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春末夏初,一种肉眼看不到的病毒,让整个地球感到了恐慌。说到恐慌,SARS、疯牛病、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随着每种流行病的出现,人们的恐慌也成了一种流行。而人类与流行病抗争的事实一再表明,面对流行病,稳定的信心尤其重要,不必要的恐慌则是应对流行病的大敌。只要我们提高警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个人卫生、室内通风和公共卫生,流行病是可防可控的。对流行病保持科学的态度沉着应对,这不仅是疾控专家应该具备的,而且是所有在病毒阴影笼罩下的人应该具备的———
盲目恐慌不如理性预防
“恐慌本身就是一场流行病。战胜流行病,首先要战胜恐慌。”宁夏卫生厅疾病控制处处长张波5月1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面对频发的流行病,盲目恐慌,不如理性预防。
张波说,近两年在我区比较高发的流行疾病有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行性感冒、禽流感、手足口病、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甲肝、痢疾等,其中多数为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患者或带菌者在说话、咳嗽、打喷嚏过程中产生的飞沫、尘埃及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传播速度非常快,季节性非常明显。尤其是北方冬春及初夏时节,气候干燥异常,气温忽高忽低,人群室内密集性高,活动空间空气流通不畅,病原微生物在相对小的空间密度大,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大中小学校及幼儿园人员密集,室内空气质量较差,加之许多学校、学生卫生意识淡薄,容易导致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蔓延,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区。这些场所一旦有传染源的传入,即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人群中造成疫情扩散,甚至引起局部暴发。张波建议,各大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应保持校内良好卫生环境,及时完善相关卫生设施;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加强晨检,制订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以免发生传播。
如何积极有效地防范流行疾病?
张波认为,首先要正确看待流行疾病,了解流行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和过程以及对健康的影响。一些群众因不了解种种新出现流行疾病而过分恐慌,盲目采取防控措施,如近段时间为预防甲型H1N1流感,很多百姓滥用板蓝根,这些措施没有任何依据,反而会对健康不利。对于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水痘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注射疫苗是很好的防治方式。但流感由于病毒变异快,注射疫苗应慎重,特殊人群应根据医生建议注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把注射流感疫苗当作预防普通感冒的方法,那不起任何作用,假如本身抵抗力低,反而容易因此感染流感,出现发烧、咳嗽等流感症状。
其次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应注意预防,定期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加强体育锻炼和营养,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与别人说话保持一定距离,打喷嚏时使用手绢或餐巾纸等,这样既能保护好自己,也能保护他人;注意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有病及时就医;疾病流行季节,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更不要到患呼吸道传染病病人家串门,以科学的态度沉着应对,流行病是可防可控的。(记者张晓芳)
口罩使用不当反增感染风险
由于甲型H1N1流感等流行疾病能够通过飞沫传染,因此只要稍有风吹草动,口罩被很多市民视为安全的防控工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戴上口罩可以起到预防流感的效果,但不是万全之策,一旦使用不当,搞不好还可能反增感染风险增加病情,甚至还会将病毒传播到人的手上和脸上。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田大夫在采访中表示,当前甲型H1N1流感防控形势严峻,又正当多种流行疾病高发的季节,市民可在出入人员密集、空气不畅的场所或到医院就医时,戴上口罩降低患病风险。
如何正确购买和佩戴口罩?田大夫表示,目前市场上畅销的各种卡通或彩色口罩,很多都达不到国家卫生部门要求标准,有的太薄,有的过滤性能不好,只有购买高过滤性且有12层的全棉口罩,才能达到防止病毒感染的效果。口罩本身的卫生很重要,佩戴时口罩两面不能交替使用,否则外层污染物在直接紧贴面部时会被吸入人体,成为传染源。口罩不戴时,应将紧贴口鼻的一面向里折好放入清洁的自封袋内,切忌随便塞进口袋或是在脖子上挂着。戴过的口罩应每日换洗一次。同时,佩戴口罩前以及摘下口罩前后都必须洗手,而且一定要把嘴与鼻子全部遮盖住,才能达到戴口罩的真正效果。佩戴口罩后,避免触摸口罩,以防降低保护作用。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如果是在医院等高危场所,无论使用时间长短,口罩一旦拿下来就不要再使用,以免手碰触口罩发生污染。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位工作人员提醒市民,适当时机佩戴口罩可以预防疾病,但并不是万全之策,如若使用不当,可能会起到反作用,防“毒”面具就会变成投“毒”面具。(记者李峰)
板蓝根不是万能药
甲型H1N1流感从墨西哥、美国、西班牙、韩国、中国香港一路走来,所到之处,口罩脱销、感冒药告罄。在我国非典时期市民热抢中药板蓝根的景象再次出现。中药板蓝根对预防甲型H1N1流感等流行病是否有效,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
银川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药师告诉记者,板蓝根是十字花科菘蓝2年生植物的根茎部分,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化斑的功效。从药理学上讲,板蓝根含有多种氨基酸、谷甾醇、靛青、靛玉红等多种药用成分,对多种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如流感、流脑、腮腺炎、钩端螺旋体、肺炎、肝炎等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临床上常用于此类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板蓝根对防治风热性感冒等有一定作用,但对风寒等其他类型感冒则不一定适合。人在健康状态下过多服用板蓝根,会伤及脾胃。如果长时间大剂量使用,肝脏的解毒能力下降,会引起蓄积中毒,出现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损害,如上消化道出血,白细胞减少等。板蓝根不是万能药,更不能包治百病,从药物的性味讲它属寒凉之品,故用于实热之症。对于年老体弱,脾胃虚寒者来说,长期大量使用,就会使体质下降,还可出现口淡,疲乏等症状。因此,板蓝根的作用实际上类似于西医所讲的免疫调节,通过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而抵抗外界病毒侵害。但不能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盲目服用板蓝根。对于预防甲型H1N1流感是否有效,他认为要有国家权威专家经过临床应用和论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据了解,在不久前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举办的全球抗病毒论坛上,我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着重介绍了中药板蓝根对流感的防治作用。他说,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新生事物”,全世界的医疗界对它还处在了解阶段,这个时候指望一种中药能起到神效,无疑是不正确和不理性的。
我区卫生防疫部门积极储备流感防护用品和药品,确保物资储备到位,严防疫情发生,目前我区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记者杨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