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 >全市民政

社区社会组织④|东区:点面结合,健全“1+3+11”工作机制

信息来源:南方+ 发布日期:2023-11-17 分享:

  “我现在年龄大了,出去不方便。谢谢你们来看我,感谢社区的关心,太暖心了。”近日,面对来自中山市东区街道夏洋社区邻聚里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探访,邓阿姨十分感激。

  冒着大雨,志愿者瑶姐依旧坚持上门探访老人,她的鞋子和裤子都湿了,但接过探访对象的一杯热茶,她也觉得十分开心。

  这样的场景,对该服务队而言并不少见。夏洋社区邻聚里志愿服务队队长梁秋敏介绍,该服务队前身是夏洋社区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5年,后于2021年正式改名为邻聚里志愿服务队。队伍通过推优精选热心党员、退役军人、居民代表、亲子家庭等成员组成,在社区的统筹下组建骨干队伍,培育后现有骨干30名,至今吸纳志愿者近470人,累计志愿服务时数近42000小时。队伍主要覆盖 “一老一小”群体,把“文明实践在基层生根发芽”作为主攻点。

  夏洋社区邻聚里志愿服务队只是东区街道其中一个社区社会组织。早在2021年,东区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已初见成效,每个社区平均拥有10个以上社区社会组织。东区街道不断壮大社区社会组织,目前共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129个。今年,东区街道将持续健全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完备各项支持措施,把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129个


  近年来,东区街道一手抓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探索试点经验,一手抓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引导其参与公益活动。尤其是《东区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工作方案》和《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方案》等方案措施的出台,有效推动了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作为中山市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示范点试点单位之一,东区街道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和经验。“点面结合。”东区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副主任许云燕用这四个字概括相关工作的特点。

  许云燕介绍,依托已有的3个社工服务点,东区街道计划打造综合服务型的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将基地打造成为“公益孵化器”,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党建引领、能力建设、业务咨询、人员培训、资源对接、联谊交流、品牌展示等综合服务和指导支持,引领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服务和社会治理。

  东区街道尤其注重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工作机制,即“1+3+11”工作机制。东区以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枢纽,统筹指导3个孵化基地运营和孵化培育工作开展,并在社区层面建立了11个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活动平台,不断探索点面结合构建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生态。

图片

引领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活动。

  专业事,专业人干。东区街道通过专业社会组织、双百社工的专业引领,带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并采取聚焦服务实践活动的方式,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和公益服务。

  在孵化培育工作中,东区街道结合社区的状况及社区治理的需要,确立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切入思路,探索就地化的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新模式。如何实现就地化培育模式?东区街道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负责人说:“我们的服务工作主要分4步走,调研、整合骨干力量、培训、拓展服务实践。”针对各社区的不同情况,东区街道进行顶层设计,采取不同的孵化培育措施,重构社区社会组织骨干结构。“比如从原有的不同队伍中,选出部分骨干对象,重新组成服务总队,开展服务实践。”该负责人表示,通过理论讲解、分享培训、观摩学习、实操培训等各种方式,东区街道赋能社区社会组织骨干,解决社区社会组织“运营管理不规范、发展思路不清、能力活力不足、公益意识不高”等问题。基于前期调研,东区引导这些服务总队服务各个社会公益项目,参与社会治理。

  梁秋敏表示:“接受了社区‘两委’、专业社会组织、专业社工的培育后,我们队伍在理论水平、组织管理能力、服务实施能力和发展能力上得到显著提升。”

  据悉,2021年以来,东区街道不断壮大社区社会组织,共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129个,其中公益慈善类14个、生活服务类4个、社区事务类62个、文体活动类49个,共开展了社区社会组织骨干培训活动20多场次,培训骨干190名。

  通过培育服务和专业引领,东区培育了一批热心社区事务、熟悉社区社会组织运作、具备服务能力的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和骨干;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完善内部规章制度;通过项目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引导,提升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能力。

图片

培育社区社会组织骨干。

超6万人受益于各种公益活动


  培育效果如何?桥岗社区红心益站项目负责人郭晓静介绍,早在2018年桥岗社区党群志愿者服务队就已经成立,但此前组织松散,主要是在金钟湖公园以及孙文纪念公园进行文明引导,比如指路、摆正乱放的单车、捡垃圾等。郭晓静说:“自从申报通过成为社区社会组织后,有专业的社工帮我们重新定位,增加了许多新的服务内容,服务更加精细,组织变得更加规范。”

  除了11名骨干外,现在共有1200人左右的志愿者,参与到该项目中。郭晓静表示,如今项目除了为群众进行文明引导,还增加了公益课堂、应急救护服务等志愿服务,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比如剪纸课堂,剪纸老师根据不同节日、不同宣传需求,在金钟湖公园教小朋友或游客做剪纸,得到了许多群众的喜爱。

  “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关键要带动他们参与公益服务,参与基层治理。”许云燕介绍,东区街道积极探索社区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采取由专业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带动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活动的“1+1”模式,通过结合社区特点与需求,链接或开发公益项目,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到公益项目中,并指导这些公益项目开展,有效促进社区社会组织逐步转变成为创新基层治理的生力军,不断完善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在这个过程中,东区街道推动社区社会组织主动融入家庭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育幼服务等领域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中;开展爱心公益活动,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奉献爱心、关注公益、关爱他人的行动中,让更多人投身于社会公益;培育社区文化,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文化、体育、娱乐等活动,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增强居民社区认同感、归属感。

图片

上门探访空巢老人。

  比如夏洋社区邻聚里志愿服务队开展“邻聚里,耆乐融”关爱项目,逐渐将该服务形成恒常有温度、有力量的民生项目,一起携手撑起长者“幸福伞”。梁秋敏表示,针对辖区独居、失能、残疾等特殊人员,志愿服务队开展适老化改造、提供精神慰藉、家政清洁和护耆宣传服务活动等,同时开展特殊困难家庭居家安全隐患排查整改,逐步消除老人居家安全隐患。她说:“我们真切地体会到队伍所做的事情很有意义,实实在在地为老人做实事、做好事,让‘夕阳’更红更温暖。”

  目前,东区街道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专门链接开展了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的公益主题活动22场次;各社区社会组织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到各种公益活动超298场次,带动志愿者参与近万人,受益群众超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