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携手并进,孝敬父母、养育子女、互敬互爱、互信互勉,钟爱一生!我们做到了!宣誓人……”10月11日,重阳佳节,中山纪念图书馆综艺厅传来琅琅誓词。2024年“敬老月”活动启动仪式暨长者集体婚礼活动在此举行。29对长者夫妇重温当年携手步入婚姻殿堂的美好时刻,分享爱情故事和家风家教故事,台下的无数观众为之动容。“当年我们通过一场茶话会就结婚了,今天这个集体婚礼办得很热闹,我们感到很幸福、很满足。我们要感谢党和政府。”参加活动的薛姨感触地说。 据悉,本次活动由中山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山市民政局主办,旨在大力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传承优良家教家风,进一步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营造养老孝老敬老良好社会氛围。 中山素来有尊老敬老的传统,1988年春天,中山人民首创的敬老万人行活动就是为帮助孤寡老人而筹款。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发展,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中山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得到长足的发展:兜底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香山长者饭堂遍布城乡,全托、日托、助餐、保健康复、上门家政等全方位、多层次、一站式的服务保障日趋丰富,“15分钟养老服务圈”基本形成,居家适老化改造稳步推进……
集体庆金婚
幸福夕阳红
上午9时30分,身穿传统中式礼服,29对长者夫妇携手列队,伴随着喜庆的音乐,手挽手、肩并肩、缓缓地走过红毯。从青丝盈盈到白发苍苍,多少年来,他们始终相濡以沫、不离不弃。长者模范夫妇代表现场分享了携手走过半个世纪风雨岁月的感人故事,为后辈树立了榜样。随后,29对长者夫妇共同乘坐婚庆巴士到达华侨公园,沿途与市民现场互动,抛绣球、发喜糖,留下幸福温暖的瞬间。
钧叔和薛姨在台上分享爱情故事和家风家教故事。通讯员供图
“当年我们大学已经眉来眼去了。”“我老伴记错了,没有眉来眼去,都是在长时间书信来往,发现这个学长学习成绩好,为人比较老实,慢慢喜欢上。”住在东区的钧叔和薛姨相识于大学校园,走过60年的风风雨雨,成为大家称羡的恩爱夫妻。在分享相识经过时,二老的“互相拆台”让台下的观众捧腹大笑。
薛姨回忆说,当年大学开学报到迟了,没想到遇到了一生挚爱——负责接新生的学长是当时意气风发的钧叔。薛姨从小学习乐器,后来进了学校文工团,而钧叔在文工团里负责钢琴伴奏,他们时常练习大合唱,排练多了以后,一来二去两人就熟悉了。毕业后,二人随家人来到中山发展,几十年来十分重视家风家教,养育一双儿女也十分争气。“近年来,中山打造了15分钟养老服务圈,身边的养老服务十分丰富。我在市民政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支持下,注册成立了中山市风华艺术团,常年开展公益演出,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退休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谭叔和吴阿姨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夫妻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记者 王云 摄
无独有偶,来自坦洲的吴阿姨是中山市非遗传承人、坦洲镇民歌协会副会长,2019年上过央视的大舞台表演咸水歌,在这场长者集体婚礼中却激动地忍不住哽咽。“我们相识于20世纪70年代,当年物质生活比较匮乏,婚礼也是比较简单。幸福的是,我遇到了一个支持我兴趣爱好的老公。我外出表演时,他帮我料理家务;我表演曲目,他帮我填词,体谅我支持我。”老伴谭叔说,在当年坦洲镇首届水上民歌大赛上,金斗桥边吴姨的一曲演唱让他一见钟情,坠入爱河,相濡以沫近半个世纪。“工作生活上相互补位,兴趣爱好上相互支持理解。”吴姨说,政府为老年人举办的这场集体婚礼很有心思,让他们重温了过去的点滴,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29对长者夫妇朗读金婚宣誓词,满满的仪式感。记者 王云 摄
活动上,市老龄办主任,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廖小康向全市老年朋友致以节日问候,向关心支持老龄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29对长者夫妇来参加集体婚礼。他们始终相濡以沫、携手同行,用行动诠释真爱,用责任守护家庭,为后辈树立了榜样。”廖小康致辞表示:“我们举办此次活动,就是要弘扬中华民族崇尚夫妻和睦、白头偕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希望通过他们的婚姻故事,让优良的家教家风传承下去,守护每个幸福‘小家’,共同构筑美好‘大家’。”
“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托起幸福晚年
充满爱和欢声笑语的长者集体婚礼活动只是今年“敬老月”系列活动的序曲。活动现场,市民政局、市委老干部局、市卫生健康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成员单位共同拉开我市2024年“敬老月”活动的序幕。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我市将以“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为主题,围绕强化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三大体系建设,组织开展涵盖关爱慰问、文化娱乐、健康义诊、志愿服务、权益保障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切实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让所有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每个家庭的心愿,也是全社会的美好愿景。近年来,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不断健全完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老年人精心提供全托、日托、助餐、保健康复、上门家政等全方位、多层次、一站式的服务保障。“15分钟养老服务圈”托起了老年人的幸福晚年,中山人每个月都在“敬老”“爱老”。
15分钟养老服务圈,长者们在家门口享受贴心的养老服务。图为博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长者们在上课。记者 王云 摄
在火炬开发区,家住凯茵新城叠翠园的王姨每天早上准时来到火炬开发区博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上课“报到”。一个多小时的课程后,“镶嵌”在居家养老中心的香山长者饭堂准时开饭。王阿姨和舞蹈课、乒乓球班放学的老人们一道,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无独有偶,东区街道胡婆婆每天都来到综养中心,有时与老友记玩玩桌游,有时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开展康复理疗,有时聆听政府、街道和社区举办的各类知识讲座,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晚年生活充实而意义。东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设有的康复室、舞蹈室、书画室、音乐室、烘焙室、长者饭堂等12个功能齐全的场室和各类社会资源,为长者提供着每天不重样的多元化养老服务项目。
遍布城乡的香山长者饭堂深受市民群众认可。图为香山长者饭堂桥岗社区服务点。记者 王云 摄
遍布城乡、村居的香山长者饭堂更是得到市民群众的广泛认可。今年8月,广东省民政厅在我市召开了全省深化“长者饭堂”建设工作推进会,充分肯定中山“长者饭堂”建设工作成效。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还积极打造医养结合、医育结合的“中山样板”,进一步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大力推动老年用品制造业企业发展,加强康养布局合作,努力打造高品质养老服务项目,不断提升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老年人在中山享受着越来越多的实惠和福祉。
以老年人为中心
加快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
“进入新时代,中山和全国一样,逐渐迈入老龄化社会,社会期待质量更高、结构更优的养老服务供给。”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市社会组织党委专职副书记吴苑菲说,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市民政局将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积极推动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提供更多普惠的养老服务,同时发展银发经济,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加快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中山市将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推动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记者 余兆宇 摄
一是推动全市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稳步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增加基本养老服务供给。
二是逐步健全长期护理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商业保险相衔接的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体系,不断满足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刚性需求。
三是加快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构建“预防、治疗、照护”三位一体的老年健康服务模式。加快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四是创新和丰富养老服务产业新模式与新业态。拓展旅居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养生养老等新型消费领域。提升科技助老水平。
五是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持续在政策环境惠老、居住环境适老、数字环境助老、法律环境护老等方面发力。发挥老年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爱幼育幼作用、在家教家风建设中的经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