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 全市民政

坚持“五个同向发力”,开创慈善事业发展新局面

信息来源:中山市民政局 发布日期:2024-11-08 分享:

  多年来,我市坚持政府主导、民间运作、行业发展、全民参与的慈善发展方针,坚持“五个同向发力”,鼓励公民、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形成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开创了慈善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坚持优化“顶层设计”与夯实基层基础同向发力。一是健全完善慈善事业政策法规体系。先后出台《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山市慈善事业促进办法》等制度,建立健全慈善工作组织协调机制,推动形成政府、慈善组织、企业、社会公众等各方力量工作合力。二是夯实基层慈善事业发展基础。创新打造慈善示范社区(村),构建“五社联动”慈善模式。2021年以来打造122个慈善示范社区(村)和28个社区(村)慈善主题社区公园。强化基层慈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在各镇街全面实施慈善超市示范点建设,增强基层慈善超市社会服务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截至目前,已建成23个慈善超市示范点。

  二、坚持强化政府救助与优化慈善帮扶同向发力。一是发挥政府救助主导和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公益慈善项目承接机制,推出 “爱心接力行、慈善传万家”等一批公益慈善对接项目。打造上线“同心互助·博爱帮扶”线上服务平台,统筹调度全市救助政策和服务资源供需对接,实现慈善资源供给与困难群众救助需求有效对接。二是推进慈善帮扶走深走实。市慈善总会联合市民政局打造“三大”帮扶中心,采用“政府专项资金+社会慈善资金” 运作模式,努力破解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难题。近三年来,共实施大病慈善救助6366人次916万元,向3939名学生发放助学金972.9万元,投入资金523.9万元完成困难家庭住房改造项目竣工验收61户。

  三、坚持做强做大品牌与创新探索项目同向发力。一是擦亮慈善品牌项目。连续36年元宵节举办慈善万人行活动,2023年共筹集社会认捐款物超过1.3亿元。打造“红心筹”“红心愿”“红公益”三大慈善平台。近三年,“红心筹”推出19个案例,收到线上捐款137万元;“红心愿” 共接收捐赠物资8.5万件,受惠困难群众8.3万人次;“红公益”博爱 100公益创投累计投入种子资金1221万元,支持公益服务项目1201个,直接服务群众超368.2万人次。二是挖掘创建基层慈善品牌。鼓励和指导各镇街结合实际创新探索慈善项目,如小榄镇开展“心愿速递——微心愿帮扶”“因病致困帮扶项目”“菊城·榄商助学”等慈善项目,共圆梦微心愿498个,助225人次渡过难关,资助学生38名共11.9万元;小榄镇商会通过广东省菊城公益基金会实施定向捐赠超1270万元。

  四、坚持发展慈善组织与培育慈善人才同向发力。一是推动社会组织和慈善组织健康发展。每年结合“双随机、一公开”“规范慈善财产投资活动专项行动”“阳光慈善”等开展全市慈善组织督导检查,检查率及合格率均达100%。积极探索新型慈善模式,推动慈善组织开展慈善信托业务,助力镇街开展特色体育项目、改善学校教学环境等,截至目前,全市已备案10宗慈善信托。二是提升慈善人才培育发展水平。探索联合高校开设公益慈善管理人才培训课程,开展“公益慈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构建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职业公益策划人和执行人,2024年已开展第一期高级研修班。

  五、坚持示范带动引领与正向激励表彰同向发力。一是推动本地“大企业”有力引领慈善发展。发动“大企业”在市慈善总会成立挂靠基金。2023年我市慈善捐赠收入总额4.34亿元,广泛用于扶贫济困、助学助医惠民工程、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等领域。二是建立慈善和志愿服务激励表彰制度。2020年建立中山市“慈善捐赠榜”和“慈善纪念章”表彰机制。全市累计颁发“慈善纪念章”企业(组织)168家次、个人84人次、项目40个,表彰捐赠企业(组织)1314家次、个人401名。落实志愿服务积分入户、积分入学制度,推动被授予慈善奖项的流动人员在入户、入学等方面享受积分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