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古韵,岐水流芳,历史与现实交汇,情怀与责任共燃。百年前,郑观应以《盛世危言》震惊中外,疾呼“商战”,发人深省,高举“实业强国”大旗,铸就了香山商脉的辉煌根基。从清末民初的商贾云集,到改革开放的“广东四小虎”腾飞,中山人敢闯敢拼、崇商重信、血脉相承。
今日之中山,立于粤港澳大湾区潮头,小微企业如繁星璀璨。中山市以“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为剑,力破“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之桎梏,传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神,为企业搭建专业高效的融资对接平台,为稳定经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提供重要支撑保障。
护航小微
昔日的岐澳古道上,先辈们以脚步丈量商机;今日中山城,截至2025年2月底,经营主体增速居珠三角地级市首位。这里既有传承百年技艺的“老字号”,也有引领科技前沿的“新势力”。中山市齐聚合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问题,以优良的营商环境为企业铺就坦途。
中山市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的决策部署,构建“市-镇-银行”三级联动服务体系,设立四个服务保障小组,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工作机制。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专项活动,组织委办局、乡镇街道、工商联、银行等机构深入园区、社区、乡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走访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构建“发现需求-精准对接-跟踪问效”全流程服务。线下,镇街联合银行“敲门入户”,召开各类宣讲会、座谈会,确保政策传达到位,实现需求摸排“无死角”、服务对接“零距离”;线上,企业通过二维码主动申报,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截至2025年3月25日,全市已走访小微企业超17.5万家,为超2万家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银行对接服务。
鼎兴岐商
历史长河奔涌不息,岐商精神代代相传。古镇灯饰照亮全球180多个国家、大涌红木雕刻匠心独运、小榄五金件支撑起大国智造的精密齿轮,中山的小微企业以“小而美”“专而精”的姿态,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2025年2月20日民营企业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目前,中山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通过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打通专业、安全、高效的融资渠道,让金融活水润泽每一寸土地,让“草根经济”逐步成长为“参天大树”。一方面,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由各镇街工作机制摸排形成“申报清单”“推荐清单”,进一步提高融资需求企业的精准度;另一方面,银行对推荐清单内企业匹配适用的信贷产品,积极满足应贷尽贷;同时针对需办理抵押登记、需补充前置手续事项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为暂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做好辅导跟进,着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心头事。截至2025年3月25日,全市已为1.7万家小微企业提供授信支持,为企业的经营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融惠万家
小微企业活,则就业旺、经济兴。中山市积极营造政府“搭台”、银行“唱戏”、企业“受益”的良好氛围,让每一位经营者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雨中打伞”的贴心。正如一位获贷企业主所言:“这笔资金不仅是‘及时雨’,更是‘强心剂’,让我们敢想敢干、敢拼敢赢”。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继续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山市坚持贴近企业需求、统筹金融资源、集聚人民力量,为广大企业减负增效。一是通过完善制度措施、缩短融资链条、积极推广线上化免抵押信贷产品,实现资金直达小微企业,有效遏制了非法中介乱象。二是创新“轻资产”盘活模式,打破“重抵押”局限,实现企业融资需求与金融产品的高效匹配。三是降低融资利率,减免多项手续费,帮助企业降低综合成本;加大续贷支持力度,持续优化无还本续贷流程,减轻企业抵押担保和资金周转压力。截至2025年3月25日,全市已为近2000家企业提供首次贷款支持,为近6000家企业提供续贷服务,有效培育了企业“敢贷愿贷”的信心,切实为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在孙文中路的月山公园,创业者们围坐在百年古榕下探讨商机;在青创基地的共享办公间,跨境电商正通过直播连接世界;在产业园区的科创工坊,研发人员正聚焦人工智能解码未来……这些平凡而生动的场景,正是中山岐商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从郑观应“实业强国”的呐喊,到今日“实干兴邦”的誓言,中山人从未停止奋进的脚步。中山市正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为契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巨浪中,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盛世新言”。
护航小微、鼎兴岐商、融惠万家--中山,在路上!
初审初校:谢子凌
复审复校:周 锐
终审: 郑杰龙
终校:陈昕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