互联网技术推行回收奖励、电子钱包有偿回收等形式,鼓励居民主动、正确分类,实现对可回收物的资源回收再利用。接下来,我市垃圾分类主管部门城管执法局将继续鼓励投资者建立覆盖社区的物联网回收设施,市科技部门、商务部门将牵头推进生活垃圾治理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研发,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提案中所提出“要求所有进入市场的塑料产品进行物联网标识,一物一码”的建议,我们将结合工作实际,联合相关部门进行深入研究,待时机成熟时力争为塑料产品进行“一物一码”标识提供最大程度的政策和要素保障,努力早日实现一物一码、实行消费者和废弃物的相关系的信息,每一个销售产品和消费者关联,并包装物告知消费的回收责任,实现垃圾减量化。

(四)关于“出台中山市地方性鼓励、引导性的政策”的建议。

采纳建议。

《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工作方案》提出的重点任务包括:推动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规范化、集中化和产业化,提高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培育一批符合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行业骨干企业,定期向社会发布。推进分拣成本高、不宜资源化利用的塑料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支持鼓励废塑料裂解等新型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技术应用。同时,明确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和改革局、生态环境局牵头推动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规范化、集中化和产业化,培育一批符合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行业骨干企业。接下来,我市相关部门将积极贯彻落实省相关扶持政策,贯彻落实我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政策文件,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力度。

(五)关于“塑料循环生态建设需要政府主导,企业响应,社会共建,群众参与”的建议。

采纳建议。

目前,我市已通过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宣传、大力推进垃圾分类等,营造政府主导,企业响应,社会共建,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一方面我局在局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及中山网通过向群众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工作方案》及其政策解读,加大对群众关于塑料污染治理的科普及宣传。另一方面我局发函至全市24个镇(街),10个市级部门组织开展塑料污染治理宣传工作,进一步增强我市公众对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认同和支持。比如市城管执法局等相关部门通过“中山发布”等各类新媒体渠道推送垃圾分类信2000多篇并拍摄了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片10余部,在全市范围内发布“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倡议书,开展垃圾分类入户宣传,举办“中山市垃圾分类嘉年华”“绘画活动”等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同时,我市已成立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等)共计51支,共有垃圾分类志愿者2800多名,全年共计有10298人次的青年志愿者参与各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了走进农贸市场、青年拾分爱、志愿服务集市、游园活动、志愿者培训等总计806场次,直接服务群众32240人,累计贡献服务时数超18558小时,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信息宣传覆盖人群超过百万人次。接下来,我市各部门将继续研究多样、有效的方式推动全社会参与营造塑料循环生态环境。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市塑料制品相关产业升级及循环改造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1年8月10日

联系人:梁绮君,联系电话:8830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