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 >全市民政

社区社会组织②|西区:“小项目”撬动基层“大治理”

信息来源:南方+ 发布日期:2023-11-03 分享:

  53岁的斌姨退休生活十分惬意。作为中山市西区街道后山社区聚乐歌舞文艺团的负责人,斌姨和文艺团的老师们,平时要教长洲社区和后山社区的长者们跳舞和唱歌,暑假有时还会教小朋友们跳拉丁舞。不久前,聚乐歌舞文艺团在当地敬老院举办了一场联欢会,十几个节目,均由文艺团的团员们负责演出,敬老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该文艺团是西区街道一个以公益活动、趣味教学、文化传统、红色文化传承和公益助学等为主要目的的社区社会组织。在西区街道,类似这样以公益活动为主,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社会组织,有129个。

  图片

开展聚乐献爱心•公益教学活动。

  “今年我们通过申请‘微治理’公益创投项目,获得了3千元扶持资金,可以用于平时演出购买服装、道具,能为社区居民带来更多丰富的文娱活动。”斌姨所提的“微治理”公益创投项目,是西区街道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的重要路径之一。

  为增强社会组织的基层治理效能,西区街道将社区“微治理”作为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发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启动2023年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扶持项目,也就是“微治理”创投项目。西区街道积极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服务,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等方式扶持社区社会组织持续健康发展。


党建引领“菜单式”公益服务

  “今年,‘微治理’公益创投项目在原基础上进行优化,主要表现在通过‘党建引领,社区点单;以民为本,需求下单;供需对接,项目派单;扶持培育,组织接单’的形式,实现‘菜单式’公益服务创新。”西区街道社工冉海漫举例,今年“微治理”公益创投项目启动前,西区街道首先到九大社区,与各社区党委密切沟通,提前介入,了解他们需要社区社会组织介入的相关需求。根据需求,西区街道列出相关清单,经商定后,邀请在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参与项目申报。各社区社会组织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情况,进行申报。经过评审和公示,今年共有27个社区社会组织入围。

  来自西区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的黄泳津介绍,入围2023年“微治理”创投项目的27个社区社会组织,围绕“邻里守望”社区志愿服务、“粤爱广济”社区慈善帮扶、“平安建设”基层治理以及“文化铸魂”精神文明创建等主题已开展了392场活动,参与群众16785人次,链接资源100次,折合金额58605元,服务覆盖西区九大社区。黄泳津表示:“所有社区社会组织正健康有序地推进各项目活动开展,目前发展态势良好,且深受社区居民喜爱。”

图片

烟洲社区文明加油站志愿服务。

  “文艺团现在有100人左右。每次上课,人几乎都是满的,很少有人缺席。”提起文艺团的事情,斌姨滔滔不绝。尽管排练有时候时间很紧,但大家都积极参与,每次都能圆满完成演出。斌姨原先是做个体户的,也曾去过一些艺术团学习。因疫情不开店后,加上年纪大了,她希望用自己学到的文艺知识带给别人欢乐。2021年,聚乐歌舞文艺团成立。如今,她为文艺团的事情忙碌,乐此不疲。

  “刚成立时,没有上课的地方,社区立马给我们协调。每次我们上课,需要社工帮忙打印歌谱,他们也积极帮忙。”谈及文艺团受到的诸多帮助,斌姨感激不已。“感谢‘微治理’平台提供的扶持资金,方便我们购买服装。”斌姨还专门强调,服装并非一次性用品,文艺团会考虑今年各个演出的节目编排,选择多个场合适用的服装,方便多次使用。她说,平时演出需要帮助,社区都会尽量协调资源协助。

图片

群声快乐大本营。

  “斌姨所在文艺团有所受益,与项目全方位开展的各项服务密不可分。”西区街道社工梁秋霞介绍,“微治理”公益创投项目实现“菜单式”公益服务创新,并通过“一二三四五”模式搭建项目框架,从而提升社区社会组织能力,实现供需有效对接。

  何谓“一二三四五”模式?一个平台:“微治理”创投平台;两项支持: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三大服务:能力提升系列服务、公益活动系列服务和成效展示系列服务;四大主题:慈善帮扶、基层治理、环境卫生和文化传承四大主题;五社联动:以社区为服务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由社工发挥支撑作用,加以社区志愿者的助力,依托社会公益慈善资源,实现多元主体互联互通,积极发挥各自的功能,形成多元参与、协同合力、共治共享的良性循环。


孵化培育赋能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壮大

  西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成立于2019年10月,由西区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发起,各社区社会组织踊跃加入,承担着西区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孵化与培育的职能职责,配备专业社工为社区社会组织孵化与培育提供技术支持。西区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是在西区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的指导和支持下,以社区社会组织独立自主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自身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搭建社区社会组织资源凝聚、供需对接、培育发展、成果展示平台,旨在为全街道社区社会组织提供政策咨询、孵化培育、人才培养、项目开发、资源对接、能力建设等专业化服务,进一步激发社区活力,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西区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孵化于2023年4月25日挂牌。据统计,2020年以来,经西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和西区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孵化培育的社区社会组织超过50个,占备案总数比超过40%,西区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对辖区内社区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成效显著。仅今年以来,新增备案的10个社区社会组织共开展活动18场次,举办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和骨干人员培训3场次,开展社区活动15场,服务总人次超过600人次。

图片

开展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培训。

  “西区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培育壮大社区社会组织,希望引导他们健康有序发展,能逐渐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正如冉海漫所指,彩虹社区奥园艺术团正是在这样的培育下不断发展的。

  奥园艺术团团长叶嘉明于2016年从深圳搬到中山西区街道奥园小区居住,在中山创业。考虑到今后的退休生活,叶嘉明希望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于2021年在小区组织成立了奥园艺术团。艺术团筹备之初也遇到过困难,仅有五六人加入。为此,叶嘉明大力动员小区居民参与,直到组成了39人,才得以进行艺术团的备案登记。如今,奥园艺术团已经发展成100多人、超10支队伍的规模。在小区的广场里,舞蹈队,武术队、书法队、乐器队、羽毛球队、乒乓球等队伍经常会进行排练、比赛等娱乐活动。该艺术团通过开展各类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叶嘉明表示,去年奥园艺术团开展了11场活动,今年已开展了8场活动。比如奥园小区微治理项目端午节慰问活动,当天进行了爱心义卖、免费为业主剪头发、对奥园小区的困难户和孤寡老人进行慰问等安排;该艺术团还筹集物资,在小区外围商铺搭建帐篷做爱心书籍捐赠活动等;艺术团还举办了奥园小区中秋慈善答谢晚会。

  “仅通过扶持资金,是难以支撑该艺术团开展各类活动的。我们培育的目的,是希望更多社区社会组织像奥园艺术团一样,实现不断发展,逐渐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冉海漫表示,如今奥园艺术团举办各类活动,通过社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捐赠等渠道,已逐渐实现自给。这其中,社工起了很大的作用。“每个社区都有社工对接。通过‘五社联动’,西区街道积极开展微创投公益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建设指导和项目的规范化运作、骨干成员领导力培训、社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活动等主题培训,撬动社区社会组织内部动力,积极发挥西区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平台展示和能力培育作用。”

  “小项目”撬动基层“大治理”。通过“微治理”公益创投项目,西区街道有效地动员了社区社会组织以小项目的形式在基层中开展各类公益服务,关注社区议题和民生问题,为更好地探索党建引领下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