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 国资要闻

市国资国企竣工全市首个渔业绿色循环发展项目 实现中山池塘尾水治理“三大创新”

信息来源:中山市国资委 发布日期:2022-11-25 分享:


今年以来,市国资国企聚焦主责主业,全方位承接中山治水工程。其中,西区稻香围集中连片内陆养殖池塘改造升级与尾水处理项目为全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领域的首个试点项目。在没有经验可循的情况下,国资国企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创”的勇气,全力开展项目建设和科研攻关,推动项目于9月底正式竣工并通过验收,并实现“三大创新”,即首个集中连片内陆养殖池塘改造升级与尾水治理“农业绿岛”项目、首个“渔光互补”研究示范项目、首个“鱼稻共生尾水共治”生态种养项目,探索出了一条低成本、高效率、宜推广的鱼塘尾水治理路径。

一是深入调研,科学谋划“路线图”。稻香围连片养殖区总面积约2000亩,项目覆盖其中的 684亩。施工规划方面,项目通过前期全面摸底调查,逐一核实片区内池塘养殖基本情况、进排水情况、尾水处理设施建设使用情况等基础信息,并针对恶劣天气下排水难的痛点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尾水治理方案,优化尾水排水周期,有效确保净水效率。施工效率方面,通过改良处理设施,并结合微生物系统调试要求和水中植物生长要求,精简规范了施工流程,形成流程作业标准,未来可指导同类项目压缩节约30%以上施工时间,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

二是因地制宜,实践趟出“新路子”。针对稻香围连片养殖区的特点,该项目采用“三池两坝”标准型处理工艺和复合生物治理技术,全面调动处理设施的可利用水面、塘基进行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的“渔光互补”试点研究,探索碳汇渔业。同时,种植生态净化池浮岛植物,通过生物链修复,构建相对平衡的水生态系统,试点“鱼稻共生尾水共治”,创新生态种养模式。该项实践出新知,有效化解“三池两坝”模式限制束缚,将适用范围扩大到基本农田的养殖池塘的尾水治理。经过改造,池塘有效养殖水深从0.8-1.5米扩展至2.5米以上,亩产量从2000公斤显著提升至3500公斤。

三是试点先行,率先种好“实验田”。项目建成并运行两个月后进行了采样检测,数据显示污染物去除率达80%以上,总氮去除率高达95%,各项指标均满足《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一级标准。该项目具有运行效果稳定、维护便捷简单、投资成本偏低的优势,吸引了全市多个镇街组织农业部门领导、技术人员及相关尾水治理项目施工队伍前往现场观摩学习。同时,中山环科院以此优质项目作为典型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成果,为新中标的13个尾水治理项目提质升级、创优创效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