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关键节点的建设,是中山实现新一轮大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核心。图为中山城区。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广东省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施工图”和“任务书”进一步明确: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同时,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方案》对全省要重点推进落实的大事要事进行谋划,并把近中期加快实施的重点工作进行分工部署,对阶段性目标进一步的量化。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一员,中山市在《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方案》里多次被提及。记者梳理这两份文件发现,其提到中山以及和中山密切相关的关键词一共有22处。从优化提升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到现代产业体系的建构,再到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打造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等,共同推进“施工图”中山有哪些关键节点?从城市发展动力来看,这些关键节点的建设,也恰恰是中山实现新一轮大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核心所在。
南方日报记者 罗丽娟
关键点1
优化空间格局
推动城市环湾布局、向东发展
近日,位于翠亨新区内的中山纪念小学确认将于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作为翠亨新区起步区内第一所公办学校,中山纪念小学的建成投用,意味着翠亨新区人居配套正步入完善的轨道。
抓住历史性机遇,中山提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高水平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城市,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布局是城市东移战略。在今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积极推动环湾布局向东发展”被作为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首项工作。报告提出,要顺应湾区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推动中山环湾布局,加快城市发展重心向东延伸。其具体的举措,就是坚持将东部沿海片区与中心城区一体规划建设,从市级层面通盘考虑东部沿海片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努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顶尖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翠亨新区作为跨珠江口通道——深中通道在珠江西岸的登陆点,成为中山加快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的前沿阵地。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翠亨新区也对起步区原有的规划进行了调整。按照日前审议通过的《中山翠亨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对原有的用地规划、功能片区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在原有的规划中,马鞍岛中部规划为“依托英皇集团全球华人文化村项目的多元服务中心”。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发展,广东省对翠亨新区的功能定位要求发生了转变,其中,马鞍岛中北部地区由原来的产业用地为主调整为以新型产业用地、综合服务、科创研发为主的综合功能区域;另外,创新产业集聚区的东南侧物流—工业混合用地,调整为新型产业用地;先进智能产业区也进行了用地调整,东部沿海的工业用地调整为新型产业用地。
同时,在翠亨新区的南部,中山市布局了珠江口的另外一座“科学城”——翠亨科学城。2018年7月,中山翠亨科学城启动城市设计国际咨询,面向全球公开征集设计机构,拟打造国际化现代城市新中心。今年4月,《中山翠亨科学城城市设计》草案通过相关审查程序,并在今年6月经审议通过。根据翠亨科学城城市设计方案,中山将以国际化视野、前瞻性思维、创造性设计为宗旨开展城市设计国际咨询的翠亨科学城,提出构建“两轴、四带、一心、五区”的多元复合结构框架,打造为湾区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
在《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方案》中,“支持中山翠亨新区建设”被纳入“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建设内容,明确提出通过深化与香港、澳门、深圳等城市以及国际先进地区在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服务业、青年创新创业等领域合作,高水平建设翠亨科学城,加快打造国际化现代化城市新中心、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关键点2
提速交通网络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融入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
伶仃洋上,深中通道施工现场一片繁忙。
矾石水道附近,国内唯一一艘精挖抓斗式挖泥船“金雄”轮和它的搭档“金建”轮,正在进行海底隧道基槽开挖工作,清理、平整遍布沉管基槽区域的28万立方米的全风化花岗岩及强、中风化花岗岩,为世界级跨海通道开挖出一条平整的海底隧道。
近日,深中通道的重大进展消息频发:从广州出发的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个管节钢壳,顺利抵达位于伶仃洋上的珠海桂山镇牛头岛预制厂;7月4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索塔首个超大体量钢吊箱下放施工。《实施意见》提出“打造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以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为重点,构建城际快速交通网络,提升客货运输服务水平,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其中,包括深(圳)中(山)通道等过江通道建设,再次被明确提出。
抓住深中通道建设窗口机遇期,中山市投入1500亿元启动新一轮大交通建设,统筹推进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港口、通用机场、市政交通等综合交通项目建设,推动交通区位决定性转变。记者梳理发现,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中山以加快推进深中通道和中开、西环(含小榄支线)、东部外环、广中江、香海等高速公路建设为抓手,尽快启动南中高速公路项目,完善深中通道中山侧路网布局,推进高效对接港珠澳大桥延长线,构建“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同时,该市提出全面改造提升高速出入口连接道路,消除上下高速出入城堵点,实现与城区中心15分钟互达。
在港口建设方面,中山市正加快建成中山港马鞍岛区新客运枢纽工程,提出大力拓展水上巴士航线,增开至深圳、香港等周边城市高速客轮,打造大湾区西岸异地候机航运中心。同时,推进中山港货运港口和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为加强中心城区与东部沿海片区互联互通,打通向东的交通联系,中山市提出要谋划推进博爱路、中山路、康华路向火炬区、翠亨新区腹地延伸,谋划孙文东路快速化改造。
《实施意见》还提出畅通对外综合运输通道,研究谋划广州至清远(研究延伸至永州)、深圳经江门至南宁、广中珠澳、广深第二高铁等高铁项目。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也是今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之一。根据计划,中山将重点推动深茂铁路深江段动工建设,加快南沙港铁路建设,尽快启动中南虎城际、广中珠澳高铁前期工作,争取深南高铁布局中山,推进广州地铁18号线延伸至中山,完善中山市域轨道交通规划。
这也得到了周边城市的呼应。《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明确“规划与佛山、东莞、清远、中山等周边城市地铁衔接通道”。此前,两市就广州地铁18号线延伸至中山项目达成共识,中山方面提出了广州地铁18号线从番禺广场引出直线南下至中山市三角镇、中山站的支线方案,以及从南沙引出至中山市民众镇、中山站的延长线方案。
关键点3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创建国家生物医药科技国际合作创新区
今年上半年,中山生物医药产业有几个动态值得关注:5月底,广东中昊药业有限公司研发的1.1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创药物——本维莫德乳膏(商品名:欣比克),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后上市,这是我国在这一领域领先国际的标志性成果;几乎同时,“广东省手性药物工程实验室(中山中心)”在中山和博制药公司揭牌;4月初,粤港澳大湾区中山生物医药产业高峰论坛在中山翠亨新区举办,当日上午,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研究院(华南分院)揭牌仪式同在翠亨新区举行,中山再添一个重量级生物医药科研机构……
观察产业动态可以发现,从火炬开发区的国家健康基地,到南朗镇的华南现代中医药城,再到翠亨新区的国际医疗中心规划,中山生物医药平台布局正发生深刻变化:产业布局向珠江东岸延伸,寻求协同创新的更大可能性。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中山市创建国家生物医药科技国际合作创新区”,将其作为“塑造健康湾区”的重要内容之一。记者观察发现,在推进生物医疗科技创新、创建生物医药科技国际合作创新区方面,中山近年来也推进了不少工作:
在检验检测领域,今年5月,广东省药品检验所中山实验室在火炬开发区成立。据相关负责人透露,实验室参照粤港澳大湾区国家一流口岸药品检验所标准,主要负责中山、珠海等珠江西岸城市的药品进口检验工作,并提供药品委托检验技术服务。实验室的建成运行,将有效提升中山市药品检验检测技术能力,协同强化中山药品安全监管,对全面提升药品质量检验水平、推动药品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在协同创新领域,中山与香港、澳门的高校建立了紧密联系,充分利用香港大学“生物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科技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端创新资源,充分挖掘医药产业协同创新能力。根据《广东省教育厅、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建广东药科大学中山校区协议》,批准了广东药科大学《省市共建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将重点支持广东药科大学、香港大学与中山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及技术转移中心)、生物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分室。
《实施意见》提出,加快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推进跨珠江口通道建设,充分发挥港珠澳大桥等既有通道作用,科学谋划新的过江通道,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轴带。生物医药作为中山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正往珠江口东移,在与香港、广州和深圳加快协同创新的同时,也在利用自身优势实现与上述城市生物医药产业的错位发展。当前,翠亨新区正将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园整体引进过来,目前已经引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华南分所,按计划将在翠亨新区建设药物临床研究、药品安全评价、药品研发和大分子药物等产学研平台。
关键点4
扩展“双创”空间
加快建设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
广珠城际轨道中山北站对面,是中山市760文化创意创业孵化基地所在地。自从与澳中致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以来,双方在基地内共建了420平方米的“760澳门互动区”,由中山市提供场地及营运管理,澳门方面负责提供创投融资、创业培训平台,目前已有10多名澳门青年创业者入驻。
在今年中山市“3·28”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上,可以发现今年的签约项目更加注重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及产业转化基地建设。去年,中山市引进了澳门青年创业孵化中心,本届洽谈会上,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项目上台签约,将为香港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条件优越的产业转化载体。
2018年12月,中山市成立了中山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专项小组,“1+1+N”的中山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格局由此加快推进。根据规划,以易创空间孵化示范基地为核心,将重点建设翠亨新区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带动中山全市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社会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载体。
为推动港澳青年在中山创新创业合作,中山市同步建设多个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易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设置1000平方米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区,累计为23支港澳青年团队提供了孵化服务,在孵港澳青年项目12个;2018年3月,翠亨新区管委会与澳中致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关于推动澳中青年创新创业园项目合作的框架协议》,约定项目由澳门中山青年商会牵头建设,占地48亩,总投资6.168亿元,拟建设中澳创新创业基地,重点为澳门、中山两地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服务,同时结合中山及翠亨新区特色,吸引全球有志优秀华人青年回国创新创业。
《实施意见》提出“中山市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当前,中山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取消港澳居民到内地就业许可证等政策,港澳青年可凭居住证、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或内地高校的毕业证等有效身份证明,在中山市创办初创企业可与中山市户籍青年一样同等享受一次性创业扶持资金、租金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人才培养补贴、创业项目资助等服务。根据工作计划,中山市将以中山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为核心,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设立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为粤港澳青年在中山创新创业提供环境最优、成本最低、要素最齐的硬件支撑,进一步拓展就业创业空间,鼓励更多港澳青年来中山创新创业。
关键点5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争当绿色发展“领跑者”建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走进中山市小榄镇北区社区福兴新村村口的社区农园,应节果蔬映入眼帘。这片曾是荒地的土地开垦为农田后,被整齐划一地分成30块区域,由福兴新村的居民认领种植。
从2014年入选广东省重大低碳示范项目开始,小榄镇北区社区福兴新村的居民们成为了低碳生活的探索者和实践者。2017年底,北区社区进入首批省级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试点,是全省唯一上榜的近零碳社区试点项目。
除了社区农园外,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还在村中推广绿色屋顶,即在村民家中阳台建“小菜地”,以一个个小系统来推动全村绿色大循环。《实施意见》在“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内容中,对建设绿色发展体系,变革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进行了重点阐述。其中提出,要深化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低碳城市、城镇试点示范,推广深圳东部、东莞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经验,推进广州、深圳、中山市等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支持佛山禅城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和中山市小榄北区近零碳排放社区建设。
天然屏障五桂山、烟波浩渺伶仃洋、风光秀丽岐江河,中山市作为岭南水乡的山水美特征尤为明显。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山几乎囊括了国内城市建设领域的所有荣誉。1997年,中山市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成为当年摘取这一全球人居领域最高奖项的唯一亚洲城市。
近年来,中山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在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方面寻求平衡点,守住好山好水好风光。
在生态补偿机制方面,中山在全省率先实施“统筹型”生态补偿政策,也是新《环境保护法》颁布后全省首个制定生态补偿政策的地级市。通过创新性提出并实施“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横向补偿”,对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和量化,综合区位、人口、经济、资源等因素确定各镇区享受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所必须支付的成本,由中山市财政统一收取,再根据生态公益林面积进行二次分配。
2018年10月15日,在2018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上,中山荣获森林生态建设领域含金量最高的荣誉——“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在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中山市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与珠三角城市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坚决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强化大气、水污染治理联防联控,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同时,通过大力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协同建设绿色低碳美丽湾区。
近日,中山出台了中心城区的几个片区规划中,在城市设计方面更注重融合山、海、城,努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精品城市。当前,中山把五桂山、岐江河和金钟湖纳入城市景观设计,勾勒出“一山一河一湖”的城市发展景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中山市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争当绿色发展的“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