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火炬开发区网站 > 政务公开 > 规划统计 > 政府工作报告

火炬开发区2021年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部署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2-04-13

固本强基  攻坚克难

奋力谱写火炬“高”“新”发展新篇章

——火炬开发区2021年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部署

(2022年1月29日)

陈 文 锋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由我代表火炬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作2021年工作总结,并对2022年工作进行部署。


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经济形势带来的严峻挑战,火炬开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1+1+9”工作部署和李希书记提出的“把火炬开发区打造成中山创新发展的主引擎”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统筹推进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疫情防控、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具体来说,我们抓好了以下工作:

  一是聚焦管党治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持续抓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区党工委2021年共安排“第一议题”学习124次,是2020年的1.5倍。精心组织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201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大力实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高质量完成新一届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个工作周期就控制住“7·22”疫情,再次彰显“火炬精神”。积极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全面推动落实干部管理“五大工程”,实施干部执行力提升行动和平时工作考核,优化雇员管理机制,“人人干事有激情、创业有平台、发展有空间、业绩有展示”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严厉整治群众身边腐败,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及时妥善处理涉稳舆情,强化文化市场和宗教活动场所管控,守好意识形态安全主阵地。

  二是突出中心大局,经济发展稳中有进。2021年,火炬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0.5亿元,同比增长9%,高出全市0.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333.7亿元,同比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9.3%,位列全市第一阵营,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8.7%;社消零总额138.7亿元,同比增长13.8%;财政总收入99.7亿元,同比增长30.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9亿元,同比增长20.5%;全口径税收收入129.8亿元,同比增长25.9%。新增市场主体7382户(其中企业3552户),累计突破41000户,同比增长9.25%。中山市重点项目考核、中山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考核均排名全市第1。

  三是坚持高新引领,引擎动力更加强劲。研发投入增长42.12%,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5.0%。技术合同登记认定首破14亿元,占全市比重超3/4。检科院大湾区研究院、长理工中山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相继落地,历经11年成功获批药品进口口岸,健康基地产业园纳入全省首批特色产业园,火工集团园区成为全市首个产值破千亿万亩产业园。净增省、市级工程中心13家,上规上限企业净增13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突破600家。442家高企全年实现工业产值811.42亿元,比增34.16%。新认定3家总部企业,省级以上(含)专精特新企业达21家。新增国家级孵化器3家,占全市100%。迈雷特入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明阳智慧能源集团成为全市首家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并成功发行澳门首笔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顺利引进有望成为国际首创的莱博瑞辰骨科一类新药项目;成功挂网全市首宗混合产业用地。坚持“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其中“3.28”上台签约项目13个,总投资额90亿元,达产后新增产值超600亿元,拿下多个“项目王”。

  四是奋力攻坚克难,目标导向成果显著。坚持自我加压,“跳起来摘苹果”,制定部署2021年攻坚克难任务,包括十大项共21个子项目。目前,13项全面完成,8项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完成年初既定目标。重大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组织有力,中山港街道用不到48小时圆满完成东部外环及中开高速涉及珊洲村征地任务,10天时间顺利完成中开高速西桠征地表决,再创征地“火炬速度”;民众街道4个高速交通项目累计完成征地3300亩,占全市近半任务,其中2个项目交地1880亩,完成智慧产业园1300亩土地整备,创造征地“火炬力量”。交通攻坚项目全面提速,7条道路顺利完成升级改造,3条新开工道路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低效工业园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效,多项成果全市领先。完成全市首个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并上报省政府审批。

  五是优化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提档增速。落实企业服务代表制度、“万干扶万企”与班子领导挂点重点企业机制。全面深化项目审批流程改革,推动“拿地即动工”从个案变成常态,武藏项目成为全市首个“带设计方案”土地出让项目。实行“专窗+专组+专区+专线”的“马上办”服务模式,优化行政审批事项179项,事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比例为76%。设立全市首个镇街支持企业融资专项扶持资金,累计提供企业短期周转资金约3.35亿元。

  六是破解发展瓶颈,激发高新发展活力。强化财力保障。全年共争取政府专项债17.72亿元,获批额度居全市首位。推进政府集中带量采购,部分采购项目节约资金超50%。持续推进区属企业改革,区属企业全年实现净利润3.14亿元,同比增长39.47%。强化土地保障,全年征收土地2700亩,完善用地手续900亩,整备出可供地面积840亩,共实现土地挂牌项目11个,合计土地面积586亩,总投资额52亿元。以“立引擎、造空间、促转型、树标杆”为引领,按照“规划引领、产业先导、破立并举、实绩为王”思路,推动统筹面积2万亩的五个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全年已动工7宗项目,总面积316亩。谋划打造五个总面积超万亩的新园区,为火炬开发区未来发展拓展产业空间。

  七是改善环境质量,打造美丽宜居火炬。加强城市景观风貌设计,重点推进火炬国家高技术开发区(产业园)、中心城区及中轴线、湾西智谷核心区等重点地区城市设计。落实央督反馈问题整改,29宗交办案件结案11宗,阶段性办结17宗。扎实推进小隐涌流域综合整治,30条内河涌已全部进场施工,沙边涌、三涌、白庙涌整治初见成效,启动31个小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治工程,圆满完成列入省民生实事的大环、张五两个试点小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联富、六和社区、新伦村和接源村完成美丽宜居村建设,大环特色精品村建设初见成效。开展违法建设“消存量、遏新增”行动,完成拆除面积50万平方米。交通承载能力增强,火炬大道(西段)、民众大道北等9个建设改造项目已完工通车。

  八是致力提质增效,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新增城镇就业人口981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火炬二中新校区、博凯幼儿园、民众街道第一幼儿园顺利开学,新增公办中小学位4320个、幼儿学位1260个。委托中山纪念中学集团化管理4所公办中学。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评价连续四年蝉联全市第一,区医院创建三甲工作稳步推进。成功打赢“7·22”疫情处置攻坚战,为全国其他工业园区疫情防控提供有益借鉴。开展民生重点领域信访突出问题化解专项行动,调处解决群众反映问题244宗。深入开展“防命案、压事故、降警情”“飓风2021”、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等专项行动,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净化。严防严管严控食品风险,进一步巩固食品安全治理持续稳定向好形势。

  人大、政协、审计、武装、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民族宗教、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区党工委荣获广东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全区被确定为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地区之一,退役军人服务中心通过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创建验收等等,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各位同志,回顾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区党工委、管委会科学决策、务实担当的结果,也凝聚了全区上下的智慧和力量,饱含了全体党员干部群众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回首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当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对照市委郭文海书记指出的全市存在“发展掉队、水污染、土地瓶颈、转型升级、交通不畅、营商环境、民生短板、干部作风”等“八大问题”,我区依然存在以下短板和不足:

  ——经济建设方面,经济发展有掉队风险,增速和体量均落后于合并后的新小榄镇。创新引领作用有待加强,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仍有不足,缺乏高端创新平台和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科技型龙头企业,现代服务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要素保障方面,财政资金缺口巨大,对如何做到“过紧日子”“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干多少事谋多少钱”压得不严不实。土地瓶颈问题仍是阻梗,低效用地问题突出,民众街道虽土地面积较大却存在大量基本农田、高比例水田、稳定耕地图斑的问题,严重影响优质项目落地。

  ——人才引进方面科技人才、领军人物、高水平创新科研团队紧缺,人才政策力度仍有待加强,与先进地市和其它高新区仍有较大差距,本土人才培育缺乏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区内人才住房、教育、医疗等高质量公共配套设施仍有欠缺,适合留住人才的商业环境仍不完善,人才“招不来、留不住”问题依然突出。

  ——生态环境方面,河涌黑臭现象仍然存在,中山港街道劣V类河涌数量达23条,占比高达77%,小隐涌流域未达标水体整治任务艰巨。

  ——民生工程方面,教育、医疗、交通等短板突出,与民众街道之间的跨江通道只有中山港大桥,影响两地经济社会互联互通。

  ——基层治理方面社区和集团公司的治理效能没有充分发挥,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积极性、主动性仍需提升。市容市貌和社会治理仍有待优化,全年创文排名在城区垫底。治污、治违、治乱成效有待提升,与群众同频共振、同心同行、共治共享仍有不足。

  ——队伍建设方面,面对“双区驱动”、两个“合作区”建设和“大桥时代”的机遇与挑战,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湾区竞争态势,思想准备不足、思想解放不够,目标定位不高,“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的危机意识不强,惯性思维重,干事创业的能力仍有待提升。干部队伍总体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自我革命的勇气不足,“上热中温下冷”问题仍然存在,担当作为精神仍有欠缺,“重说轻干”“躺平式”干部依然存在。

  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区的发展进程。对此,区党工委、管委会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下最大决心、尽最大努力加以解决。


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全区上下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围绕省委“1+1+9”工作部署,按照市委“一个大战略、两大攻坚战、一篇大文章、五大工程、一个坚强保证”发展思路,深入落实既定的“一三五”未来五年发展战略与实现路径,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攻坚克难、锐意进取、赶超跨越、务求实效,坚决肩负起打造中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标杆、中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示范区、中山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全国一流国家级高新区的历史使命,担当起中山向东发展桥头堡的重要责任,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不低于7.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工业投资增速不低于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不低于10%,力争经济总量重回全市第一,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争取完成沙边涌、三涌、白庙涌等河涌水污染治理,低效工业园土地盘整面积1500亩,完成不低于6条道路建设改造,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超千个。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稳经济增长、破解土地瓶颈、水污染治理三大核心任务,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解决“钱从哪里来”、营商环境优化、交通设施建设、民生福祉改善、城市品质提升六大行动,以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的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奋力开创火炬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坚持党建引领,以高质量党建护航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入学习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认真总结党史学习教育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决落实“三会一课”“第一议题”学习等组织生活,守好意识形态安全主阵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二)以基层党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抓好“广东城市基层党建20条”全面落实,完善“大工委”“大党委”和社区“两委”干部岗位责任激励机制,持续抓好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基层党建再上新台阶。巩固提升“两个覆盖”质量,充分发挥区两新党委作用,争创省级、市级两新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加强基层党建共享共治,动员各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着力打通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人大和政协的制度优势,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管武装和双拥优抚工作,凝聚发展强大合力。

  (三)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改革创新。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破局。加快清理区权限所制定的、经实践检验不利于发展的政策规定。强化“东承”功能,多领域全方位学习拥抱深港,加快推动规划、创新、产业、交通、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等六大领域协同发展。坚持规划先行,出台我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统筹民众产业规划等系列纲领性文件,积极融入湾区一体化发展大局。谋划打造万亩级深中合作创新区,积极申报建设综合保税区、深圳—中山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先行启动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和省级大型产业园区核心区等重大产业平台载体,加快推进留创园(二期)建设。加快机构改革和统筹民众发展步伐,逐步构建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机制保障。谋划推进制度创新研究中心建设。

  (四)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1+5”作风建设总号召为抓手,以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为重点,全面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增强斗争精神、斗争本领,充分发挥六大考核激励办法作用,推进区属企业负责人竞争上岗,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大干部考核考察力度,坚持从经济工作中、从攻坚克难工作中考察、识别、选拔、任用干部,优化雇员管理考核机制,大兴以上率下之风、主动学习之风、调查研究之风、务实实干之风、改革创新之风、团结奋斗之风、担当作为之风、勤政廉洁之风,加快营造“人人干事有激情、创业有平台、发展有空间、业绩有展示”的良好氛围。坚持反腐倡廉高压态势,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全面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探索建立党员干部履职担当容错免责机制,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

  二、聚焦三大核心任务,以中心工作突破带动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稳经济增长。紧紧围绕关键经济指标,力争经济总量重回全市第一,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一是向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要增长,二是向增资扩产要增长,三是向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要效益,四是向服务业要增长。瞄准招商引资“双过千”“过百亿”目标,力争年底前重点招商项目供地面积和新增产值分别过千亩、过千亿,加强产业集团“招投融服”一体化建设,争取落地全市首个百亿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围绕健康医药、智能装备、光电信息、检验检测、数字创意、都市农业“3+3”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前谋划2022年“3.28”招商项目,力争实现签约项目10个,亿元以上产值招引落地项目超12个,新增上市企业总部2家,推动5个项目“拿地即动工”。

  (二)聚焦破解土地瓶颈。经科、住建、公安、执法、国土、规划、土地征收整备及各大社区、集团公司通力合作、全力以赴建设“5+5”十大片区,全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强力推进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加快东利片区、张家边片区、沙边片区、窈窕片区、沙仔片区五个低效工业园区改造,以规划撬动土地价值、用改革激活市场动力、让红利倒逼产业转型,力争年内盘整土地1500亩。在尊重产权人意愿的基础上,努力引导新项目或增资扩产项目落在低效工业园改造释放出的新增产业用地上。加快智慧产业园、鲤鱼产业园、科技新城中心数字与科技服务片区、岐江新城火炬片现代服务平台和岭南风貌绿色产业区建设,力争年内供地1000亩。开展用地梳理及土地整备策略研究,加快破解土地碎片化问题。支持推动将民众街道纳入全域土地整理试点,力争年内完成垦造水田1670亩前期工作。全面加大农地“非粮化”“非农化”整治力度。

  (三)聚焦水污染治理。继续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问题整治行动,确保沙边涌、三涌、白庙涌于2022年完成治理目标。加快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力争2023年底前纳入水功能区的8条河涌消除劣五类、其余22条河涌消除黑臭。推进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力争一期项目上半年前、二期项目年底前进场施工。争取上半年开工建设商住小区雨污分流整治工程试点。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力争8月份前完成珍家山污水处理厂提升泵站改造,启动民众污水处理厂(一期)扩容扩建和洋关污水处理厂综合处理能力提升工程。清理整治中山港街道涉水违建72宗,清拆民众街道存量涉水违建60%以上。

  三、深入推进六大行动,以抓落实的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3+3”产业体系,实施稳链强链补链工程,力争未来五年培育1个“千亿级”、2个“五百亿”级、若干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发挥大院大所“头雁”作用,支持检科院大湾区研究院、长理工中山研究院建设,用好药品进口口岸,着力打造高端科技创新资源聚集区。鼓励企业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年内创新标杆企业新增5家,规上限上高企占高企总数56%以上。支持骨干龙头企业平台化转型,争取更多科技成果在我区转化利用,构建大企业创新创业生态圈。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投入不少于1亿元扶持资金,鼓励和支持不少于50家工业企业开展原址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培育科技金融、商务会展等服务业新兴业态,力争新增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60家。推进“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实施领军企业、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打造一批“隐形冠军”企业。

  (二)深入推进解决“钱从那里来”。坚持招商引资与招商引“税”相结合,壮大一批税源稳定的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并带动上下游企业,通过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税收收入。积极盘活资源资产和股权收入,多渠道保障非税收入目标完成。有序加快土地出让计划,确保完成全年土地出让收入。加强公建物业管理,加快盘活区属公有资产。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控制预算追加,继续实施大宗物品带量集中采购,确保2022年预算事前绩效评审压减率达10%以上。

  (三)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依法行政水平,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抓好“马上办”“行走办”工作机制落实,进一步压减审批时间、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力争实现350个事项智能审批。全面清理涉企政策规定,推广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丰富企业金融服务方案,吸引更多的各类金融机构、基金公司落户,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完善优质教育、医疗、文化设施等公共服务配套,加快落地数字文创综合体项目,打造特色商业街区,繁荣夜间经济。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大力解决人才最关心关注的住房、入户、子女入学等问题,建设科学家创新、年轻人创业友好型城市。

  (四)深入推进交通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内联外通的交通网络。以南中珠城际、深大城际西延线等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为契机,推动中山站升级改造。加快完善高速路网,全力配合中开高速、南中高速、东部外环高速等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加速打造“两横两纵”高速路网和“六横三纵”快速路网。优化提升市政路网,年内完成锦丰大道、仲景路等6条道路建设和升级改造,开展火炬大道(置业路至濠江路段)、幸福大道东延伸段等27条道路前期工作。至2024年,力争实现世纪大道(沙濠段)、火炬大道(置业路至濠江路段)、科技大道、环茂路(逸仙路至港义路段)、岐关东路、智慧健康小镇道路等区内重点主干道提升改造完成通车。加快构建西至逸仙路、北至火炬快线、南至博爱路、东至玉泉路的内部环线。适时研究启动中山港街道到民众街道的过江通道,构建一体化交通框架。

  (五)深入推进民生福祉改善。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密防线,完善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控机制,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持续推进新冠疫苗加强接种和查漏补缺工作,强化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监督管理力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推进疾控中心大楼、沙边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址装修工作,支持区医院建设三甲医院。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确保第九小学交付使用,启动鸿瑞小区配套公办学校、第六小学、接源小学新址建设,力争全年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1390个。做好教育发展规划,全面统筹中山港街道和民众街道的招生、经费、预算、师资调配等工作,进一步探索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争取打造一至两所全市知名中小学。建设高水平“平安火炬”。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全市样板工程,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切实深化法治建设。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集中资源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强化交通安全管理,减少交通事故。持续推进食品安全双安双创活动,守护群众“舌尖”安全。

  (六)深入推进城市品质提升。提升城市形象。实施“美丽中山”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违法建设治理。推进创文常态化建设,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争取2022年创文排名全市主城区前列。涵养城市文化。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升级改造保护孙康故居等历史文化载体。优化城市环境。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落实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进一步扩大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完善大气污染防控体系,力争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以上。加快绿色安全发展,引导企业逐步淘汰高耗能设备和工艺,加快高效节能技术产品运用。保护基本农田和一般耕地,做好岸线修复、矿山复绿、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等工作。

  同志们,壬寅虎年再出发,攻坚克难绘宏图。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区人民,撸起袖子、铆足干劲,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谱写火炬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①“一三五”战略:“一”即以打造中山创新发展主引擎为主线;“营造三个环境”即着力打造高质量产业环境、高水平营商环境、高品质宜居环境;“五个抓手”即坚持“谋划新格局、培育新动能、建设新载体、激发新活力、形成新风尚”,加快推进“二次创业”,全力建设一流国家级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