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山村是中国传统村落,也是黄圃镇历史最悠久的村。走进鳌山村,古朴斑驳的蚝壳墙与风格整齐统一的农房相互映衬,让人眼前一亮,这是“百千万工程”给古村带来的新变化。提升农房风貌,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当下,黄圃镇正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奋战“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走深走实,鳌山村以“绣花功夫”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优化。
▲鳌山村古村落
党建引领 “红心”议事定风貌
鳌山村拥有超过700年历史,人文底蕴深厚。如今,走进这条古村,古色古香的祠堂与农房新貌交相辉映,呈现出一派乡村振兴新景象。曾经,鳌山村环境存在不少短板,整体风貌有待提升。对此,黄圃镇和鳌山村在推进农房风貌提升中坚持党建引领,尊重群众意愿,找准乡村人居环境提升的改善路径。
黄圃镇将鳌山村列为农房风貌管控质量提升示范点,通过典型培育、示范引领推动全镇全域存量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鳌山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带头参与“百千万工程”农房风貌提升,率先提升自家农房、自建房风貌,村民积极响应,主动出钱出力提升自家农房外立面。
▲农房改造提升后
在推动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过程中,鳌山村创新探索“红心”议事协商机制,充分听取意见,采用风貌协调、统一色调、统一元素的设计策略,推动古村落风貌提升。
鳌山村北约观音大庙是中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确定修葺修缮方案前,鳌山村推动群众“唱主角”,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召开“红心”议事协商会,确定北约观音大庙风貌由红色改为青灰色,更贴合鳌山古村风貌。
随着管控提升工作推进,古村逐渐发生变化。这让村民由衷感慨,鳌山村变得更加宜居宜游。“现在比之前更加有古色古香,其他村的村民每次过来都赞我们村越来越漂亮。”鳌山村十三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苏建明表示,鳌山村十三村民小组积极响应号召,做好外立面改造,搞好环境卫生。看着不断变好的环境,村民参与环境建设的积极性、自主性明显增强。
▲望海公园
鳌山村党委第一书记高思明表示,在推进农房风貌提升工作过程中,该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古色鳌岭文脉与打造现代风貌相结合,持续激发古村活力,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感受实实在在的美丽,实现自己家园自己定、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美。
从“单向发力”到“多方合力”
坐落在鳌山村旁的华洋学校建校于2008年。“我们也是村里的一分子,也应积极参与村庄建设。”华洋学校校长何洁莹表示,在鳌山村“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中,华洋学校出资美化学校外墙风貌,使其更符合古村落风貌。同时,组建“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党员先锋队,以“党建+”家校联动,凝聚攻坚合力,发动师生、家长自觉做好自家农房风貌和人居环境提升。
这是鳌山村“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的缩影。鳌山村党委充分发挥市镇统筹、村级主责、党员带头、群众主体、企业参与、社会力量共建等多元主体作用,凝聚群众共识,共同参与农房风貌提升。
鳌山村北极殿是市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村民共筹集资金超70万元支持北极殿的修缮工作;村乡村振兴促进会成员出资支持修缮北约观音大庙;市直企事业单位和镇“两新”组织党组织下沉资源力量,积极参与到农房风貌提升,中铁建工集团推动望海公园升级美化;兴中集团、中山二中参与墙绘活动,助力美化乡村人居环境;华洋学校推动学校外立面改造提升……鳌山村“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逐渐从“单向发力”变为“多方合力”。
▲修缮后的北极殿
高思明表示,为持续巩固环境提升成效,鳌山村党委建立绿化美化网格机制,鼓励村民加强日常环境卫生巡查,做好村落农房管护,保护好宋代古码头、古石径、观音庙、古农房等历史建筑,实现“事前征求村民意见,事中发动村民参与,事后鼓励村民管理”全链条推动,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望海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