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火炬开发区网站 > 政务公开 > 规划统计 > 政府工作报告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面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火炬实践的新篇章——火炬开发区2022年工作总结暨2023年工作部署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3-04-11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面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火炬实践的新篇章

——火炬开发区2022年工作总结暨2023年工作部署

(2023年1月18日)

陈文锋


同志们: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极其特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以及远超预期的疫情影响等不利因素,火炬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要求,围绕“1+1+9”工作部署和市第十五次党代会“12151”工作安排,高效统筹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疫情防控、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一是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政治素养进一步提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全区上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今年以来,区党工委共进行“第一议题”学习128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1次,各级党组织共开展主题理论宣讲440余次。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有效应对处置舆情事件70余起,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二是持续开展攻坚克难,政治品格进一步锤炼。总结过去两年经验,发布2022年攻坚克难任务书,包括七大项共22个子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干部队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治品格得到进一步锤炼。其中,区公资集团成为全市首家获国际评级机构Baa3投资级评级国有平台,并成功簿记发行13亿元债券产品;明阳集团总部项目不到一年时间完成规划调整、供地出让、摘牌办证等环节工作,成为全市首宗“混合产业用地”项目;民众街道正式获批纳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名单。

  三是持续聚焦经济发展,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经济总量稳居全市首位,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位居全市前列。202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502.8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排名全市第6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1亿元,同比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197.9亿元,同比增长17.2%;工业投资69.5亿元,同比增长4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8亿元,同比增长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6亿元,同比下降6.1%。省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21.7亿元和43.3亿元,均超序时进度20个百分点以上,重点项目建设考核满分,排名全市第1位。

  四是持续发力拓展空间,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速。今年以来,全区共整备可挂牌产业用地1577亩,通过工业用地规划条件论证新增工业用地767亩,实现23个供地类产业项目落地,投资额约167.6亿元,用地面积约1068亩;共启动38个低效工业园改造项目(中山港街道21个,民众街道17个),完成项目拆除整理用地面积989.6亩(中山港街道639亩,民众街道350.6亩),预计新增产值162.9亿元(中山港街道104.3亿元,民众街道58.6亿元)。划定总面积约102平方公里的现代产业集聚区(光电与智能终端产业园),成立民众街道土地整备和基础设施公益公建项目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全力打造深中合作创新区。湾西智谷土地平整实现动工,健康医药产业园火炬片区正加快建设。坚持空间拓展与招商引资同步推进,目前全区已储备产业类招商项目47个,总用地面积约3321亩,总投资约651亿元。班子成员坚持“往头部招、招头部,集体招、招集体,大招商、招大商”,共推荐项目65个,已落地项目28个。

  五是持续践行高新使命,创新引擎进一步激发。检科院大湾区研究院主体大楼和长理工中山研究院新址已启动建设,检科院大湾区研究院入选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长理工中山研究院十多个科研实验室已建成使用。留创园主园区(一期)正式投入运营,二期项目已启动。药品进口口岸正式开通、省制药计量测试中心正式运营。全区国家级孵化器增至8家,占全市72%。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4家企业获得国家专利奖。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7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700家,新认定瞪羚企业16家、创新标杆企业7家,累计聚集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近200家、市级以上创新团队超40个。全年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超60亿元,中荣印刷正式上市,实现全区自2015年连续8年每年新增企业境内外上市。明阳智慧再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成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新规落地以来首家完成全球存托凭证境外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并在中山投资150亿元建设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公资集团收购岭南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开创我市国资对外并购上市公司先河;参股引进央企国企成立合资建筑公司3家,并与3家建筑企业和2家银行达成战略合作。

  六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成功纳入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范围。充分发挥母基金招商功能,带动投资中山项目、投资后迁址或在中山设立子公司16个,返投金额约3.7亿元。出台“新春暖企16条”“纾困惠企十三条”等扶持政策,全年发放科技、产业扶持资金超5亿元,及时为企业纾困解难。创新推出经济工作联络员工作制度,实现区领导班子成员挂点规上工业企业、规上服务业企业全覆盖,做到“一月一汇总、一月一报告”。持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746项政务服务进驻广东政务服务网,610项服务实现“零跑动”。截至目前,全年新增市场主体7500余户(企业主体近3100户),总数突破4.4万户(企业主体近2.1万户),同比增长8.4%。

  七是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宗旨意识进一步强化。十件民生实事有序推进。第九小学建成使用、卓雅外校阶段性转制初见成效,新增公办学位超5000个。强化统筹民众街道教育工作,纪中集团化办学稳步推进,火炬开发区荣获2022年中山市初中教学质量先进镇街一等奖。区人民医院与中山二院、南方医院等省内高水平医院合作建设重点科室,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服务优质机构,民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评“中国居民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项目2020”先进单位。仲景路、环茂路等改造完成,火炬大道(濠江路至置业路)等加速建设,道路通行能力不断提升。推进共享电动自行车试点建设,打通群众绿色出行“最后一公里”。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全区2193家主要工贸企业实行“红、黄、蓝、白”分级管控,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

  八是持续推进建管并重,城市环境进一步美化。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高分成为全市首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大环精品村二期项目库完成规划设计,岭南水乡生态示范区“湾区之眼”建设全面启动。中山市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小隐涌流域)已完成18条河涌主体工程,民众街道累计完成河涌主体管网工程近20公里。中山港街道农污工程17个村和民众街道农污工程4个村已进场施工。珍家山污水处理厂提升泵站改造工程完成,民众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顺利开工,成为全市首宗“拿地即动工”治水公建项目。违法建设“遏新增、减存量、消积案”效果明显,全区共治理违建超45万平方米,其中民众街道治理违建超30万平方米。

  九是持续加强基层治理,党建引领进一步发挥。构建“党组织+自治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1+3”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机制,23个有集体经济的村(社区)全面成立乡村振兴促进会,博凯社区被列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模范堡垒村(社区)党组织创建单位,沙仔村被列为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乡村模范堡垒村(社区)党组织。党建引领、党员冲锋,划分9条战线和“1+18+119+616”四级网格体系,组建“4+X”社区防疫网格员队伍,筑牢群防群治“铜墙铁壁”,成功处置“03·18”等多起本土疫情。推动基层警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大力开展“粤居码”推广应用,建强情指合成作战中心,推进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全区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26.4%,命案实现“零发案”。

  人大、政协、审计、武装、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民族宗教、退役军人服务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区武装部被省军区评为“先进基层武装部”。

  各位同志,回顾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区党工委、管委会科学决策、务实担当的结果,也凝聚了全区上下的智慧和力量,饱含了全体党员干部群众的辛勤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经济稳增长基础尚不牢固;二是高新发展后劲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资源储备等与深圳一体化对接差距大,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薄弱;三是土地整备和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慢、项目落地难等瓶颈问题依旧存在,工改、治水等攻坚任务仍需持续发力;四是教育、医疗、生态环境等依然存在薄弱环节,民生保障还需持续发力。对此,我们将全力加以解决。

  2023年,全区上下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和市委十五届五次全会精神,抢抓“双区”建设和两个合作区、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等重大历史机遇,凝心聚力、奋勇前行,以更高格局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发挥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桥头堡和主阵地作用,努力成为引领中山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标杆示范。

  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不低于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镇街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工业投资增长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进出口总额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70家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水平测评达三级及以上超24家。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主要做到以下“六个坚持”。

  (一)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

  一是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建立健全招商项目常态化管理机制,强化以商招商、基金招商、链主招商,重点跟进台光电子增资扩产项目,加快落地吉迩健康生命产业园、TCL家电总部、诚亿智能装备等新招引项目,谋划一批新能源汽车、芯片封装等重点产业项目,争取全年落地项目不少40个,总投资额超200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不少于3个。加快朗斯数字化创新中心落地,推动园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打造抖音集团跨境电商产业园,探索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新模式新业态。全力做好2023年45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年度计划投资额43亿元。

  二是全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面聚焦深圳“20+8”产业集群,结合火炬开发区“3+3”现代化产业体系,探索深中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布局,全力建设5个产业链专业协作基地。大力培育数字化光电装备、新型显示面板、工业机器人、节能环保装备与新能源和医疗器械等领域核心部件企业及专业化厂商,配套一批工业视觉和光学检测、软件系统、智慧物流等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加快“API+CDMO+创新制剂”一体化原料药创新平台建设。全力推进“双碳”工作,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加快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打造一批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三是全力推进产业平台建设。坚定不移打赢打好低效工业园改造攻坚战,推动“工改”与主题产业园建设、水环境治理、乡村振兴等相结合,争取2023年拆除整理面积1400亩,实现开工370亩。举全区之力推进102平方公里现代化产业体系集聚区及健康医药产业园规划建设,实体化运作民众街道土地整备和基础设施公益公建项目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实现“每周一研判、每周一总结”,全区争取2023年底前整备土地5627亩。以“光谷”启动区为试点,进一步推动“三谷一港”特色产业园建设。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逐步解决民众街道耕地碎片化、发展指标缺乏等问题。

  (二)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一是发挥创新平台引领带动作用。推动长理工中山研究院、中国检科院大湾区研究院建设,充分发挥药品进口口岸优势,聚焦生物医药、光电信息、检验检测等领域加强技术创新。争取北斗研究院落户,全力打造辐射湾区的北斗应用产业生态。加快科技企业加速器建设,完善“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科创孵化育成体系。

  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项目遴选机制,将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专利、研究成果等科技创新要素作为招商引资重要标准。深入开展领军企业、骨干企业培育计划,支持明阳、康方等龙头骨干企业迈向千亿乃至世界500强。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打造一批行业“隐形冠军”“单项冠军”,力争全年认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150家,技术合同登记额不低于16亿元。深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科技信贷、成长贷等融资模式加速发展。加快知识产权快维中心建设,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营造更有利于科研成果保护和转化的环境。

  三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中国中山留创园(二期)、中山国际人才港火炬开发区服务中心和科创人才中心建设,打造配套完善的高层次人才宜居宜业生态圈,建设青年友好型镇街。加强与广深港澳人才政策衔接,争取复制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优惠政策,做好高层次人才安居、教育、医疗等“一站式”服务保障。

  (三)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发展动力。围绕与深圳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规划方面“六个一体化”,加快出台并实施《火炬开发区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有力有序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为珠江口东西两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行探路。结合机构改革契机,深化市直管镇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理顺经济功能区与统筹街道职能分工。

  二是深化财政金融改革挖掘发展潜力。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强化收入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强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深入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切实把财政资金管好用好。进一步推进区属企业改革,整合对外投资资源,做大做强火炬产业投资集团。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加快谋划2023年专项债储备项目和优质债券项目,增加发债成功率并确保后续项目建设和资金支出。

  三是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提升发展活力。持续优化“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拓展高频“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事项清单和高频跨境通办事项清单。推进“拿地即动工”制度化、常态化、窗口化,推动项目落地审批提速。健全优化领导干部挂点服务企业和经济工作联络员机制,定期召开领导班子联系服务企业心得分享会,通过靠前服务、“一企一策”、组织“早餐会”“茶话会”等提升企业服务效率和水平。

  (四)坚持把城市提质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是高标准推进城市规划。抢抓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建设深中合作创新区等契机,加快推进民众街道公服、市政、交通等重大专项编制工作,将深中合作创新区综合规划传导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详细城市设计中,彻底改变民众街道规划老旧、规划体系不完善的现状,形成空间规划新格局。推动优化后的城市规划高标准落地,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二是高标准开展城市建设。推进火炬大道(濠江路至置业路)等道路建设,开展智慧健康小镇道路(二期)、区市政道路路面及综合提升改造工程(二期)等8项提升改造工程前期及动工工作。配合推进“两横两纵”高速路网,谋划打造“六横三纵”快速干线路网,构建内部环线,畅通内外联系。推进中山火炬水质净化厂提标改造工程建设,加快白雾围泵站建设工程、水洲涌重建工程等近10宗水利工程建设。多措并举科学推进城市绿化,助力绿美中山建设。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保护存量耕地,加快民众岭南水乡生态示范区“湾区之眼”、万亩现代农业智慧谷和大环精品村二期建设。

  三是高标准优化城市管理。深入开展创文常态化建设,积极参与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有序开展“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国家县一级图书馆”复评,推动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深入开展违建治理,争取全年治理各类违建不少于40万平方米,严守违建“零增长”红线。加大市容环境整治力度,深入治理违章停车、占道经营、噪音扰民等突出问题,加强流动摊贩管理,打造特色安置点及示范街。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活化利用,实施“四最”按语文化提升工程,推进厨邦酱油、华佗信俗等申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四是高标准进行水污染治理。坚持科学治水、源头治水、系统治水、流域治水不动摇,加快中山市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小隐涌流域)进度,确保2023年底前完成总体工程。中山港街道2023年底前完成农污工程一、二期;加快老旧小区排水管网改造,争取全年完成33个小区的改造工程;继续推进工业企业雨污分流工作。民众街道力争完成13条以上河涌的未达标污水收集干管工程,以及2个以上村(社区)农村生活污水截污工程和3个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岸线整治不少于1000宗。

  (五)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不断提升全区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能力,落实落细三类重点人群监测和健康管理,持续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加快区人民医院扩建和民众医院选址重建,进一步优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能力,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是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普惠性幼儿园扩容增效,力争新增规范化幼儿园学位1950个。加快推进鸿瑞学校、第六小学、民众接源小学等公办中小学建设进度,确保全年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2200个以上。持续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确保全区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占比95%以上(含购买民办学校学位)。加大统筹民众街道教育工作力度,进一步探索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扎实做好十件民生实事。持续推进稳就业保民生,促进高校毕业生以及残疾人、退伍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基本生活救助制度。推进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加快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全覆盖。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点,打通未成年人保护“最后一公里”。成立区慈善会,推动全区慈善事业蓬勃发展。

  四是建设高水平“平安火炬”。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推进综治中心、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体化建设,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深入打击群众反映强烈的涉民生类违法犯罪,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坚决维护线上线下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持续开展食品质量提升行动,积极巩固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成果。

  (六)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障。

  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是加强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健全社区“大党委”机制,完善“党建+网格”的四级网格基层治理机制,构建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重点工作基层治理体系。加强两新领域党建工作,争创2个以上市级两新党建工作示范点,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管理,持续推进“暖蜂行动”。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优势和作用,加强党管武装和双拥优抚工作,凝聚强大发展合力。

  三是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健全干部队伍培育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机制,常态化开展雇员合同期满考核,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锻造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干部队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系建设,坚决整治基层“微腐败”,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

  同志们,砥砺奋进开新局,凝心聚力再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区人民,撸起袖子、铆足干劲,全力以赴拼经济、全心全意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谱写火炬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