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 服务公开

市属国资国企精准实施“332”工作法 不断强化中山供水服务保障体系

信息来源:中山市国资委 发布日期:2025-03-05 分享:

近年来,市国资委控股上市公司中山公用充分发挥主业优势,依托下属中山公用水务公司,深入落实市委强镇兴村富民“13388”行动要求,以推进全市“供水一盘棋”改革为抓手,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饮用水的需求核心目标,聚焦“三度”“三升”“两新”,不断强化供水保障体系,完善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扎实推进供水设施建设改造,持续提升供水服务质量,奋力书写供水惠民答卷,为经济社会发展“供足能”。

一、“三度”精准施策,筑牢供水安全“防护网”

一是以点带面“提精度”,提升二次供水服务水平。积极响应“供水一盘棋”改造接收工作要求,按照“先急后缓、分批推进、有序接管”的原则,加速老旧小区二供改造工程,通过两年时间,投入近7.1亿元,累计改造接收小区约320个,有效提升约18万用户的用水质量,有效解决老旧小区因管网老化、缺乏物管维护而导致的水压低等问题。二是沿线延伸“拓广度”,提升企业供水保障能力。积极推进跨区域、跨水厂主干管网的互联互通和主力水厂扩建工程,东凤水厂扩建、长江水厂与大丰水厂双水源保障工程等相继落地,构建起“东西互济、南北互通”的应急保障格局。同时,结合中山供水情况、管网特性、运行现状和漏损情形,精细化推进老旧管网改造。“百千万工程”开展以来,已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开展21个镇街老旧供水管网改造约360公里,惠及人口约11万户。三是全面突破“升高度”,开启“供水一盘棋”新征程2023年4月起,中山公用水务紧紧围绕“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在政府的主导推动下,按照“一镇一策”推进全市“供水一盘棋”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供水服务范围覆盖至22个镇街(除坦洲)、2个功能区(火炬、翠亨),服务用户约143万户,占全市供水规模的94%,基本统一全市供水运营主体。为全市实现供水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实现“同城、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新突破。

二、“三升”优化服务,提升供水体验“满意度”

一是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对照《供水服务评价规范》5A级别要求,优化报装服务流程,每日跟进工单处理。进一步升级业务系统,完善微信网厅小程序功能,全面集成电子专票、电子证照、自动缴费和账单提醒等功能。2024年,工单处理及时率超99%,满意度超99%;微信累计关注量超53万人,在广东省营商环境“获得用水”指标中的排名升至全省第6位。二是提升供水技术水平。通过统一产销差管理,推进实施分区计量,新安装172个分区计量流量计,提高查漏效率和供水效率;加速推进运营信息化,完成GIS系统验收、上线,夯实供水管网信息化管理基础;开展水厂水泵改造,优化泵站运行搭配方式、合理调整生产调度策略,优化工艺实现节能降耗。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展饮用水卫生安全研究,2024年取得2项发明专利、5项软著,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0项,发表论文10篇,成功完成高新技术企业复评,提升公司供水技术竞争力。三是提升城乡服务深度。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中山公用水务实施三乡镇塘敢村自来水入户工程,惠及369户村民。2023年以来,在三乡镇累计投入457万元,新增供水管网11.10公里,解决居民用水难题,提升群众用水获得感与幸福感,有力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

三、“两新”提升质量,把好水质安全“生命线”

一是对标新标准,提升水质检测能力。中山公用水务目前在市区供水范围内设有管网在线水质监测点30个,管网水质人工采样检测点187个,具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证书、CNAS)证书的双认证实验室。检测项目从2022年的329项增加至432项,全市供水水质良好,出厂水及管网水水质合格率均在99.0%以上,各项指标优于国家城镇供水服务标准。二是立足新要求,成立中山市第一家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2024年9月,历经2年筹备的中山公用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所正式揭牌成立,填补了中山市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空白。该机构配备尖端检测设备和雄厚技术力量,为环境资源诉讼和行政执法提供技术支撑,助力中山市生态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