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 >政务动态

【文化兴港】在港口,它们“穿越”时光焕发活力!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3-04-07 分享:

  古籍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载体,记载着历代人民的智慧和创作,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古代典籍经过无数转折以及天灾、战乱等毁坏,大多千疮百孔、破烂不堪。以“修旧如旧”“化腐朽为神奇”的技艺对古籍进行修复,是保护历代古籍完整流传至今的重要手段,我国从北魏时期就开始有史料记载古籍修复技术。古籍修复,有着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古籍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的文化意义。


  港口镇的古籍修复技艺起源于清代广州,后经传承人沈革带到港口镇万卷楼传播,成为流传在港口镇的一种传统技艺。现年97岁的沈革出生于广州的书香世家,其父亲沈光涛、伯父沈光喜均为清代举人,精通书画艺术和古籍修复技艺,沈革长期从事书画古籍收藏和修复工作,其女儿沈海洋更是活跃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的知名古籍修复专家。

【文化兴港】在港口,它们“穿越”时光焕发活力!.jpeg

▲传承人沈革的父亲:

沈光涛,清代举人,藏书家

  2015年5月,孙永锋、黄国英夫妇设在港口镇星晨花园小区的“万卷楼”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其内30000余册书籍最早可追溯至明代,从清代到民国时期的书籍也有近5000册,由于纸张保存难度大,不少古籍遭受岁月“侵蚀”风化变得破烂不堪。沈革经常到万卷楼教导孙永锋、黄国英夫妇古籍修复技艺,古籍修复工序繁琐,一本古籍修复少则十天,多则一个月,期间要经过清理灰尘、拆线、整平、补页、压平、晾晒、装订等10多个步骤,一刻也不能分心。在沈革的悉心指导下,夫妇俩的古籍修复技艺日益娴熟,至今夫妇俩已修复从清代至民国初年等不同时期的古籍300多卷,让这一门“老到”的技艺在港口镇得到传承发扬,为保护古籍作出了积极贡献。

【文化兴港】在港口,它们“穿越”时光焕发活力!1.png

【文化兴港】在港口,它们“穿越”时光焕发活力!2.jpeg

2023-04-07_09-31-12.png

  孙永锋、黄国英夫妇还将这门技艺与万卷楼的公益服务结合起来,每逢周六都会定期举办读书分享和古籍修复培训班,让市民群众能近距离接触、品读、了解古籍,至今已吸引万余人次前来参与,万卷楼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精神粮仓”。2023年,万卷楼公益书屋荣获中山市第十届“博爱100”公益创投活动市级优胜项目,在10个镇街版块市级优胜项目中,万卷楼公益书屋的《“指间的历史”——古籍修复计划》成为唯一一个镇街版块入围市级优胜项目最强公益候选名单的项目;古籍修复技艺(中山港口)也被列入中山市第十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些都体现了对孙永锋、黄国英夫妇执着坚守的充分肯定,还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古籍修复技艺推广传承的决心和认可。

【文化兴港】在港口,它们“穿越”时光焕发活力!3.png

【文化兴港】在港口,它们“穿越”时光焕发活力!4.jpeg

  古籍修复技艺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仅为“文化兴港”工程增添重要抓手,还将进一步推动古籍修复和阅读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市民群众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承发扬。曾参加万卷楼公益书屋古籍修复活动的市民群众表示,能够近距离接触古籍,受到传统历史文化熏陶,感到十分荣幸,对孙永锋、黄国英夫妇多年来的坚守表示由衷敬佩和支持,并表示将利用休闲时间带上亲朋好友和家人来这里学习阅读和体验古籍修复技艺。港口镇文化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镇文化中心展厅也将为古籍修复技艺“量身定做”展览、课堂和体验活动,让古籍修复这项港口镇“新晋”非遗技艺为更多市民群众所认识、了解、体验、传承。

2023-04-07_09-31-4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