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 其他文件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32010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号:中发改体改函〔2023〕760号 信息来源: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日期:2023-06-16 分享:

市工商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招商引资的建议》(提案第132010号)收悉,经综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投资促进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局等会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贵单位针对规划频繁调整影响企业发展、现有政策体系不完善、要素支撑力度有待加大、思想解放和担当作为不足、城市环境和形象亟待优化提升等问题提出的关于明晰产业规划定位、持之以恒推进,精准施策、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强化要素支撑、激发企业发展动能和活力,推动思想大解放、创造性做好政府服务,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等建议,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加强招商引资具有积极指导作用,市发展改革局及相关会办单位予以吸收采纳,并切实融入今后的各项工作中。

一、关于明晰产业规划定位、持之以恒推进的建议

吸收采纳。

(一)关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各级各类空间规划在支撑城镇化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建立科学高效的“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科学布局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手段。市自然资源局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稳步有序推进《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完成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下一步,市自然资源局将按照国家和省的最新要求,争取尽快完成《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报批工作。同时,为提高我市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水平,实现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法制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市自然资源局制定出台《中山市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2023版)》,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技术支撑,推动高品质城市建设。

(二)关于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起草《关于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打造新时代中山现代产业集群“十大舰队”的实施意见(送审稿)》,提出建立“五个一”工作体系,即“一个产业集群对应一张龙头骨干和隐形冠军企业清单、一份招商引资清单、一份重点投资项目清单、一个政策工具包、一家战略咨询支撑机构,市镇(街)联动,行业(商)协会配合,建立健全日常支持服务机制,精准高效服务推动现代产业集群“十大舰队”加快发展。同时,结合“十大舰队”发展规划,依托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的腾挪空间,跨镇街规划智能家电、清洁能源与智能装备、光电光学与智能终端、健康医药等10个万亩千亩主题产业园,着力发展生物医药、智能装备、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光电信息、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等战略性产业,推动科技金融、商务会展、工业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二、关于精准施策、支持企业发展壮大的建议

吸收采纳。

(一)广泛征求企业意见。我市涉企政策出台前充分征求各部门、各行业意见,同时充分考虑周边城市政策措施,制定扶持标准,加强政策吸引力。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加大对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政策能及时、有效、精准传达给各类支持对象。

(二)强化政策扶持保障。市投资促进局修订完善项目准入及审议工作规则。市招商办对通过镇街自行审批的项目实行“报备制”,进一步激发镇街招商引资活力。出台《中山市2023年拼经济促高质量发展惠企政策十五条》,在支持重大产业项目新增投资、支持重大产业项目投产等方面“真金白银”惠企减负,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动力。

(三)精准汇集扶持发展。一是与国内知名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就打造中山现代产业集群“十大舰队”交流探讨思路,在加强产业规划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助推中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二是邀请国内知名院校专家前往古镇等灯饰照明产业集聚区进行重点企业、配件市场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中山灯饰照明产业发展基础、市场需求等,寻找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切入点。三是与深圳有关单位商谈产业集群“十大舰队”各细分领域开展产业研究并绘制招商图谱合作有关事宜。

(四)惠企政策精准直达。系统谋划制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精简汇编“支持数字化智能化转型11条”“促进龙头骨干企业发展8条”“促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5条”等重磅政策册制定《中山市降低规上工业企业用电用气成本实施方案》,进一步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落实“新春暖企”政策、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

三、关于强化要素支撑、激发企业发展动能和活力的建议

吸收采纳。

(一)调整优化人才政策。2022年4月23日,我市推出《中山市新时代人才高质量发展二十三条》,创新实施特聘人才制度,其中,企业经营领域特聘人才由企业负责举荐,强化用人主体的自主权。在整合人才房资源,高标准打造人才小区(社区)、人才楼,完善生活、娱乐等配套设施和软硬环境方面,我市统筹加大人才公寓的供应建立租赁型和产权型并重、租购并举的人才住房保障,对人才住房保障分为货币补贴和实物租赁两种,鼓励人才在中山安家落户。

(二)完善工改配套政策。目前,我市已出台“工改”政策文件75份,统筹形成涵盖综合政策、土地整备、空间规划、审批服务、园区标准、财税金融、执法管控等多个方面的“工改”政策体系。研究出台《中山市“工改”项目审批提速实施方案》等文件,通过全盘谋划、技术审查、集体决策“三个靠前”,实现大范围“并联审查”,建立“容缺审批+延期后补”的工作制度,跑出中山“工改”审批加速度。同时,不断探索土地混合开发、拿地即动工等模式。市自然资源局研究制定《中山市关于深入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立足产业需要探索开展用地混合配置供应。目前已有多个项目实现工业用地与新型产业用地、工业用地与科研用地混合配置供应,下一步将探索供应包含工业用途与其他产业用途(仓储、研发、办公、商服等)混合的产业用地,满足新产业多样化需求,适应工业发展新趋势。市自然资源局制定出台《中山市新出让用地开发建设预受理实施方案》《中山市建设用地协议出让、划拨、集体流转预受理实施方案》和《中山市工业、仓储用地变更规划条件开发建设预受理实施方案》等文件,“拿地即动工”已覆盖公开出让、协议出让、划拨及集体流转,实现全覆盖。充分利用供地、规划条件变更等环节法定公告期,对规划报建、施工报建等业务进行预受理、预审核、并联审批,缩短项目投产时间,不断推进“拿地即动工”成为常态。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推行一站式联合验收,实行并联审批,按照“一家牵头、一窗受理、信息共享、限时办结、集中反馈”的原则,实行全程网上办理模式,全部办理流程通过系统流转完成。

(三)强化资金保障。聚焦十大主题产业园建设和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的主战场,制定《中山市招商引资发展母基金实施细则》,由市国资委、市投资促进局双协同对招商母基金进行管理,强化全市招商引资发展母基金统筹力度,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对促进产业投资的推动作用,最大限度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提升投资效率。

四、关于推动思想大解放、创造性做好政府服务的建议

吸收采纳。

(一)推动干部深入基层。一是分级分类分期对我市干部开展全链条全周期成长培养。2023年围绕“六个一体化”等主题,组织全体市管干部赴知名学府开展系列培训,融入优化营商环境等课程内容。二是落实持续激励广大干部转变作风敢于担当主动作为,鼓励干部到镇街经风雨、增能力。三是有计划选派市直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镇街“墩苗压担”,继续选派干部到镇街工改、治水等重点工作一线培养锻炼,让干部在基层实践中增长才干。四是优化整合市招商办、投促局、招商服务中心、招商公司4支队伍,精简配强驻外招商团队,打造一体化招商“集团军”与各职能部门、镇街紧密协作,创新招商方式,强化资源支撑,为项目落地提供有“温度”的全程贴心服务。建立抽调人员轮换制度,选派熟悉经济工作、懂产业政策的人员支援招商一线,紧盯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靶向招商、以商引商,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专精特新”科创型企业。

(二)提升企业服务水平。落实市政府关于“企业诉求‘马上办’”以及“企业服务1号线”等“暖企惠企”工作,推动企业诉求表达更便捷、流转更顺畅、办理更高效。一是落实企业诉求“马上办”。践行“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理念,以提高企业满意度为根本落脚点,设立中山市企业诉求“马上办”全时响应工作机制。依托12345热线平台,为企业提供 7×24 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和网络诉求渠道,确保企业的合理诉求得到及时处置办理。建立企业诉求大数据监测中心,每月形成诉求数据分析报告,实现重点涉企事项全周期闭环服务。二是设立“企业服务1号线”。抽调12345热线话务员中的业务骨干,设立企业服务专席,专人专责负责接听企业诉求,确保企业诉求得到及时、准确、高质量的回复。聚焦企业工单动态,对企业工单中的“老大难”问题实行“一跟到底”。建立“红名单”机制,实现“红名单”企业诉求优先接听,定期组织工单分析会,切实解决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问题。

(三)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印发《中山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山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工作方案(2022-2025年)》,将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列入重点工作范畴。中山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于2023年4月26日正式揭牌运行,为我市深化“1+1+N”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提供强大的核心支撑。中山市灯饰知识产权维权中心成为全国首个获批开展实用新型预审业务的快维中心。

五、关于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建议

吸收采纳。

(一)提升城市面貌。中山站、中山北站前期受深江铁路及南中城际线位等影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开发相对滞后。随着深江铁路及南中城际的开工建设,市自然资源局立足岐江新城开发建设大局,高水平系统谋划,坚持规划引领和城市设计引导,提供空间支撑和要素保障,加快推进中山站、中山北站站场升级改造及周边用地的开发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面貌。

(二)加大城市宣传。近年来,市委宣传部通过新闻宣传报道、新媒体平台、组织线上线下宣传活动等方式面向全球宣传中山,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一是精心策划制作中山城市宣传片。2023年,以春节为契机,精心制作城市宣传片《美丽中山 投资热土》,从多个方面和不同角度,描绘出中山未来数年在工业立市、营商环境、人才战略、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宏伟蓝图,进一步坚定企业家在中山发展的信息与决心,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二是积极围绕招商引资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市属媒体围绕推进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工改”、美丽中山等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城市宣传活动,宣传推介中山地理区位、产业基础、营商环境等优势,不断提升中山招商引资影响力、竞争力,相关报道先后登上人民日报主报央视总台新闻联播央视新闻,为推介中山城市形象,吸引广大投资者、创业者来中山投资创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三是在重要时间段、地点投放中山城市形象宣传片。目前,中山城市形象宣传片已在CCTV-1CCTV-17北京西站、深圳宝安机场、微信朋友圈等渠道推广播放,通过多渠道宣传中山,奋力打造“美丽中山、投资热土”的响亮品牌,在全国人民面前展现宜业、宜创、宜居、低成本、高效率、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形象,进一步增强中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下一步,围绕中山独特的产业基础、优越的交通区位、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谐的社会环境等综合区位优势,加大宣传力度,统筹运用各种媒体平台推介中山,积极宣传中山的城市形象,增强中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中山宜居、宜业、宜游的优势展现给全球投资者,吸引广大投资者来中山投资、创业。

六、关于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的建议

吸收采纳。

(一)构建一盘棋大招商工作格局。一是建立“项目长”机制,“项目长”定期工作汇报,同时进行专题督办,实现高位统筹、合力攻坚、快速落地。二是发挥市招商办统筹协调作用,全程跟踪做好项目落地的综合协调、跟踪服务和准入评审等工作,做到定人跟踪、定时调度、定期通报。三是制定出台《关于大力推动2023年中山市招商引资工作“一盘棋”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形成比学赶超、竞标争先、赛龙夺锦的奋进氛围。

(二)聚焦产业链精准招商。一是高规格举办2023年中山全球招商推介系列活动暨第十届中山人才节开幕式,首次在马来西亚、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设立境外分会场,宣传推介我市优良营商环境。同时,分两批重磅推出“重点项目全球挂榜招商”,涵盖健康医药、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重点领域。此外,聚焦新时代中山现代产业集群“十大舰队”,统筹落实各镇街产业链专场招商推介。二是制定出台《中山市对欧招商工作方案》,瞄准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时尚设计、文化创意等产业,对接、招引具有行业核心竞争力的优质项目。三是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商协会合作机制,推动与商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扩大招商引资“朋友圈”,进一步拓宽项目信息来源渠道。

(三)统筹增资扩产项目。台《中山市支持优质规上工业企业增资扩产十六条》《中山市意向供地增资扩产项目准入及审议工作规则(试行)》等,下放项目准入审批权限,为增资扩产项目加速落地提供政策保障。针对增资扩产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难题,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相关部门出台解决工业用地控规调整项目监管、水田指标费用、河岸线退让、闲置土地盘活、工业废水处理等问题的政策措施,为项目加速落地提供有效支撑。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中山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关心支持。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3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