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粤港澳大湾区 > 大湾区资讯

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贡献力量

信息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日期:2019-08-06 分享:

位于中山翠亨新区附近的深中通道施工现场。叶志文 摄

大湾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极大凸显中山的区位优势。  资料图片

7月24日下午,历经近10小时的施工组织,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第二个钢吊箱预留孔洞与28根群桩基础完美结合,标志项目伶仃洋大桥东索塔钢吊箱全部下放完成,将正式转入水上施工阶段。与深中通道施工现场隔海相望,深圳市内首条海底隧道——妈湾跨海通道建设也已启动,这条水陆两栖通道将前海和宝安“龙头”大铲湾相连接,并通过沿江高速通达各城市。

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动态再现珠江口。在深中通道建设进入第三个年头之际,广东省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施工图”和“任务书”发布。顺应湾区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山市启动了从交通基础设施到城市新中心建设、从产城空间重塑到科创平台提升、从传统产业转型到新兴产业培育的一系列城市能级提升行动。中山市大湾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中山正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参与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战略平台,瞄准重点工作靶向发力,积极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贡献“中山力量”。

撰文:罗丽娟 吴帆 吴森林

交通新速度▶▷打造大湾区西翼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对照2024年深中通道建成通车这个时间节点,中山市制定了交通项目建设倒排计划,计划在2024年前投入超过1500亿元,构建“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二环十二快”快速路网建设、“十字形”高速铁路格局等,加快畅通与周边城市公路和轨道交通对接,进一步提升与湾区各市的交通互联互通:

公路建设,重点加快推进深中通道和中开、西环(含小榄支线)、东部外环、广中江、香海等高速公路建设,构建“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实现与城区中心15分钟互达;港口建设,加快建成中山港马鞍岛区新客运枢纽工程,大力拓展水上巴士航线,增开至深圳、香港等周边城市高速客轮,打造大湾区西岸异地候机航运中心;轨道交通,则通过推动深茂铁路项目加快启动建设规划建设广中珠澳高铁推进广州地铁18号线延伸项目,谋划与佛山城市轨道11号线等,积极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这是中山提出打造大湾区西翼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总体思路。

再看各片区交通衔接情况。东部,翠亨新区除了协助推动深中通道、中开高速、中山东部外环高速(省滨海旅游公路中山段)、中山港新客运码头等省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同时,先后投资190亿元加快起步区83.37公里,共计30条道路、22座桥梁的“一环四纵五横”基础路网建设。

——这是作为深中通道登陆点的交通接驳路网架构。

中部,中山另一个城市新中心——岐江新城的提升规划近日也开始对外公示。从规划图来看,利用起湾道、世纪大道两条主干道的快速化改造,岐江新城范围内将打造为贯穿南北、联接东西的“十字”型交通架构,加快打通未来城市新中心与翠亨新区的联系,架起北接三角、南至坦洲的市域交通主干路网。

——这是从中山城区中部,对接东部两个城市新中心的路网架构。

在西部,小榄镇提出增强中山市交通“北连”效率,加快广中江高速、西部外环高速和小榄支线等深中通道关联项目建设,加快民古路小榄特大桥、沙口二桥、新沙水公路小榄特大桥建设和西海大桥扩建工作,打通小榄乃至整改西北组团镇区交通连接瓶颈,促进组团内各镇区的融合发展,提升组团发展动能。

——这是西部对接中部、以及中山市外部交通的路网架构。

从西部片区到东部片区,从传统专业镇到城市新中心,从内部路网的连接到外部交通的对接,通过层层交通网络的规划建设推进,一个“承东启西”“内通外畅”的交通版图由此成形。这也是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产业对接、协同创新、产城融合的“快速路”。

空间新逻辑▶▷现代化滨海新城的实施路径

继今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将东部沿海片区与中心城区一体规划建设,从市级层面通盘考虑东部沿海片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之后,标志着中山城市“东进”进入新阶段的另一重要事件,是省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施工图”和“任务书”中,明确提出“支持中山翠亨新区建设”。与翠亨新区遥相呼应,当前,中山东部的民众科创园、城区的岐江新城、金钟湖片区、岐江河一河两岸的规划建设正紧锣密鼓地推进,一场主张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市更新逻辑,正在中山展开。

日前,《中山翠亨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和《中山翠亨科学城城市设计》的公布。根据方案,中山将以国际化视野、前瞻性思维、创造性设计为宗旨开展城市设计国际咨询的翠亨科学城,旨在打造为湾区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

以翠亨新区控规调整和翠亨科学城的规划建设为突破口,可以看出中山市所释放的一个明确信号:城市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要通过高规格规划来指引,根据新的城市功能定位和新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统筹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梳理本次规划调整的内容可以发现,翠亨新区对于更进一步加快构建以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彰显滨海城市形态、落实生态优先理念、突出产城融合、体现集约开发,有着明显而强烈的诉求,这些诉求也成为翠亨新区的主要特征——

在科技创新上,以科学城为核心,以建成生物医药科技国际合作创新区为目标,围绕政策体系支撑与科技创新保障、公共技术服务与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平台搭建与重大科学装置布局、现有科技资源整合与高端创新团队引进,目的是对标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在产业布局上,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最终形成科学研究、创新研发中试转化、总装测试、临床试验、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生物医药全要素创新链,构建以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以总部经济为主要业态,以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为核心的完整产业链。

从方案可以看到,这次城市设计,翠亨科学城的规划、布局和城市功能的设计,是充分考虑到与深圳前海、深圳大空港、深圳海洋新城、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东莞滨海湾新区等区域重要节点关系的,尤其注重从强化湾区互动、粤港澳合作、东西两岸融合发展、联动周边区域发展方面入手,在珠江西岸的创新轴上布局了一个点。

由此,以广州为顶点,往西可以连成翠亨新区、珠海横琴自贸片区、澳门的创新发展轴,往东则与东莞的滨海湾新区、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香港大屿山连成创新线。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山在翠亨新区布局科学城,是该市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轴建设、构建珠江口“A”字型重大创新载体的一个先行棋。这也代表了中山新时期城市建设的一个方向:以国际化视野、前瞻性思维、创造性设计,指导片区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

科创新生态▶▷深度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

“中山科技大学已成立筹建办,面向全球招聘校长。”7月22日上午,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召开建议提案办理对话会。市教体局局长李嘉颖在会上透露,中山正在推动建设两所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目前相关工作已取得明显进展。

省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施工图”和“任务书”提出,支持澳门科技大学落户广东。据悉,6月中旬中山已向广东省教育厅提交了中山科技大学的申报材料。目前已成立中山科技大学筹建办,委托由市教体局管理。中山科技大学土地和建设资金承诺函已经市人大常委会审定通过。筹建办正加紧向全球招聘校长、网罗教学和科研人才团队。

而香山大学已具备较为成熟的土地和硬件基础,李嘉颖介绍,澳门科技大学基金会已于2014年在板芙镇购买了1800多亩土地及建筑物,目前正在理顺合作机制,争取国家教育部的支持,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框架下,推进澳门科技大学和中山市政府的合作,推动香山大学建设。

过去一年,中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提速——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华南分院、哈工大无人装备与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创新中心、中山—香港科技大学联合创新中心、广东药科大学—香港大学创新平台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落地,使全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增至456家。中山市大湾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是创新能力最强、高端科技要素集聚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当前,中山提出将全面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支持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参与粤港澳科技创新联合行动。通过对接建立大湾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使用机制,中山大力鼓励创新人才、创新主体使用大湾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省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创新研究。

除了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地理相近、人文相通的文化交流,也在推动中山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融合发展。在省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施工图”和“任务书”中,明确“支持中山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孙中山文化资源”。从中山市出发,追寻孙中山先生的足迹——5月16日,由中山市政协和香港大公报联合主办的孙中山文化粤港澳行活动在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孙中山故居启动,再次串联起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文化“公约数”。当前,中山市正加强文化遗产游径宣传推广,如利用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5·19国家博物馆日积极推广中山文化遗产游,将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展位融入孙中山文化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元素。

产业新动能▶▷打造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升级版

“我们选择中山建设药品研发和生产基地,主要是看中了中山优越的投资环境,尤其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中山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2019年中山“3·28”期间,来自深圳的一项现代中成药项目与南朗镇华南现代中医药城达成合作意向。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在华南现代中医药城的厂区建设后,公司拟将近20种产品移到中山生产,其中包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独创中成药品种和10个独家剂型产品,并在中山设立总部进行创新研发和生产经营。

在这次洽谈会上,南朗镇签订的意向项目总投资32亿元,其中健康医药产业项目占据了绝大部分。不仅是南朗镇,在火炬开发区和翠亨新区的重点招商项目中,健康医药产业占了较大比重。在3月28日中山328签约仪式上,共有3个人才团队引进项目上台签约,均来自火炬开发区的国家健康基地,分别是香港大学徐爱民教授“体外诊断试剂”研发项目、细胞免疫(CAR-T)制剂项目、香港浸会大学“前列腺癌早期诊断试剂盒”研发项目。

当前,火炬开发区的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翠亨新区的生物医药科技园和南朗镇的华南现代中医药城是中山发展健康医药产业的核心平台。其中,火炬开发区内已拥有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火炬智慧健康小镇、中德(中山)生物医药产业园核心区等产业平台,已集聚超过300家健康医药企业,形成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健康服务业四大产业集群。此外,全国医药卫生领域最高级别奖项吴阶平医学奖已在中山连续举办了10届,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华南分院以及香港大学与广东药科大学合作建设的广东药科大学—香港大学中山生物医药创新平台等健康医药研究机构相继落户中山,形成了健康产业全产业链集群,中山健康医药产业总产值已超800亿元。

省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施工图”和“任务书”明确提出“支持中山市创建国家生物医药科技国际合作创新区”。从目前中山市所布局的重点产业和出台的政策扶持来看,健康医药是被寄予厚望的一个新增长点:《中山市健康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到2022年,中山实现健康医药产业总产值规模达到1200亿元。

中山生物医药产业呈现不断向东拓展的趋势:从火炬区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到翠亨新区生物医药科技园,再到南朗镇华南现代中医药城——自此,健康医药产业“三大平台”的框架已经基本搭建起来。

而中山生物医药产业的“东移”布局,通过加快创新要素集聚,目标是形成科学研究、创新研发中试转化、总装测试、临床试验、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生物医药全要素创新链,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升级版。这将为深度融入珠江口的中山东部组团构建以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以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为核心的完整产业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合作新机制▶▷建设优质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

在中山市易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区216卡办公室内,“90后”澳门创业青年李志红连日来带着创业团队,为跟进公司新的合作项目日夜加班。他所创办文化传媒公司——至红传媒进驻孵化区两年后,李志红逐渐忙碌起来。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位于易创空间内的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区成为了港澳青年的一片创业热土,目前共有20多个港澳青年项目进驻。

省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施工图”和“任务书”提出,要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建设,支持其与香港、澳门建立创新创业交流机制,共享创新创业资源,共同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遇和更好条件。积极推进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南沙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中山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等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基地建设。在这个背景下,积极拓展与港澳在教育、文化、旅游、创业、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合作对中山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山正积极争取复制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优惠政策,落实推进粤港澳职业资格互认,拓展港澳专业人才的执业范围。通过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港澳高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中山将为外籍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多工作、生活上的便利,建立健全“一站式”“保姆式”人才服务体系。

开放、包容的宜居宜业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香港、澳门人士来中山创业、定居。为了让香港、澳门居民享受更大的生活便利,2012年,香港工联会中山工联咨询服务中心(下称“中山中心”)挂牌成立,成为中山、珠海、江门、阳江、茂名和湛江等城市香港居民的“贴心服务”机构。“中山中心作为最多港人长者的一个中心,几乎每天都要解决港人的求助和咨询,一年的咨询个案达到近800个。”中山中心主任潘志辉介绍,仅2018年,中山中心共处理来电821宗,来访353宗,咨询个案789宗,跟进个案72个,成了港人在中山的“娘家”。

无独有偶,2018年11月30日,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中山办事处(下称“中山办事处”)在三乡镇挂牌成立,这是澳门街坊总会在内地设立的第一个办事处。成立大半年来,中山办事处很快融入了许多澳门乡亲的生活。据中山办事处副主任徐伟乐透露,从去年年底起,办事处积极搜集、了解澳门乡亲的服务需求,通过举办“辞旧岁迎新年”及“同仁相聚今生缘,欢欢喜喜过个年”座谈会,了解在中山的澳门居民有关生活、就业、医疗等方面需求和想法,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据统计,至目前办事处接待澳门居民咨询、服务总计400多人次,在悄然融入澳门乡亲生活、增进乡谊的同时,还解决了部分澳门居民的生活难题。

省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施工图”和“任务书”还提及,推进澳门和中山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深度合作,拓展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新空间。中山中心和中山办事处的设立,为中山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度对接港澳资源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也为吸引更多的港澳青年来中山创业、定居,促进中山和港澳的合作往来打开了更多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