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防汛责任重于泰山。近年来,中山市多次遭遇强降雨天气,部分镇街洪涝灾害频发,一些路段长期遭受“水浸”问题困扰,群众反映强烈。市国资委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中山公用“水”主业优势,积极配合水务部门开展防汛救灾工作。其中,为提升防汛工作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近期中山公用严格按照市“三通三控一平台”治水总体思路,积极推进防汛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打造了中山市厂网一体化项目——智慧排水平台,助力全市水污染治理与城市内涝治理。截至2024年5月底,该平台已累计完成279套感知设备安装、51个泵站自控改造及13个系统上线,运营监控中心试运行。
一、整体设计、统一运营,实现防汛集成调度
一是坚持“一盘棋”谋划。建设的过程中,中山公用按照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布局建设,针对不同业务领域、分轻重缓急建设1个综合调度平台和N个专业的应用分系统;健全水污染治理体制机制,参与《中山市智慧水务建设指引》《中山市“智慧水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中山市城区智慧排水平台实施方案》等文件编制,科学确定治水路径和目标。二是实行“全要素”管理。利用中山市城区防汛防台工调度模块,收集整理录入中心城区及沙溪镇的各类排水基础设施数据,包括雨污水管网,智能截污井,易涝点、泵闸站、污水厂基础信息,实时监控雨量计、管网液位计、电子水尺等感知数据。同时,将94台作业用车辆GPS信号均接入智慧平台,实现“一张图”展示,便于指挥调度;接入中山市水文遥测系统、中山市气象预报数据、自然资源局地理数据等,合理利用政务资源。三是推动“一平台”运营。建设好排水公司综合调度指挥平台智慧排水平台业务系统,通过GIS地图实时展示各防汛区域的区分及范围,实现事前结合气象降雨预报腾空水体、提前布防,事中区域运营监控中心统一指挥、科学调度,同时链接中山市城市大脑,接收中山市智慧城市指挥中心调度指令,实现全市各部门应急协同联动。
二、需求牵引、创新赋能,实现防汛精准智治
一是聚焦物联感知打造“智慧之眼”。加强物联感知层建设,规划安装499套各类感知设备,其中已完成205套雨水系统感知设备安装调试,通过水务物联网实时采集雨量、流量、水(液)位、水质等的前端感知设备数据,为日常水务管理工作及防汛排涝“战时”指挥调度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支撑。推进政务数据交互共享,与市气象局、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政数局、市自然资源局等进行气象数据、路面监控、涉水监测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等政务资源交互共享。
二是聚焦科学决策打造“智慧之脑”。建成城区排水系统区域运营监控中心,承担防汛防涝和日常业务运维职责,并可接收智慧城市指挥调度指令,实现全市各部门应急协同联动。依托城市大脑平台建设区域运营监控中心,接入市公安交警监控视频以及企业自建城市内涝点监测视频、排水设施状态数据等信息,全面了解城市排水基础设施、路面积水、河道水务等情况,及时处理应急事件。编制《防汛应急专项预案》《积水点一点一策处置方案》等应急预案,规划排水积水点排水路线,并建设源网厂河一体化调度系统,结合排水设施实时监控数据,对应超限、超阈值数据进行报警,智能推荐科学、合理的泵闸调度指令建议,实现精准决策支持。
三是聚焦自动控制打造“智慧之手”。打造实时指挥控制体系,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应急指挥,实现人、车、物联动响应,构建集成人员、车辆、物资和事件等信息指挥控制“一张图”。建设自动化集成控制系统,对城区水闸和泵站进行自动化改造,目前已搭建远程监测与控制平台,集成视频、水位、水质、闸泵等监测站实时掌控现场水情,可根据预案向关联泵闸站下达调度建议,实现“泵闸联动、辅助决策”。
三、动态感应、高效预警,提升智能防汛水平
一是实时监控提升应急管理能力。自2024年3月31日上线以来,智慧排水平台防汛防台指挥调度系统共计开展了响应防汛应急14次,累计共投入人员2758人次、车辆448车次,有效解决了管网承载能力不足、部门协同能力弱等问题。二是实现科学调度提供辅助支持。应急响应过程中,现场人员通过防汛系统进行到岗打卡、上报巡查值守情况,调度人员通过物联感知监控、内涝事件上报、交通摄像头等资源快速掌握现场积水、人员到位、车辆就位情况,一旦发现积水能够及时下派工单,并根据管网运行情况使用远程控制模块对泵站进行远程控制,提高调度效率,优化调度决策。三是实施流程管理有效复盘。系统建立了数字化、闭环式的防汛决策指挥、复盘跟踪管理模式,能够有效解决防汛信息体系分散的问题。同时通过系统完整记录事前、事中、事后应急响应全过程信息,方便追溯复盘,为进一步优化应急预案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