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火炬开发区网站 > 政务公开 > 规划统计 > 政府工作报告

火炬开发区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部署

信息来源:中山火炬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2024-06-24

抢抓历史机遇着力五大提升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产业新城

——火炬开发区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部署


一、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火炬开发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火炬开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百千万工程为引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31.48亿元,同比增长5.0%。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5%,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7.3%,技改投资同比增长60.9%。三产比例持续优化调整至1.265.932.9,充分彰显制造业当家。经营主体活力迸发,经营主体净增0.41万户、总量突破4.8万户。

(二)创新发展再创佳绩。纬创资通建成全市首家世界灯塔工厂长理工中山研究院13个科研实验室建成启用,检科院大湾区研究院新大楼全面封顶,留创园首批一园多区专业园正式挂牌。推动个转企小升规300家,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900家,数量均居全市首位。明阳智慧成为全市唯一的2023年省双链主企业。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签约项目76个,投资总额超300亿元,项目签约数及投资额均居全市第一。18个先进制造业项目实现土地挂牌,出让产业用地超1000亩,投资总额近130亿元。

(三)百千万工程开局良好。推动首批10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建立健全4+N”综合执法网格体系,扎实开展创文十大行动。选树张家边社区、接源村等2个社区(村)作为省级典型村,联富社区等5个社区(村)作为镇街级典型村,谋划城镇建设十六个一示范项目建设,完成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带和1000户农房微改造项目。民众万亩农田特色农业生态区EOD模式项目成为全省首个入选国家项目库的生态治理和城乡融合发展相结合EOD模式项目,并成为中山唯一入选广东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四)绿美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水污染治理成效明显。轻度黑臭河涌减少至5中山港街道获评市水污染治理工作标兵单位,民众街道获评市水污染治理工作先进单位、水污染治理工作突出贡献奖,联富社区、海滨社区、沿江村获评市水污染治理工作先进村(社区)集体。打好蓝天保卫战空气质量指数(AQI)达标率为95%,优良天数333天。绿美火炬全面推进。实施见缝插绿”“千企万民齐种树”“万棵榕树进乡村等全民护绿爱绿活动,因地制宜建设四小园230余个,绿化面积超30万平方米。

(五)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全年财政对民生支出超33.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5%。新增4所公办幼儿园,新建鸿瑞学校、扩建第八小学和迁建接源小学,完成卓雅学校民转公工作,新增公办学位7000个。与纪念中学集团化办学成绩突出,2023年中考全区普通高中上线人数突破1200人。区人民医院正式获批中山市区域中心医院,加挂中山市第六人民医院牌子。顺利通过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验收。区市场监管分局获评全国首批、全市唯一五星市场监督管理所

(六)基层治理扎实推进。建立四级基层治理网格体系,成立中山港街道网格和大数据事务中心,实现综合网格系统监测矛盾纠纷风险预警,网格事件办结率99.7%。统筹法律服务资源化解非诉讼纠纷案件近800宗,成功创建全市首个无讼社区。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连续五年获评全市A级,荣获全省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七)改革创新持续深化。深入推进一把手抓改革工程,主动谋划20项改革任务。全年拆除整理低效工业园用地面积1560余亩,获评2023年全市工改标兵。持续开展转作风攻坚战,推动干部队伍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执行力更加高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成功纳入广东省第一批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作为全市唯一试点单位。挂牌成立区企业服务中心。

(八)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将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作为全区头等大事和重要政治任务,完成30个调研课题成果转化,检视整改问题近200个,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000余件。强化政治理论学习,积极组织第一议题学习、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深入实施村(社区)提质争先三大工程3个两新组织获得市级两新党建工作示范点,区党校获评全省百个镇街党校示范点。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区政务微信公众号获得中山市镇街优秀政务微信。

人大、政协、审计、武装、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民族宗教、退役军人服务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积极作用。其中,火炬开发区获评广东省儿童友好示范镇(街);香山号人大代表直通车火炬代表联络站获评为第六届全省县乡人大工作暨首批人大代表联络站示范站建设创新案例;中山港街道总工会被评为省推动强基工程建设先进县级总工会;区侨联获全国侨联先进组织荣誉称号。

二、2024年工作部署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火炬实践的深化之年。新的一年,全区上下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及市委十五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抢抓深中通道通车历史性机遇坚决扛起国家高新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使命担当,按照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三个新的部署要求,向而行,大力实施1+5+3”战略,以打造中山创新发展主引擎为主线,着力实施科技创新活力提升、产业能级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提升、治理能力提升和民生保障水平提升五大行动,坚持全面统筹、项目为王和制度创新三大抓手,加快建设智慧创新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产业新城,打造全国一流国家级高新区,以攻坚克难、勇立潮头的精气神,在实施百千万工程上走在前、作示范,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支撑、当标杆。

一条主线:

——打造中山创新发展主引擎即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为抓手,以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为重点,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做好做实”“大文章。

五个提升:

——科技创新活力提升,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探索建立产业集群群长制、产业链链长制,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创新策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成为高新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

——产业能级提升,即聚焦生物医药与健康、光电光学、智能装备、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形成全域协同、重点突出的空间布局,打造若干个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培育壮大若干千亿级和百亿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即对标国内一流高新区,以文化惠民为牵引,以绿美建设为支撑,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合理构筑城市空间形态,构建功能完备的城市生活体系,打造人文融合的城市文体中心、为产业服务的邻里中心、居民身边的休憩家园和美丽宜居的社区村居,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内涵,建设国家级高新区城市标杆。

——治理能力提升,即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1+6+N”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打造文明和谐的善治幸福城市。

——民生保障水平提升,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群众在就业、医疗、教育、社保等各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广大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202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5.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镇街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工业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进出口总额增长4.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6%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全面抓好以下工作:

一、发挥创新发展主引擎作用,推动科技创新活力大提升

1.发挥科创平台引领作用。坚定不移打造全市创新发展主引擎,力争在国家高新区排名实现提升。加快检科院大湾区院实验室建设和省部级资质认定,推动长理工中山研究院争创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加快留创园高端人才载体、产业孵化中心和一园多区建设。

2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强科创企业孵化育成和梯队培育工作,聚焦企业创新痛点持续优化完善科技扶持体系,打造珠江口西岸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创新主体集聚区。加速推进智改数转步伐。

3发挥人才创新活力。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加快形成具有火炬特色的新时代人才政策体系。加强国际人才港火炬开发区服务中心和人才社区建设,构建近悦远来良好人才生态圈。加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投入,为特聘人才申报、各类人才补贴等全方位提供强力保障。推动落实市技能人才五年倍增计划,实施企业自主认定技能等级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发挥好科协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作用,谋划建设科普基地。

4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协同发展。积极融入广深港澳创新发展生态圈,助力构建广深港澳研发+中山孵化产业化区域创新协作机制。鼓励检科院大湾区院、长理工中山研究院、留创园与广深港澳企业、高校院所灵活开展产业、科技、人才合作,联合开展技术成果转化工作。

二、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能级大提升

1强化产业规划引领。强化产业定位和规划分析。精细化分析产业细分领域,明确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光电信息等主导产业发展重点,制定产业链图谱,找准强链延链补链发力点。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山港街道侧重强化研发技术和总部经济,加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海洋装备等资源集聚,进一步提升亩均效能,打造湾区西岸高、精、尖产业示范区;民众街道抢抓建设深中合作创新区机遇,着眼谋划新能源、医药制造、合成生物、智能家居、超高清显示、新材料、绿色环保等先进制造产业布局,探索建设一批综合能源站等适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应用示范场景。引进培育现代产业。充分发挥孵化器作用,聚集创新资源,瞄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引进培育低空经济、生物技术、细胞与基因、前沿新材料等现代产业,加速形成具备湾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加大对产业电商、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科技服务、现代物流、工业旅游、高端商务、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引导和支持。

2强化产业园载体支撑。扎实谋划三谷产业空间。湾区光谷以光学感知、高清显示、激光制备为发展特色,在中山港街道布局发展光学感知、激光制备领域,在民众街道加速发展高清显示等产业,启动湾区光谷产业基地项目建设,汇聚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光电信息优质企业。湾区药谷以东部健康医药产业园为主阵地,高标准推进鲤鱼产业园建设零碳”“集约化理念示范区,加速九通一平建设,力争完成园区内部临江三路、临江四路等道路建设;加快推动药械CROCDMO平台建设,招引一批生物技术、小分子靶向、细胞与基因领域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项目落地。湾区智谷紧扣新型工业化主旨,在原有装备制造、汽配产业、家具卫浴、材料化学、工业母机产业基础上,加速推动全区制造产业升级换挡,打造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配、智能家居、新型材料、工业互联网等产业聚落。做强做实特色产业园区。坚持绿色化、数智化和高端化标准,强化产业园区智慧化服务设施配套和能源管控。狠抓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重点推动逸仙路沿线两侧低效工业园改造项目。稳步推进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扩区提质。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及细分领域,构建一基地六园区发展格局,推动产业统筹布局、创新资源协同配置,将其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一流的健康产业发展高地。

3强化企业梯度培育。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发展壮大。着力推动以明阳智慧为链主引领形成风、光、氢、储、核全链条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以康方生物为链主,联合区属国企建设康方湾区创新创业园挖掘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组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挖掘培育潜在单项冠军、链主企业。以标准化支持企业发展。大力推进质量强区建设,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建设,加快建设中山市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服务中心。

4强化招商强链筑基。坚持高位统筹,组建产业全覆盖的专业化实体化招商事务中心,引育相关产业链链主,聚焦关键核心项目实现强链补链延链。推进产投融合创新平台建设,以华盈资本为基底,逐步建立区级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体系,推动产业资本+产业链发展。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进机制,加快市重点工业项目开工建设。

5强化企业服务提级。强化省、市两稳一促政策、区稳增长若干政策宣贯,配合推进综合保税区建设。加快建设广东省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强化企业服务中心改革,搭建分层次多触角、专业化、精细化、网格化全覆盖的企业服务体系。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依法依规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广信易贷综合服务平台。鼓励支持区工商联(商会)发展,加强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加强统计监督,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三、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大提升

1全面强化规划引领和约束。深入推进深中合作创新区综合规划及总体城市设计落地实施,加快重点片区控规及城市设计编制,从用地功能、景观风貌、空间营造、交通组织、开发强度等方面对城市建设风貌进行全方位规划引导。统筹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充分挖掘和提炼村庄自然、人文要素以及岭南传统乡土建筑特色,明确村庄风貌控制内容与要求。

2打造城市文体中心。围绕城市中心区中轴线,充分开发利用火炬国际会展中心、得能湖公园、公建配套物业等现有资源,规划打造文化艺术中心、综合性展览馆、图书馆、体育馆等一批展示城市文化魅力的场馆。写好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提升江尾头龙母民俗文化展演、濠头郑家棍文化展演、大环华佗信俗展演、东乡民歌展演、咸水歌展演等典型项目影响力。打造张家边·文旅、民众四最文化品牌。活化华佗庙、红蓝碉楼、吕文成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城市游新地标。打造迪兴德宝怡高创意创业文化街。

3打造产业邻里中心。以南中城际与世纪大道建设为契机,完成世纪大道沿线城市设计,依托轨道站点完善产业服务配套,打造贯穿火炬开发区中部的十五公里创智走廊。以企业聚集地为片区,布局小型商业综合体,完善商业、酒店、公寓、社区等综合服务配套,为区内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加快推动健康基地园区提升商业配套,打造成为满足企业生产生活需求的综合性园区。鼓励特色商业街区、文创园区、旅游休闲街区的建设与培育,推动富逸城成为全市新消费热点。

4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全面推进张家边社区、接源村省级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推动六和、联富镇街级典型村基本建立新型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制度。大力推进美丽圩镇个一建设。加快上下陂头旧村改造。推进民众万亩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平台建设。推进农村道路综合提升工程、大环精品村二期项目落地,推进民众岐水流芳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培育发展强村公司,推进胜利工业园、窈窕等工改项目建设。探索股联(份)社与区属国有公司投融资渠道。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落实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对口产业协作、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任务。

5打造绿色生态城市。组织编制2024-2028年城乡绿化规划和森林城镇规划,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围绕五大绿美行动,推进绿美庭院”“绿美园区建设,开展千企万民齐种树”“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美等活动。建设优化郊野公园和城市公园。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扬尘控制、涉VOCS企业白名单管理,推进空气质量稳步提升。打造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提高垃圾分类成效。加强城市管理,进一步落实创文巩卫责任和长效管理机制。深化门前三包,加强绿化管养及环卫保洁。持续推进两违整治工作,保持治理量居全市前列。引导创建绿色企业,推动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加快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发展。大力开展节能宣传,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6持续推进治水攻坚战。推进小隐涌流域未达标水体整治工程全面完工并投入运营,加快张家边涌、八公里河暗涵整治,确保全区30条内河涌劣V类水体占比控制在目标以下。完成农污一二期工程,以及部分老旧住宅小区和全部社区权属工业企业厂房的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深入推进污水厂网一体化运维,解决污水浓度双低问题。确保民众街道生活污水处理厂三期建成使用。完成活水循环工程建设,构建以外江为主要水源、以污水厂尾水为辅助水源的活水循环系统。严格落实河长+治水机制,加强河道巡河、清漂、偷排和岸线保护。加快孖涌泵站、下深滘水闸建设,开展神涌(博爱路至京珠高速段)整治。推进民众街道碧带水经济项目。

7打造市民身边乐园。依托游戏游艺产业优势,在中山港街道布局ARVR、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推动元宇宙+娱乐等多元业态发展,打造沉浸式体验馆等新型公共文旅空间。探索点状供地模式,在民众街道建设集乡村振兴、旅游休闲、科普研学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研学基地。推进民众街道以农业、生态、科技为导向的EOD模式项目建设。分期打造火炬北部旅游组团,深入挖掘民众海口粮仓及其周边大堤风光、连片水杉等文旅资源,大力推动珊洲农业观光生态园、民众伟丰生态农场等农文旅示范项目建设规划接源村欧龙围田园生态综合体项目。打造火炬东镇美食街、民众三墩鹅美食街、接源村海口食街等亮点夜经济。举办民众水乡特色运动会、金色大地音乐会,擦亮岭南水乡品牌。开展旅游示范村、文明示范村创建。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民生保障水平大提升

1做好十件民生实事。扎实做好火炬统筹区2024年十件民生实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2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促进辖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深化残疾人、退伍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确保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点规范化建设全面达标。构建养老爱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优质打造香山长者饭堂,创建市级香山长者饭堂示范点。推动民众街道社区康园中心按五星级标准建设。落实住房保障,在商品住宅小区配建一定比例保障性租赁住房,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与人才政策相结合。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公益慈善筹款不少于400万元。

3推进教体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区第六小学新建工程、浪网小学扩建工程。推动公办初中集团化办学、小学片区牵手共治等工作。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学校德育实效,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平安校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加大教学科研管理和学科建设。开展体育特色学校品牌创建,形成一校一体育品牌。建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平台,承办省、市级比赛项目,打造火炬企超、火炬企BA”等品牌赛事。

4加快健康火炬建设。进一步夯实医联体建设,探索建立以区人民医院为龙头,民众医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努力打造15分钟便民医疗服务圈积极推进区人民医院二期扩建工程,力争高效完成三甲创建工作各项评审指标任务。民众医院力争通过二甲医院创建,动工中山市东部医联体(民众片区)异地重建工程。全面推进区人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再提升工程。建立智慧中医药服务体系,以智慧+”手段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

5优化城市通行能力。快速推进世纪大道沙濠段道路工程,配合推动世纪路(中)快速化工程、茂南路工程,继续推进火炬大道(置业路至濠江路)、科技大道(濠江路中山港大道)、岐关东路、慧谷总部周边配套市政工程、智慧健康小镇道路、民众街道西片区纵二路、纵三路以及幸福大道东延伸段等道路建设工作,加快打通一批断头路。依托优化城市交通管理专班,推动一批智慧停车项目落地,同步规范城市交通管理,加强围而不建专项治理,严格把控占道范围,提升全区道路通行能力。

6推进平安火炬建设。严格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严格防范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紧盯警情、稳情、路情、舆情四情,持续完善情指行一体化警务运行机制。持续重拳打击涉黑涉恶案件及盗骗、黄赌等民生类案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统筹加强城镇燃气、自建房、道路运输、建筑施工、消防、危化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见效

五、持续加强党建引领,推进治理能力大提升

1以党建提升凝聚力。加强政治建设,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建立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探索1+3+N”党建工作思路,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专项工作为主线,着力强化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三方面工作,开展凝心铸魂、固本强基、雁阵提升等专项行动。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健全优化机关、企业与社区联建共建机制,全域推进两个覆盖工作,引导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绿美生态建设等专项重点工作。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坚决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

2以管理提升战斗力。强化前瞻性系统性思维,坚持规划优先、久久为功、统筹推进,确保全区各项工作有条理、有目标、有路径、有确定性、可持续。强化精细管理思维,将时间管理、过程管理理念贯穿城市建设、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全流程、各环节,强化高效响应,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横向、纵向对比提高工作要求与标准。强化绩效导向思维,用好试用期满考核、合同期满考核等手段,出台激励职级干部发挥作用若干措施,确保路径与目标相匹配,做到事前有目标、事中有跟踪、事后有评价,打造一支负责任,守纪律,协同增力量,创新促发展的火炬铁军。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和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加强党管武装和双拥优抚工作,凝聚强大发展合力。

3以改革提升创新力。以营商环境改革为统领,深化机构改革、市直管镇体制改革、区属企业改革、招商机制改革、产业园建设机制改革等重点改革任务,推动部门全面落实四个一改革任务。优化财政管理机制,依法做好税收征收工作,盘活利用政府储备土地,加快推进公共资源有偿使用落地见效。继续压减政府一般性支出,从严从紧安排预算,严控新增支出,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用活用好政府专项债。深化基层治理体系改革,完善1+6+N”基层治理体系,推进一体化网格调度平台建设,以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站建设,积极创建全市智慧矫正中心试点。加强调查研究,探索和创新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特点的管理机制和办法,形成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适应性监督体系。

六、强化三大抓手,明确高质量发展路径

1坚持全面统筹。全方位、多维度加强统筹民众街道力度,构建发展同心圆,实现1+1=1”。明确各项工作牵头总抓部门,各部门齐心协力、统筹推进、强化保障,确保工作高效开展。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民生保障与投资建设、企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2坚持项目为王。在全区鲜明树立起项目为王的工作导向,全方位引进工业企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商业、金融、文化等资源,做到各项工作项目化、清单化,一切发展以项目招商、落地为核心,推动更多资源跟着项目走、更多要素围着项目转、更多干部为项目服务。

3坚持制度创新。以建设省级营商环境改革试点为统领,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将问题、困难的解决制度化,通过个案推动一系列问题从源头上加以解决,通过制度集成化推动工作更加系统、有序,提高行政运转效能。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