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板芙镇大力实施社会救助工程,依托“众帮共扶”机制,不断延伸关爱服务触角,健全分层分类救助体系,使弱有众扶、难有众帮、困有众助。截至目前,全镇各类困难对象均已实现台账化管理,定期享受补助或探访等服务,基本民生保障网进一步织密扎牢。
一、集成帮扶资源,变“独角戏”为“大合唱”
建立“众帮共扶”协商机制,成立民政部门统筹、各部门和社区工作人员参与的工作小组,集成覆盖基本生活、教育、住房、医疗、就业、心灵慰藉、家庭支持网络等多形式、多方面的综合救助政策库,夯实救助帮扶基础。积极引入社会慈善力量,发动爱心企业、爱心机构和组织解决群众突发性、急迫性困难。2023年以来,通过链接板芙商会、广东狮子会和爱心企业为9名困难群众提供住房、医疗、就业等慈善救助。推行党员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制度,党员利用驻村日、节假日定期入户开展探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目前累计帮助群众完成“微心愿”近700个。
二、完善信息系统,变“线下跑”为“线上查”
健全困难群众基础数据,从健康状况、自理能力、教育状况、经济收入等多维度识别困难群体。建立救助业务交叉变量工作法,形成涵盖困难群体各方面数据指标的《社会救助业务变量情况一览表》,提升救助精准性。探索数字化、智能化赋能救助模式,建设集服务对象档案管理、走访定位、资金管理、捐赠管理、政策指引等功能于一体的“众帮共扶”信息化系统。系统建成后,走访人员可对走访对象的收支、财产、健康、就业等信息实行“随入户、随采集、随录入”,实现民政服务对象信息化管理、走访数据可视化。
三、优化服务方式,变“被动等”为“主动谋”
板芙镇在全市率先将困难对象主动发现和关爱探访纳入网格管理,建立“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结果反馈”的“一条链”工作闭环,推动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工作落实落地。截至目前,板芙镇主动发现并救助困难群众21人次,主动救助比例达50%以上。按照“兜底对象、边缘困难、特殊情形”划分“三级”服务圈,为不同情况的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救助服务。此外,分片区设置5个“双百社工”点,推出事务岗+服务岗社工“双向联动”的服务,以“首问负责、全程跟进”的模式,为困难群众提供救助申请全流程跟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