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粤港澳大湾区 > 大湾区资讯

粤港澳金融互联互通提速 金融“便利湾区”正在加快形成

信息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日期:2020-02-18 分享:

受疫情影响,前段时间,在横琴创业的澳资企业柏林公司遭遇资金难题——由于未能及时收到工程款,复产采购材料陷入“无米之炊”的境地。此时,一笔来自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的300万元“粤澳共享贷”及时到账,解了柏林公司的燃眉之急。这是为在内地注册的澳资企业,特别是科创、青创企业设计的融资服务方案,通过两地银行联动,让大湾区企业“信用共享、服务共享”。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不断提速。2019年,广东省银行机构(不含深圳)为港澳居民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20.89万户。截至2020年1月末,香港、澳门居民开立Ⅱ类、Ⅲ类个人银行结算账户9.4万户,绑定移动支付工具账户7.21万户。香港支付宝、微信电子钱包、中银澳门、澳门通电子钱包均可进入大湾区使用,港澳居民在大湾区支付的选择更加丰富、场景更加广泛。

金融领域互联互通举措频出

去年,首单非澳企业澳门莲花债在澳门成功发行。总部位于珠海的华发集团在澳门发行了一笔2亿美元的莲花债,意味着非澳企业赴澳门发行债券的融资渠道打开,境内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的渠道得到拓宽。

三地金融、资本的紧密合作,给大湾区发展带来新机会。去年,粤澳首次共同成立首期200亿元人民币的广东粤澳合作发展基金落户横琴。新成立的澳门青年创业谷,设立了5000万元人民币创业谷天使投资基金。

粤港澳三地市民越来越明显感受到粤港澳金融互联互通带来的便捷。粤港澳跨境车险制度建立,“三地车险一地购买”,车主在内地、香港、澳门任何一地都可以购买另外两地的车辆保险。移动支付工具跨境互通,去年12月,中国银行率先推出面向澳门居民的跨境移动支付服务“跨境钱包”,无需开立内地账户即可在内地轻松消费。微信香港钱包也实现直接回内地使用,满足了港澳同胞在境内衣食住行的多元化支付需求。

政策优势叠加,大湾区逐渐形成优势互补、功能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目前,我省共有187家港澳资金融机构进驻,港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在广东所有地级市全覆盖。来自广东省金融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末,广东累计与港澳地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达14.72万亿元,广东省赴港上市企业达257家,居全国第一。

互联互通加速,创新步伐将越来越大

“《规划纲要》发布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在金融开放和金融融合方面已取得许多突破。”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认为,《规划纲要》提出了许多金融开放的方向性举措,可预见的是,创新步伐将会越来越大、创新措施也会越来越多。

根据巴曙松的研究,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呈现多元化金融业态发展、互联互通加速、探索发展特色金融等趋势,据其预判,这些趋势将助力湾区经济由工业经济、服务经济走向创新经济主导的转型升级过程。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任志宏看来,金融加科技应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深度融合的催化剂。“未来大湾区的发展图景一定是金融与科技的深度的和高度的融合,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和新应用场景,使三地的金融合作与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并全面优化湾区金融产业的资源配置。同时,三地在金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将大大提高湾区金融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任志宏表示,“尤其是与资本链条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创新协同发展机制,大力提高金融交易效率,降低相关的风险成本,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稳定的金融和商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