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 >文化名镇

古迹景观

信息来源:中山市黄圃镇人民政府信息网 发布日期:2024-01-03 分享:

     一、玉泉洞仙庙、海蚀遗址

     仙庙又称“吕祖仙师庙”,建于鳌山村一巨大岩洞,相传吕洞宾曾云游此地,并在洞中留宿。清光绪二十年(1894),村民在此建庙,供奉吕洞宾像。岩洞上刻有“玉泉洞”三字,庙内南北门各有门联一对,为许多文人墨客无法读通。此两联大概意思是:该仙庙一带的山崖、山洞、山色等非常奇特,自然景色绝美,有猎奇者不惜长途跋涉来庙看个究竟,前往参拜者日众,大家都希望吕祖指点迷津。

    沿着玉泉洞北面的小径走,经过浴日池,便是一处海蚀遗址,占地2500亩,是广东沿海迄今为止所发现规模最大的海蚀遗址(连绵长达300米),更是广东为数不多的保存最完整的海蚀遗址,有着非常独特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据地质学家考证,此海蚀地形主要形成于晚全新世之前海侵时的古珠江口海湾中岛屿时期(距今约70002000年),见证了黄圃沧海桑田的变迁。由于长时期的风化,岩层产生裂隙和剥落,形成了玉泉洞、穿狗径、鼻管石、蟾蜍石、滴水岩等形态各异的山体奇观。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这一独特地貌,广东兴安海蚀遗址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规划1700亩土地建一座广东最大的海蚀遗址公园,目前已初见成效,园里种植了一大片桃花、樱花、荷花,有人工瀑布,有山有水,供游客观光游玩,此外还配套了烧烤区、餐厅等,是集休闲娱乐、修身养性及农林科普教育于一身的创新型现代化生态风景旅游区。2015年,海蚀遗址获批建设省级地质公园。

 

    二、报恩禅寺

    报恩禅寺原名为观音古庙,位于黄圃镇葫芦岗下,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距今约320年)。香港观音山凌云寺住持释慧皆大师分别于1988年、1995年倡议捐资重修并扩建观音庙,并易名为“甘露寺”。1999年,由宗教局接管,将黄圃甘露寺观音庙改为“报恩禅寺”。聘请广州六榕寺高僧明一法师担任主持,报恩禅寺成为中山市重要的宗教场所。20012月,经省、市政府批准对外开放,寺内终年香火鼎盛。经过多年修缮,报恩禅寺焕然一新,占地面积667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寺院卉木竞秀,鸟语花香,梵音缭绕。建筑独具风格,荟萃中外的佛教艺术与园林景色浑然一体。大雄宝殿三尊金身大佛庄严雄伟、气宇非凡、栩栩如生,中间是释迦佛,左是药师佛,右是阿弥陀佛。这三尊大佛代表娑婆世界的教主,救苦济难,慈悲喜舍,恒降吉祥。两旁十八罗汉造型精巧特异,形态逼真。报恩寺每年春举行一百零八天药师宝忏盛大法会,法缘殊胜,举世无双,普天同庆,恩泽神州,福祉香山。

     三、鳌山古迹群

    在黄圃镇鳌山村南约坊和北约坊一带,有多处古迹,如三十六级古石径道、宋代古码头遗址、古祠堂群、古青砖屋群、北极古殿、社学庙及北约观音大庙等。2012年,鳌山村成功申报为广东省第三批古村落。

  三十六级古石径是一条始于宋代的数百年的古石径道,全长390米,宽1.1米,共36级。该路由三块花岗岩条石并排铺砌而成,石面凿有榄形的防滑条纹。沿着古石径走,两边树木苍葱,路边有凉亭供休憩,是一个天然氧吧,成为当地人晨运的好去处。古石径的西边有一棵50多年树龄的榕树,像一把直径为30米的巨伞,树头四周设有石凳,可供行人乘凉休息。

宋代码头位于三十六级古石径的东端,以前的村民从此处出海打鱼。通向宋代码头的古石径的南北均有两榕树,树龄有110多年。据当地老人口述:北树是公的,全年没有开花结果,但长出榕树须;南树是母的,年年开花结果,榕豆遍布地面,但不长榕树须。

鳌山村的岗东南、北约坊方圆200米地段,坐落着苏、严、黎、许、何、关、潘、梁等八姓11座古祠堂和约200间古青砖屋群,至今保存完好的尚存40余间。其中包含一间古泥墙屋,一间古蚝壳屋,虽破烂但仍可看到旧貌,这些古建筑,不失其旧时依山傍水,绿树掩映,次第相连的古村落特色。

位于鳌山村的北约观音大庙、北极殿、社学庙都是建于明清时代的,历史悠久,保存完好,承载了多彩的文化,很有考究价值。

四、百龄流芳牌坊

百龄流芳牌坊位于镇一村,建于清朝道光十八年(1838年),为四柱三间通天式石牌坊,高5米,坊额正面是石雕阳刻楷书字体“百龄流芳”,上方嵌有“聖旨”二字。石雕背面则镌上“升平人瑞”,上方刻有“恩荣”字样,正背两面字体对称,图案统一。牌坊为该村百岁老人文林郎何羽祥受清代皇帝所赐,现仍屹立于其玄曾孙后裔何祥吉家门前。何祥吉是黄圃有名的企业家,热心慈善事业。

五、古树公园

黄圃镇镇一村有一株生长500年以上的古樟树,该树在地面长成两株两人方能合抱的树干,可能是早期主干断折而长出的两个侧枝。2003年经中山市林业局专家鉴定,认为该树是中山市目前已知树龄最长的古树。当时测量树高18米,树冠21米。目前,市镇村三级已投入150万元围绕古樟树周围规划30亩山地建设“古树公园”。关于这棵树,流传着一个传说:以前黄圃一带是一片汪洋大海,一场特大洪水把一位姓何男子和一位女子双双顺流而下漂到镇一村,看见两棵古树,两人各抱一棵,紧紧抱住不放,直至洪水退去,两人因此得救,结为夫妻,安居此地开始耕种,繁衍后代。后人为教育子孙后代,感谢两树救命之恩,便命名两棵相连的樟树为“夫妻树”。

六、革命烈士陵园

烈士纪念碑坐落于群蜞岗,建于1949年,原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烈士墓。1963年扩建为陵墓,占地面积121平方米。1969年重建,陵墓呈圆形,直径27.5米,为烈士骨塔龛,装有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年代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牺牲的烈士遗骸。墓前碑高10米,刻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碑座镌有48位烈士事迹志铭。在80年代,政府再斥资数十万元,扩建烈士陵园,在烈士碑的西南面和后面分别建起了小亭,在登山的路上用混凝土铺设了梯级,在路中央筑起了一个庄严肃穆的混凝土结构的牌楼。现在,烈士陵园已成为一座公园,是黄圃人民凭吊烈士和休憩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