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山的教育改革发展也到了一个关键性的节点时刻。伴随着《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下面简称为《意见》)和《中山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下文简称为《规划》)的出台,我市未来10年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也已绘就——“2012年成为全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城市;2015年教育现代化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2020年主要教育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同期平均水平,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市教育局局长刘传沛在谈到下一步发展时曾说:“以前我们提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份《意见》的最大亮点就在于明确提出了新目标,即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先行先试的中山教育人,吹响了新一轮教育大跨越大发展的号角,我市将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工程、普通高中优质集群发展工程、职业教育创优增效工程、高等教育内涵拓展工程终身教育普惠共享工程、特殊教育提升发展工程、强师兴教工程、数字化教育工程等教育九大重点工程,其中学前教育惠民扩优工程排在首位。
2015年每个镇区至少开办1所省级幼儿园
“2015年每个镇区至少有1所省一级幼儿园。”这是我市学前教育惠民扩优工程的目标之一。据介绍,今后这个阶段,我市将继续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发展学前教育,加大扶持民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探索实施户籍幼儿生均定额财政补贴制度,逐步实现户籍幼儿享受学前教育。2015年每个镇区至少有1所省一级幼儿园。此外,还会进一步巩固普及学前3年教育成果,重视和加强0-3岁婴幼儿教育,建立和完善医教结合的家庭教养指导和预防干预系统。
对于大众关注的“入园难”问题,《规划》明确指出,到2015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100%以上,全部幼儿园、托儿所实现标准化,每个镇区至少办好1所市级以上公办幼儿园。市教育局副局长黄定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从根本上缓解“入园难”、“入名园难”问题,更重要的是加大投入,通过政策、经费来扶持更多的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公办和民办齐头并进,才能实现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据了解,我市正在制订较详细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在2011年至2013年间,做好学前教育发展工作,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要。
学前教育惠民扩优工程位列教育九大工程之首,据了解,我市现已明确学前教育的公益性质,将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与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加大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办好市属幼儿园和镇区中心幼儿园,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采取优惠政策在城乡新建、扩建普惠性幼儿园。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闲置校舍举办幼儿园。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发展学前教育,加大扶持民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探索实施户籍幼儿生均定额财政补贴制度,逐步实现户籍幼儿享受学前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行优质高中部分指标分配到校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仍未充分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在去年底举行的《中山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专家论证会上,刘传沛指出,中山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在全省、全国处于领先水平,高质量高水平普及学前至高中阶段15年教育正是下一个五年的重要目标。
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将控制义务教育班额,逐步由“50班额”向“40班额”过渡。2015年创建8-11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其余独立普通高中达到省一级学校办学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0%,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规模大体相当。
考试评价制度往往决定着素质教育是否能够真正实施,下一步,我市拟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进考试评价制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意见》明确提出,推行优质高中部分招生指标按毕业生规模和初中办学水平分配的招生模式,引导学校、镇区从单纯的升学竞争向办学水平竞争转变。加强教育督导,建立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和制度,完善对镇区教科文卫办(教办)和各类学校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开展教学质量、体育艺术科技教育、“减负”等工作的专项督查和评价。用5-10年时间,逐步建立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特点、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具有中山特色的优质课程体系。建立集培训、实践、探究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
记者从市招生办了解到,2011年,每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都将安排部分招生指标给每一所初中,根据省教育厅出台的相关文件,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每年要安排20%以上的公费招生名额,直接分配到各初中 (含民办学校)。据了解,中山市有6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目前分配方案还在制订中,分配数量、办法都有待详细商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校这一方法最初是由教育部提出,目的在于通过把优质高中一定比例的学位分配给教学较薄弱、中考成绩相对较差的初中学校,实际上是为了避免“小升初”择校考试过热,以减轻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负担,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探索建立民办学校教师年金制度
到目前为止,中山民办学校已增至72所(民办普通中小学71所,特殊教育类学校1所),学生人数超过了全市总学生人数的30%,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让民办教育成为了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但民办教师由于没有编制,容易有后顾之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中山华附已经开始了年金制试点工作,就我了解,目前在全省范围内尚没有民办学校实行年金制度,该校可以说是起到了开先河的作用。”市教育局局长刘传沛在参加华师中山附中(小)学校的“创先争优促发展”活动时,高度肯定了该校的创新精神。中山华附校长刘诗雄介绍,学校年金是在教师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上的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将对在校工作满两年,并与学校续签合法劳动关系三年以上的教师实行年金制度,缴费部分综合考虑教师岗位、贡献、教龄等因素。年金作为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上的补充养老保险,对个人的好处就是退休后可以享受双份的退休金,经过测算,大部分教职员工退休后的收入都不会低于公办院校教职员工退休后的收入。
年金制是否会在中山民办学校全面铺开?市教育局主管民办教育的副局长黄定光介绍说,华师中山附中(小)学校的经验值得借鉴推广,初步计划先抓试点,希望通过试点作用刺激整个民办学校,让年金制在民校中形成一种积极的竞争机制,等时机成熟再全面铺开。
据了解,《意见》对民办教育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提出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形成公办与民办学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根据规定,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对民办教育支持力度。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探索义务教育阶段户籍生入读民办学校给予生均经费补助制度。完善民办学校人事代理工作和教师社保机制,制定民办学校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增长机制,探索建立民办学校教师年金制度或补充养老制度。
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让教育家办学
学校去行政化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就在人们为“校长官帽何时摘、怎样摘”之类的话题争论不休时,中山市已经饮了“头啖汤”——早在六年前,中山市已在全国率先推行中小学校长“去行政化”的校长职级制改革。六年多下来,中山让全市中小学校长“丢官保职”的改革实验得到中央肯定。2010年7月,国务院已明确把校长职级制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中山市与上海市一并被确定为校长职级制领域仅有的两个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验区。
在许多教育界人士的眼里,敢于先从一把手校长身上“动刀”,是需要巨大勇气的。在规划下一轮发展时,中山却把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写进了计划之中,《意见》明确提出,我市将开展校长专业化发展试点工作,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全面推行教职员聘用制,健全和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和考评机制,形成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用人机制,逐步统一全市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标准。
师资是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力量之一,下一个五年,我市将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通过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等,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市拟建立市教师培养培训联盟,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倡导教育家办学,造就一批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骨干教师和学校管理专家。预计到2015年,中小学市级以上教学骨干达到专任教师的8%左右,学科带头人达到专任教师的3%左右,名教师培养对象达到专任教师的1.3%左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78%以上。
同时,还将加强师德建设,树立以德立身理念,提高教师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用和评价的重要内容。完善优秀教育人才评选和奖励制度,大力表彰和宣传先进教师的典型事迹。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奖励。稳步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
链接:
“数字”回眸
教育重大投入
总体:全市教育经费投入保持快速增长,切实落实了 “三个增长”。2006-2009年我市教育经费总投入分别为26.3亿元、31.3亿元、37.4亿元和40.3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39%、19.07%、19.47%、7.80%。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分别为13.7亿元、16.5亿元、22.2亿元、24.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54%、20.07%、35.05%、12.03%。2006-2009 年全市教育总投入超过135.3 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为77.3亿元。
教育重大建设项目
◆中山市职业教育园区
中山市职业教育园区位于五桂山,占地3000亩,包括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新中山中专、中山市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职业教育综合服务区等项目。
◆中山市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中山市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占地500亩,总建筑面积 114500 平方米,总投入4.2亿元。
◆中山中专迁建工程
中山中专迁建工程,总占地面积50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总建筑面积68000 平方米,工程立项投资规模为1.98 亿元。二期工程总建筑面积32100平方米,工程总投资约9998万元。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占地1000亩,工程总建筑面积114245 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14245 万元。一期工程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投资2亿元。
◆中山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中山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占地298亩,总建筑面积45000 平方米,总投资12200万元。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三期工程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三期工程项目分为2007 年项目及2008 年项目,从2007年8 月建设至今,立项总投资22023万元,总建筑面积41004 平方米。
◆中山纪念中学扩建工程
中山纪念中学扩建工程总建筑面积49000平方米,高中扩至90班,初中12班,总投资38000 万元,其中基建总投资18500万元。
◆市实验高中扩建工程
市实验高中第三期扩建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26300 平方米,总投资6800 万元,市政府决定2009、2010年再投入 1.8 亿元扩建该校,到 2011年学校办学规模从60 班扩大到 90班,其中2009 年项目立项投资97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