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 其他文件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32071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号:中发改服务业函〔2023〕780号          信息来源: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日期:2023-06-19 分享:

九三学社中山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规上企业研发营销总部集聚发展,加快实现我市强中心战略目标的建议》(提案第132071号)收悉,经综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自然资源局,东区街道、石岐街道、火炬开发区(民众街道)、港口镇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代表对我市总部经济发展的关注和支持。市委十五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大力实施强中心工程,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在此背景下,提案深刻总结了我市产业集聚载体建设难点,包括“分锅吃饭”弱化岐江新城建设步伐的一致性、总部经济区招商考核需要加强、市内规上企业跨镇街迁移引发利益问题、企业总部大项目落地少等问题。同时,提案从强化顶层设计推动总部企业集聚发展、加快构建支持总部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投融资体制创新、实施公共服务配套优先策略、大力引进总部企业所需人才等多维度提出意见建议,对于提升我市总部经济发展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市发展改革局及相关会办单位对代表的意见予以积极采纳并切实融入到部门职能工作中,致力于推动中山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结合我市总部经济发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动向,对各位委员提出的具体建议予以回复。

关于以总部集聚区建设为抓手,实现强中心提升城区首位度的战略目标的建议

吸收采纳该建议。

岐江新城处于市域“一城双核”发展格局下带动中山市主城区发展的驱动核心,是连接南北、承西启东的重要节点,是未来中山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战略平台。岐江新城规划结构为“一心六核,一带两轴六片”,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现代商贸、文化创意等产业,配置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国际型服务中枢、创智型总部基地、生态型文化新城三大功能,目标是建设成为中山城市新客厅。岐江新城规划建设对我市实施“强中心”工程实现高质量发展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一是积极引导总部企业入驻岐江新城。通过做强存量、招引增量,我市全力打造总部企业“百强舰队”,并于2022年6月23日发布了《中山市促进总部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提出了认定奖、办公用房补贴、人才奖、入学服务、购房支持、金融支持、用地支持以及对特别重大的总部企业实行的“一企一策”等多个奖励措施。目前火炬开发区、石岐区、东区、港口镇共有总部企业42家,占全市总部企业数量比重约46%,涵盖健康医药、装备制造、家电家居、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多个行业

二是加强规划引领,提升城区首位度。市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的《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中提出“三核一轴两带双圈多片区”的国土开发格局,汇集国际化优势资源,做强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岐江新城“三核”,实施“强心”战略,高标准规划建设翠亨新区、岐江新城,引领推进“强中心”工程。在《中山市岐江新城总体城市设计重点片区详细城市设计》中提出岐江新城的发展目标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现代商贸、文化创意等产业,配置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国际型服务中枢、创智型总部基地、生态型文化新城三大功能,建设成为中山城市新客厅。目前岐江新城已按照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稳步推进开发建设。

三是进一步凸显岐江新城“东承、西接、南联、北融”区位优势。中山北站、中山站综合交通枢纽作为中山市的对外交通门户,是岐江新城对外交通发展的关键,对新城综合交通发展意义重大,现已组织开展中山站及中山北站综合枢纽及核心区交通规划设计,重点研究车站功能布局、交流衔接和市政交通配套工程,谋划布局好车站与城市有机融合,打造枢纽高效一体换乘系统,目前在功能布局和交通组织等方面已形成稳定成果并开展多轮论证。另外,南珠中城际方面,为推动南珠中城际沿线站点土地TOD开发,市自然资源局已组织开展了《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铁路中山段沿线土地综合开发专项规划》,规划已经市政府审批(中府函〔2022〕410号),印发了《关于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铁路中山段沿线综合开发土地管控的通知》,对沿线站点周边800米范围内地块以及线路穿越地块实行土地分类管控,加强预控保障。按照市政府部署,市轨道公司在同步开展南中城际岐江新城和世纪路站等站点TOD综合开发策划工作,未来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综合优势,实现轨道站城一体化发展。

二、关于强化顶层设计,推进总部集聚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建议

吸收采纳该建议。

2023年3月,市委市政府发文《关于调整岐江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组织架构及相关职能的通知》,强化高位统筹,由郭文海书记担任第一总指挥,肖展欣市长任总指挥,下设土地规划整备利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引落地、国资参与建设、资金保障、政策法务等6个专责小组,进一步理顺协调机制,建立调度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调度会议研究推进岐江新城开发建设有关工作,统筹推进岐江新城开发建设。下一阶段,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完善岐江新城管理体制、管理主体等内容。

三、关于构建支持总部集聚区发展的政策体系的建议

吸收采纳该建议。

一是合理设置科创型及成长型总部的认定标准。鼓励支持科创型及成长型企业认定总部,符合以下任一条件并具备总部形态即可申报总部企业:1、符合中山产业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导向,上年度在本市核算的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近两年研发投入强度均不低于5%。其中,拥有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省重点实验室或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的有效创新标杆企业,上年度在本市核算的营业收入 1 亿元以上,近两年研发投入强度均不低于 5%。2、符合中山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估值或市值不低于 50 亿元、最近一轮融资不低于 5000 万元且未上市的企业。

二是加强总部企业用地用房支持。出台《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山市促进总部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的通知》,对在本市无自有办公用房的总部企业,在本市首次购置总部自用办公用房(不包括附属设施、配套用房、政策性优惠用房)的,按购房房价的10%给予一次性补助,补助最高不超过1000 万元。对总部企业建设用地项目符合我市鼓励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在总部经济集聚区内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优先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新增用地满足新型产业用地(M0)准入条件的,可优先按新型产业用地(M0)供地。利用“三旧”改造用地建设总部办公、生产用房的,按“三旧”改造相关优惠政策给予支持。

三是解决总部企业迁移涉及的镇街间利益平衡问题。为解决包括总部企业在内的工业企业增资扩产项目涉及的镇街间利益平衡问题,建立健全项目流转机制,促进要素资源合理配置,市工信局拟定了《中山市意向供地增资扩产流转项目奖励和收益共享管理办法(送审稿)》(暂定名称,以下简称《项目流转办法》),已报送至市政府审批。《项目流转办法》主要内容有:一是对优质跨镇街流转项目的原所在镇街给予市级奖励,鼓励镇街主动将本镇街无法落地的增资扩产项目主动推荐至包括岐江新城在内的市内其他区域。二是对跨镇街流转项目的经济指标和财政贡献制定收益共享参考依据,以平衡流转项目原所在镇街和承接镇街的利益。按照“资源与收益挂钩”的原则,根据流转项目在原所在镇街是否持有工业用地对企业财政贡献设定分配方式。

四、关于以低效工业园改造、大招商招大商为目标,推动投融资体制创新的建议

吸收采纳该建议。

一是加大总部政策力度实现大招商招大商。按照总部企业政策,市外迁入企业被认定为总部企业后,将给予首次落户资金扶持,扶持有两种方式:一是分五年给予扶持,认定后前三年按企业综合效益100%给予奖励、第四、第五年按企业综合效益50%给予奖励;二是给予一次性奖励,例如世界五百强总部落户中山最高可获得1亿元资金奖励;央企、国企集团总部最高2000万元奖励;A股、H股直接上市公司总部企业最高1000万元奖励;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总部最高1000万元;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企业总部最高500万元企业。此外,我市为总部企业提供暖心服务,例如优先保障总部企业及其上下游重点企业的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在市镇两级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总部企业VIP绿色通道,实行专人负责制和限期办结制。实行市领导挂点服务制度,以“马上办”“行走办”方式,切实解决总部企业经营性困难。积极倡导包容审慎监管,重视、关心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全力提升总部经济发展服务环境。

二是推动投融资体制创新。火炬开发区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已设立11亿元的科创产业母基金,并与市政府共同设立10亿元的装备制造产业母基金。科创产业母基金重点投资火炬开发区科技型企业,主要用于参股投资子基金及二级母基金,主要投资成长性好、在关键节点上需要扶持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医疗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母基金重点投资我市先进装备制造类企业,主要用于参股投资子基金,也可根据情况设立二级母基金及直接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的产业或行业包括但不限于工作母机制造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高端海洋工程及海上风电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通用航空及卫星应用、节能环保装备、光电装备、高端医疗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装备、特种装备等装备制造业。

五、关于实施公共服务配套优先策略,大力引进总部企业所需人才的建议

吸收采纳该建议。

一是优化公共服务配套。岐江新城以打造生态新城为目标,规划依托岐江河、含珠滘形成一河两岸景观带,在新城核心区域打造2.5公里长的“翡翠中轴”——新城中轴公园,实现南北向连通岐江河与五马峰公园,并塑造出宏伟大气的新城核心景观地标。同时,规划通过一河两岸景观带、新城中轴公园、滨江滨水绿带串联起总部经济区商务公园、五马峰、烟筒山等大型公园绿地,整体构建起“翡翠项链”式的公园绿廊体系,疏解并补齐城市休闲服务功能,提升片区生态休闲环境。加快推动“三馆”(科学馆、美术馆、规划展览馆)、中山日报宣传文化阵地、工青妇宣传阵地、湿地公园、人才公园、体育公园、白沙湾48班小学、东区总部区九年一贯制学校、航空港等重大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形成有引领性的综合服务核心区,打造出城市文化地标。同时,新城注重构建宜居宜业的工作生活圈,规划以15分钟步行范围空间尺度划定若干个社区组团,以社区组团为单元均衡布局产业、居住及配套服务功能,实现产城融合、避免形成潮汐交通,打造舒适便利的工作生活环境。

二是加强人才招引力度。推动人才公园建设,人才公园选址于岐江新城生态湿地、占地770亩,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为主题,以科技、教育、人才、生态融合为理念,以“博爱人才、智汇中山”为主线,构建城水相融、人鸟共生的生态宝地。目前,人才公园一期计划2023年下半年建成开放,二期将结合深茂铁路建设同步实施。建成后,中山人才公园将与轨道线有机融合,成为高铁沿线的靓丽风景线,串联和补充岐江新城的城市功能,成为与深圳人才公园隔江相望的人才地标。强化人才政策支持,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重要支点,打造人才创新创业热土,2022年4月23日,我市推出《中山市新时代人才高质量发展二十三条》(简称“人才23条”),实施“中山英才计划”、“雏鹰归巢”计划等。其中,在企业经营管理、科技创新、卫生健康、教育体育、宣传文化、农业农村和综合领域评定一批“高、精、尖、缺”的香山特聘人才,按四档标准发放补贴;对青年后备人才(如全日制硕士以上学历人才、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等)给予相应货币化补贴。另外,“人才23 条”全面提升人才子女入学、医疗服务、金融支持、安居保障等服务保障措施,为各类人才落地中山创新创业提供优质人才服务、政策支持。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促进我市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关心支持。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3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