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火炬开发区网站 > 政务公开 > 规划统计 > 政府工作报告

火炬区2020年工作总结暨2021年工作部署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1-03-23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及2020年工作总结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环境、经济增速持续下滑、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冲击考验,火炬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这五年,我们在前进中强化理论武装,政治建设持续深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高质量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这五年,我们在阵痛中探寻转型之路,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经济发展继续领跑全市。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税收收入均位列全市首位。以全市5%的土地,创造全市约13%的GDP、22%的工业增加值、20%的固定资产投资、16.6%的税收,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创新资源加速集聚。跻身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0.1:79.5:20.4调整为2020年的0.04:68.23:31.73。2020年规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47.9%,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1.6%,健康科技、先进装备制造、光电三大主导产业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0%左右。

  这五年,我们在建设中重塑城市形象,城乡面貌得到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27条道路建设和6座桥梁建设改造。开展“两违”整治,完成三年专项行动整治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一三三”工程,社区面貌大为改观。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这五年,我们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民生福祉更加殷实。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万元,“十三五”年均增长11.11%,显著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十三五”期间,区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共131.4亿元,占支出的55.9%。博凯小学、第八小学、纪念小学顺利开学,新增4320个优质公办学位,新增3所公益普惠性幼儿园,省、市级示范幼儿园达到10所。开发区医院顺利完成新址搬迁,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实现连续10年重大节点进京“零上访”和“六个坚决防止”目标任务。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极不平凡、极其不易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局势,特别是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严重冲击等多重风险叠加,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省、市工作要求,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以建设全市创新发展主引擎和全国一流高新区为目标,齐心协力开启火炬区“二次创业”,力争重振火炬雄风,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年来,面对党建之失的沉痛教训,我们整顿作风、提振精神。持续抓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区党工委全年共安排“第一议题”学习83次,比2019年全年多59次,组织各类形式的中心组理论学习31场次。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规则、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做到“三重一大”事项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决定。发出“1+5”作风建设总号召,加大对为官不为等纪律作风问题整治。出台党政机关和社区、事业单位、区属企业、雇员及攻坚克难专项工作等六大考核考评办法,“人人干事有激情、创业有平台、发展有空间、业绩有展示”的良好氛围正逐步形成。高标准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总体整改完成率近86%,取得阶段性成效。社区“两委”换届平稳推进,社区党委、纪委及小区党(总)支部委员平均得票率超过90%。

  一年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我们两手抓、两手硬。打造坚强指挥部,挂出“3大防线、7大战区、56个网格”的作战图,纲举目张,一网锁定,通过一线指挥、一线督导、一线保障,仅用10天时间就坚决遏制住了疫情,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抗疫的“练兵场”“磨刀石”上展现了英勇斗志和责任担当。推出“4567”工作法和“抗疫贷”“黄金四条”等“硬核”举措,受到区内企业好评和《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及央媒省媒点赞。组织“抗疫先锋”到学校现场教学,上好思政“第一课”,做优“爱党爱国爱乡”大文章。

  一年来,面对久推不动的历史难题,我们自我加压、攻坚克难。启动奋战2020年攻坚克难十大任务,共21项子任务,考核结果80分以上达七成。利诚总部项目仅仅用时145分钟,创下了中山项目建设“拿地即动工”新纪录;鲤鱼工业园征地工作进展顺利。黎村征地历史遗留问题已圆满解决,中开高速火炬区段(一期)土地征收已完成;田间窝棚100%整治完成,大环小区成为特色精品示范村创建对象,珊洲和江尾头小区成为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对象;“交通大会战”圆满完成预期目标。

  一年来,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我们稳中求进、稳中向好。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04.79亿,同比增长2.74%,高于全市1.24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市第1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1.2亿元,增长4.2%,高于全市2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市第8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13.8亿元,增长16%;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5亿元,增长21.4%;在减税降费16亿元(1-11月数据)的情况下,完成税收收入103.37亿元,同比增长7.38%;现有各类市场主体突破3万家,增长8.3%。15个重点工业项目先后动工建设,省重点项目提前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的98.2%。以先进装备制造、健康医药的大幅增长,拉动二产逆势回升,其中先进装备制造增长31.5%,健康医药增长17%,明阳智能产值倍增,康方生物成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一年来,面对高新发展的初心使命,我们科技引领、布局未来。开门问策寻求外力。圆满召开建区30周年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顺利签下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落户全区首家国家级科研平台,药品进口口岸设立正式纳入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重点任务,“一院、一所、一园”光电产业平台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科技赋能。预计2020年研发经济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超4%,新认定59家高新技术企业,PCT专利申请56件,同比增长51.35%;2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项目”立项,占全市100%;迈雷特公司成功创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全市唯一;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健康基地生物医药孵化器再获国家、省级“双A”评价;1人被评为国家级领军人才;2人入选“省级领军人才计划”,实现全市零的突破;金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保持双位数的快速增长态势,新增服务业新兴业态企业21家。扩容扩区拓展空间。统筹民众镇工作稳步推进,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拓展。“一区多园”建设加快,板芙分园智装园首期约38.5亩土地双创基地项目已开工建设。破旧立新迎接“大桥时代”。全年总征收土地面积6200多亩,总移交用地7400多亩;启动低效工业园区连片升级改造,划定土地总面积约1511亩,作为我区连片“工改工”首期示范性项目;处置闲置用地21宗面积957亩,旧村改造已完成濠头片区的标图建库工作;22条断头路、瓶颈路已完工通车17条,剩余项目正加快建设。

  一年来,面对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时代号角,我们敢于破冰、迎难而上。“放管服”改革再深入。出台“首台套”等若干扶持企业发展政策,试行招商资源“数字化”建设,落实领导挂点重点企业工作机制,开展“万干扶万企”活动,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服务代表全覆盖。试点启动证照“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同步发证”的创新模式,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区行政服务中心受理各类申请办结率为99.8 %。重点改革再突破。区属公司改革正式启动,将十大区属总公司优化整合为七家,公司主业进一步强化;成立华盈投资公司,打造国有独资专业金融平台。对外开放再发力。第十五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2020年吴阶平医学奖颁奖大会圆满落幕,健康医药产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承办第五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广东•中山火炬)暨第三届“创客湾区”中山火炬技术对接挑战赛,促成合作协议23项,意向合作金额超亿元。

  一年来,面对破旧落后的城乡面貌,我们高位谋划、融合提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取得阶段性成果,整备产业用地约1400亩。启动湾西智谷以及城市中心区两大重大产业平台规划设计工作。交出创文“省考”“国考”满意“答卷”,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月均成绩90.65,主城区排名第3。开展2400多个文明实践活动,2.9万场志愿活动,市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启动“乡村振兴十大特色项目”等156个工程项目,已完成57个。开展“三清三拆三整”专项行动,社区脏乱差现象大大减少。34个小区主体部分三线规范化整治基本完成验收;完成14座社区厕所和6座垃圾中转站建设。打赢蓝天保卫攻坚战,全年优良天气达350天,综合指数排名全市第六。VOCs“一企一策”整治工作稳步推进,47家省市VOCs重点企业已核实验收45家。水环境整治有序推进,小隐涌流域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勘察和设计已初步完成,孖涌、下顷九涌、大环涌的整治工程已正式启动。

  一年来,面对长期累积的民生欠账,我们顶住压力、补齐短板。基本完成十件民生实事。民生财政支出33.2亿元,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9%。落实3所中学、4所小学的规划选址,将新增中学学位5950个,小学学位6600个;二中已全部封顶,九小已动工建设,三中、四中、十小筹建工作稳步推进;火炬职院启动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和扩建工程。用活各文化活动阵地,全年累计送书下乡2万余册,举办160余场各类全民阅读活动、400余场群众文化活动等,惠及群众近24万人次,亲子阅读馆被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命名为全国亲子阅读体验基地。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推进,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由年初83%提升至92.8%;火炬区被确定为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开发区医院被评定为三级综合医院。困难救助、老年人服务、爱残助残、双拥优抚等工作得到加强,怀集对口扶贫和大关东西部扶贫协作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6588人,完成率104.6%。

  一年来,面对矛盾交织的社会局势,我们坚持创新机制、强化治理。强化源头治理,变上访为下访,班子成员示范引领全区机关干部轮流到臭气集中点住宿,积极协调和促请相关部门从源头上解决臭气扰民问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累计立案涉恶类刑事案件139起,破案112起,破案率80.6%,打掉涉恶犯罪团伙34个。全区共立刑事案件1854起、破案749起,同比上升29.3%、9.8%。年内“双抢”类案件实现现案全破,打击涉黄赌整治专项工作和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均排名全市第一。超额完成治理违法建设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完成率106%。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推进危化品、烟花爆竹、粉尘涉爆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整改完成率100%。在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活动中,以A级档次顺利通过省中期评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顺利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即将完成。国防动员、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工作进一步加强。办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15宗,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

  五年发展,成之惟艰,五年耕耘,收获满满。实现“十三五”顺利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劳动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区部队官兵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火炬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全区各项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有“六个待加强”:一是对全市的支撑作用待加强,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由25位下滑到56位,工业投资、社消零等关键经济指标在全市排名不高。创新引领作用待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市比重下降,缺乏国家级创新平台、实验室,科技人才、高水平创新人才。产业升级待加强,工业投资急剧下降,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结构脱轨。资源要素保障待加强,工业用地比重过低,土地碎片化严重,发展空间受限。基础建设和民生保障待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业短板依旧突出,教育、医疗、交通等突出问题与市民期望还有不小差距。六是队伍建设待加强,干部解放思想程度仍需提高,部分专业能力不够过硬,不敢担当、不善担当等问题依旧存在。对此,我们毫不回避,将加大力度予以解决。

  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后疫情时代”,经济全球化进程放缓,但全球产业链多元化和区域化进程加快,带来了多元化的资源要素配置。同时,新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颠覆性创新与生产范式变革,更是让“弯道超车”成为可能。我们拥有着无可比拟的新优势。我们处在“双区驱动”政策的交汇点,处在“大桥时代”的交汇点,处在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交汇点,处在天时地利人和的交汇点。《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出台,为国家高新区发展再次注入强大动能。我们肩负着重任千钧的新使命。2019年8月,省委书记李希到中山调研提出,“要把中山火炬开发区打造成中山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指出,要做强平台“头号工程”,加快形成“3+4”(“3”指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岐江新城三个核心平台)产业发展空间格局。我们将志存高远、咬定目标,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推动火炬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二、“十四五”展望及2021年工作部署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区在“十四五”期间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奋勇前行,加快“二次创业”,重振火炬雄风,奋力打造中山高质量崛起的火车头、创新发展的主引擎、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新样板,加快建成国家级一流高新区。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是:到2025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左右,项目投资强度及单位面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税收、劳动生产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跻身国家级高新区25强。

  ——创新驱动取得新突破。创新发展主引擎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到2025年,努力实现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4.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0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0件。

  ——产业升级取得新成效。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水平位居全市前列。到2025年,力争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以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以上,亩产效益显著提升。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进一步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

  ——生态环境实现新改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劣V类水质全面消除,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指标控制在市下达目标内。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不低于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5%。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的主要路径是“一三五”战略:“一”即以打造中山创新发展主引擎为主线;“营造三个环境”即着力打造高质量产业环境、高水平营商环境、高品质宜居环境;“五个抓手”即坚持“谋划新格局、培育新动能、建设新载体、激发新活力、形成新风尚”,加快推进“二次创业”,全力建设一流的国家高新区。

  一条主线:

  ——打造中山创新发展主引擎,即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为抓手,以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做好做实“高”“新”大文章,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三个环境:

  ——打造高质量产业环境,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探索建立产业集群群长制、产业链链长制,突出科技对现代产业的支撑,逐步形成更多的产业定义能力,实现高端引领,成为高新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

  ——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即树立“大营商环境”理念,大力优化投资贸易环境、企业经营环境、人才发展环境、政务环境和法治环境,全力打造全市乃至大湾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

  ——打造高品质宜居环境,即对标国内一流高新区,合理构筑城市空间形态,构建功能完备的城市生活体系,建设“水网交织、绿廊相连”的新休憩空间,提升城市品质和内涵,建设国内一流滨海临湾城市标杆。

  (一)谋划新格局。

  一是建设大平台。抓住深中通道建设契机,依托火炬中心区打造“科技创新引擎·城市中央客厅”,综合展示火炬现代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成就。全力推进鲤鱼工业园为核心的湾西智谷建设,主动对接深圳科技创新资源,按照第五代产业园区标准建设,打造高科技智慧园区。依托中山高铁站建设岐江新城火炬片区,重点发展金融商务会展、信息服务、科教研发等现代服务功能。加快生物医药国际合作创新区建设,重点引进总部经济、科技金融、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等高端产业项目,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积极申请纳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区范围,推动在新兴特色产业领域尤其是健康医药产业领域先行先试高标准规则体系。

  二是推进大融合。坚持“资源整合、优化功能、腾挪空间、协同升级”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与民众镇的整合发展,推动形成一江两岸、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带动全市环湾布局向东发展。打造以火炬开发区为核心的“一区多园”统筹发展格局,进一步发挥国家高新区品牌效应和辐射作用。推进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加快发展,将其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中心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平台。

  三是打造大交通。立足处于深中通道出口、高铁中山站出口的战略位置,谋划湾西智谷站,预控深茂铁路联络线、广中珠澳高铁以及广州地铁18号线、深圳地铁33号线等接入中山站的通道选线。大力推进二中、九小周边道路等10个新建项目以及世纪大道沙濠段、花园路等17个续建项目,不断完善交通路网。

  (二)培育新动能。

  一是加快招引大项目大平台。对准“高”“新”定位,加大力度开展高端现代服务业项目招引,新增公共平台项目5个、服务业规上、限上企业项目55个。推动招商“一站式”服务,实施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招商“一盘棋”,统筹招商土地物业资源。重点谋划包括上市公司总部、光电信息、健康医药、装备制造等13个拟供地重点项目,争取今年3·28单批签约。完善拟供地项目库,争取落地15个供地项目。重点推进中国检科院大湾区研究院和“一院、一所、一园”两大战略项目落地,持续跟进药品进口口岸,积极对接国家标准院、兵器集团北斗院、工信部电子一所等重大战略性平台,强化重量级创新平台攻坚。

  二是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创新主体培育主线,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力争2021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净增10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以骨干企业为主体,联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设市场化运行的高水平实验设施和创新基地,引导企业积极承担国家和省重点研发计划,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力争2021年实现研发费用占GDP达4.2%。

  三是加快优化创新生态。大力推进专业孵化器、加速器建设,2021年新认定国家级孵化器1家。大力实施“珠江人才”“中山人才计划”“境外高端人才认定”等政策,培育和引进一批创新能力突出、熟悉国际前沿技术发展的学科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加快推进中山留创园新园区建设,进一步擦亮留创园品牌,集聚海外高层次人才。

  (三)建设新载体。

  一是开展“产业升级行动”。围绕先进装备制造、健康医药、光电三大主导产业,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切实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实施高端生产服务业倍增计划,围绕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深度开展制造+服务融合试点工作。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打造具有影响力辐射力的地标性商圈。培育发展一批数字化改造服务平台,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应用场景拓展,支持数字平台企业发展,推动新的生产、供应、需求方式的数字化转型。

  二是开展“城市更新行动”。以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契机,以“拓空间”为抓手,全面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推动城市更新改造。加快深化轨道交通沿线开发建设,开展世纪大道沿线城市设计及重点区域地下空间城市设计。对全区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及闲置用地等开展大调查,全面摸清土地资源家底。打造“三旧”改造示范项目,启动总面积不少于4164亩的产业用地连片改造和2个旧村庄改造。加大产业用地收储,鼓励发展高标厂房,提高产业用地容积率。

  三是开展“管理提升行动”。依托精准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打破各部门信息壁垒,调动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共治,提升市域管理水平。依托全省信访信息系统一体化和智能化建设,推动“最多访一次”工作,及时受理、快速办理群众的合理诉求,防止矛盾升级上行。通过“减存量、遏新增”,确保完成市里下达我区违法建设治理攻坚任务目标。

  四是开展“民生改善行动”。做好十件民生实事。确保二中9月建成使用,九小年底前建成交付,启动三中、四中建设,积极推进第十小学、第十一小学选址工作;计划新增一所新型公办幼儿园并于2021年9月开学。认真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两为主”政策,确保2021年“两为主”比例达50%。大力支持火炬职院“双高”建设。统筹抓好全区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巩固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成效。推进开发区“二次医保”项目,力争参保人员覆盖我区户籍居民和参保人员30%以上。建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格化管理体系机制。支持区医院与知名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高尖精业务合作,大力推进区医院三甲创建工作。优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四)激发新活力。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制度化,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肃惩治为官不为、懒政怠政,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快实施“新媒体方阵”工程,传播“火炬好声音”。做好2021年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后半篇文章”。持续深化“两个覆盖”攻坚行动,抓紧抓实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部署实施基层党建新三年行动计划。高水平开展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

  二是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谋划与民众镇统筹整合发展。做强做优做大区属国有资本,以公资公司为主体,发行规模债券产品,通过资本运作推动区属企业实现国有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国有资产,提高资产的流动性、透明性。积极引导各小区集体探索新发展渠道,探索利用集体土地与区属公司或其他公司合作增值物业,确保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规范农村宅基地和建房(规划许可)审批。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扩围升级,2021年,对全区50%的预算单位的100万元以上项目开展事前和事后一般性评价。

  三是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发挥“店小二”精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深化“四少一快”改革,提升行政服务中心“一窗通办”和“一网通办”质量。加快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加大“粤省事”“粤商通”服务平台应用推广力度。抓好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动平台再完善、服务再提升。持续做好稳外资稳外贸工作,及时解决外贸出口企业的发展难题,推广使用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性保险业务,降低外贸企业经营风险。发挥金融活水作用,打通银企对接“最后一公里”。落实企业服务代表制度、“万干扶万企”与班子领导挂点重点企业机制,推动服务企业取得实效。

  四是全面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干部工作“一盘棋”,统筹全区干部队伍资源,探索运用市场化选聘、定性考核等方式引进特聘急需紧缺的专业干部人才。推进区机关、事业单位、区属企业干部交流轮岗制度。强化六大考核办法激励作用,激励约束干部履职尽责、真抓实干。探索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年轻干部发现储备机制,实施好“333”等引育计划,对纳入“859”年轻干部“优选库”的人选进行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

  (五)形成新风尚。

  一是建设美丽火炬。统筹推进“五个美丽”(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廊道、美丽家园)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火炬样板。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六和、联富、海滨社区和江尾头小区美丽宜居示范村居以及大环特色精品示范村居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十大特色项目”等工程项目落地。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主干路网乱象整治,打造良好的城市风貌。

  二是建设绿色火炬。深化未达标(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重点推进示范河涌沿岸工业废水排口整治、小隐涌流域30条内河涌水体综合整治、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和河道两旁环境整治。大力推进两个“支管到户”试点工作,实现农村污水科学管控。继续加大对重点VOCs企业的监督管理,开展油烟整治、建筑施工综合治理,有效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积极探索重点污染物协同治理,精准施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从源头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2021年底前实现全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三是建设平安火炬。落实重大突发事件“四个一”工作机制,做到“六个不发生”,确保全区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坚决打赢矛盾化解攻坚战,促进矛盾隐患去存量、控增量。夯实社会面治安防控,着力提升路面“见警率、管事率、管控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力做好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验收评价工作,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四是建设法治火炬。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引导群众依法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做好“八五”普法计划。深化“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完善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及时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依法纠正执法差错,依法保障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公正结论。

  五是建设人文火炬。擦亮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优化“云阅读”“云课堂”“云健康”等线上活动内容。争取组织、承办2021年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等各项文化体育赛事。认真开展文化体育市场综合监督,全方位净化、繁荣文体市场。加强对区内红色革命遗址的发掘利用,做好旅游景区的推广宣传,推动“工业旅游组团式发展”项目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六是建设团结火炬。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貌。充分发挥人大和政协的制度优势,创新履职平台,强化依法监督,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独特优势,提升新时期港澳台、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水平。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管武装和双拥优抚工作。


  附件:火炬开发区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