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刚踏出校园大门,便义无反顾地投身最苦最累的基层一线;
他们,因为“助人自助”情怀,跨行投身一个全新的行业;
他们,凭着对专业的执着,坚守老本行,继续为困难群众服务;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拥有不用的教育背景、行业经验,而现在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双百社工”。他们带着情怀在2022年10月份加入了中山市东区街道双百“蓝”队伍,开始了社工“旅途”。双百社工坚守“三同”、“四大任务”工作理念,每天穿街走巷,用“脚”认真绘制社区资源图和民政对象分布图,做好东区街道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守护天使。
一、初出茅庐,勇于尝试。
“蓝精灵”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刚毕业的两位“00后蓝精灵”林泳仪、杨铭敏,是队伍里年龄最小的双百社工。刚开始入户的他们都需要鼓起勇气,而经过磨炼,现在每次走访,无论入户之路再迂回曲折、服务对象再难沟通,他们都灵活应对,耐心了解需求,为服务对象排忧解难。
主动发掘需求,实现首个“微心愿”。林泳仪每一次入户走访都十分用心,通过与服务对象交流,了解需求,积极链接资源,解决服务对象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她服务的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中,有一位92岁高龄的独居长者陈婆婆。第一次入户时,由于陈婆婆住在村里较偏僻位置,外村人难以找到,但林泳仪不怕艰难,几经波折终于找到了陈婆婆的家。经与恰巧探望陈婆婆的女儿沟通,得知陈婆婆感染新冠病毒康复后身体虚弱,曾在家中晕倒。通过排查居住环境,林泳仪发现其家中厕所为蹲厕且无扶手,存在安全隐患,便向其家属提出加装扶手的建议。家属同意后,林泳仪通过博爱商城的微心愿平台,为婆婆发布微心愿,成功链接到爱心扶手后,联动热心志愿者一起上门为婆婆安装扶手。陈婆婆对加装了扶手表示十分高兴,林泳仪为此心生满满的成就感。
耐心细致解答,成为群众“贴心人”。杨铭敏在生活里腼腆文静,在工作上主动认真。一次,她在社会工作站点办公,有一位满脸愁容的长者前来寻求帮助。他是一位退休美术老师,需要登录钉钉手机软件进行线上授课,但因为不会操作手机界面,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进度,他为此心急如焚。杨铭敏见状,立即帮着这位长者登录软件并加入绘画课群。技术性难题得到了及时解决,长者如释重负,他紧紧握住杨铭敏的手表达感谢之情。这是杨铭敏第一次能为社区群众解决问题,她深感自豪,对从事社会工作之路增添了一份信心。
聚沙成塔、聚流成河,每一次的尝试都为这两位“初生牛犊不怕苦”的社工小白奠定了华丽蜕变的坚实基础。
二、缘于情怀,忠于践行。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生命价值的最高表现形式便是对社会的奉献,用“小我”成就“大我”。刚转行的“蓝精灵”黄雅璐作为一名党员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用自己的行动坚守初心、践行使命。她一直相信,只要虚心学习,没有学不会的技能;只要砥砺奋进,没有干不好的事业。
挖掘首个“急难愁盼”,初尝予人玫瑰的芳香。在2022年底寒潮来临之际,黄雅璐在对所在社区的服务对象电访关怀慰问过程中发现一位独居长者低保户。长者表示其家中被子十分单薄,怕抵挡不了寒潮,黄雅璐闻讯马上链接物资。服务对象十分感动,特意致电表示感谢。首次实现“微心愿”给了她极大鼓舞,让她坚信社工的微妙发现能改变服务对象的生活,也更加坚定了她做好这份工作的信心。
三、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蓝精灵”队伍中,有一群社会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社工。他们乐于用自己的经验“传帮带”新入职同事,用专业的态度、细心的服务、不懈的坚持诠释着“社工人”应有姿态,不负韶华,为爱前行。
成为“传帮带”的好老师。资深社工曾庆男从社会工作专业毕业,从事社工行业已有7年,曾担任司法、民政社工,涉及矫正社会工作、老年人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等领域。自入职“双百”以来,他积极带领片区新人适应社工角色,耐心传授“社工秘籍”,手把手教导新人如何有针对性地给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服务。
2022年年底寒潮来袭,社工站点接到孤寡残疾对象求助,急需一批物资满足服务对象的防寒需求。见此,曾庆男在上级部门组织下积极统筹社区资源,为服务对象申请到防寒物资,让服务对象过个温暖年。
在链接资源过程中,他从服务对象一张棉被的需求出发,与搭档新人研讨,引领新人如何发现服务对象在情感、生活等方面需求,帮助新人通过多维度思考,掌握服务技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个性化服务,提升服务水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曾庆男用行动践行了社工的互助精神,是“双百”社工团队学习的好榜样。
链接“不一样”的志愿者。资深社工蔡焕榆是社工专业出身,从事社会工作已有8个年头,曾在所就职的社工站担任副主任、组长、片区长,是一名资历深厚的前辈。她与爱人是同窗,毕业后曾就职同一家社工机构。他们因“爱”相遇,因“爱”坚守,更是因“爱”共同钟情于慈善。
每一次入户,总能看见“双百”蓝和“志愿”红的黄金搭档,而这位“志愿”红马甲正是她的爱人。由于她的爱人也是社工专业出身,深知“助人自助”的厚重意义,于是选择无条件地支持蔡焕榆的工作,他总在下班后骑着摩托车与蔡焕榆穿梭于大街小巷,为困难群众入户安装爱心扶手、及时送上防寒物资等。
在蔡焕榆服务的片区,有一位高龄独居长者行动不便,其外嫁女儿向社工寻求帮助,蔡焕榆立即入户了解情况,通过观察其居家环境,发现长者需要安装扶手、申请关爱铃、更换拐杖。“一蓝一红”黄金搭档马上给服务对象提供暖心服务。蔡焕榆链接资源、准备物资,她的爱人冲锋在前,扛起入户安装的重任,默契的配合让服务对象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坚守“双百蓝”的专业事。资深社工张丽敏,社工专业出身,从事社会工作服务行业已7个年头。在这7年岁月里,她是孤寡老人的“贴心女儿”,是困难群众的“田螺姑娘”,更是特殊群体的“守护天使”。她用专业知识筑起“爱”的城墙,用心用情暖人心。在张丽敏的服务片区有一位二级智力残疾人小陈,年幼时父亲因病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小陈在康园中心工疗站无心工作,嫌弃工资低、无发展,以各种借口拒绝返岗,在家沉迷游戏,无所事事。经社区转介,张丽敏跟进小陈的个案。她运用任务中心理论模式,与小陈共同制定职业能力提升计划,以其兴趣入手,鼓励小陈学习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在每月两次的个案面谈中探讨任务完成情况;同时,张丽敏通过为小陈链接残疾人就业知识能力培训、电脑使用技巧培训,不断提高小陈的就业能力,逐步引导他走出家门,走向社会。
俗话说“英雄莫问出处”,尽管他们在加入“双百社工”大家庭之前的经历各不相同,但是命运让他们相遇、成为战友,那是一种缘分,更是一份使命。“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将带领“双百社工”这支队伍走得更深、更远、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