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 >镇街民政

东区街道实现社区议事厅全覆盖

信息来源:东区街道公共服务办 发布日期:2023-07-11 分享: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社区协商,实现50%以上城市社区和70%以上农村社区建成议事厅。为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市民政局印发了《中山市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工作实施方案》,并召开了全市推进会,周密部署开展该项工作,推进村级议事协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各镇街按照市的部署积极探索创新,涌现出一批先进典范。其中,东区街道就是先行先试的一员,目前,街道各社区均已建成了议事厅,在社区协商工作中取得扎实的成效。

  搭平台,建立“特色”“议事厅”

  为推进社区民主协商制度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街道公共服务办统筹协调,制定《东区街道推进社区协商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各社区搭建协商平台,把握“协商主体”新定位,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把握“协商内容”新内涵,厘清协商边界点;把握“凝聚共识”新职能,创新协商载体。桥岗社区因地制宜搭建起“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共同参与、共同协商、共同治理的“四方平台”;花苑社区以共建共驻单位+居民代表组成的“红心共治议事厅”“人大代表议事厅”“金点子议事厅”等一批共治议事厅、夏洋社区搭建“睦邻议事厅”、东裕社区搭建“红心商企议事厅”等。其中,东裕社区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由东裕社区党委联合大东裕商圈内的企业党支部打造“红心商企议事厅”,实现社区党委与商圈内各党支部共商共建治理,以提高红心商企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的,为商圈企业表达利益诉求提供平台,建立议事共商、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文化共塑机制,同时,助推商圈党建工作高效开展。此外,各社区同时推动居民参与榕树头议事、小板凳议事等模式。通过社区协商,聚民智、议民事,逐一解决居民群众的诉求,覆盖惠及居民群众8万余人。

  建机制,优化社区治理格局

  依托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通过建立健全民主协商程序机制、上下信息畅通机制、民主协商监督机制等,立足社区实际情况,聚焦重点工程、重大事项、涉及较多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细化类别,由不同主体和部门协商维护群众利益,提高居民参与积极性,真正做到民事民议。各社区针对老旧小区公共设施建设、旧楼加装电梯、外墙剥落、路灯不亮、老旧小区化粪池堵塞等民生问题,与100多个共建单位开列双向“资源清单”200余项、“需求清单”100余项、“服务清单”100余项。为居民更换595楼梯梯灯、为幼儿园安装减速带、升级消防安全系统、改造儿童区域、完成管道铺设等民生项目70余个。

  定程序,破解社区热点难题

  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完善协商程序,引导群众有序参与,聚焦“提、议、决、办、评”五个节点,形成问题提出、分析、解决的闭环流程。以群众满意为导向,将群众的意见和诉求汇集成改进各方面工作的“金点子”,破解了一道道社会治理难题。通过民主协商,合力解决业委会换届选举、垃圾屋升级改造、商圈交通秩序整治、老旧小区微改造等200余项难题。其中桥岗社区“朗晴假日”小区通过议事协商,2022年接获的居民投诉量较上年度同比下降50%。

  聚民意,促进社区邻里和睦

  社区党组织引领网格员、楼栋长、驻点团队等多方力量,察民情、会民意,定期走访居民群众收集意见建议和发现矛盾问题,发动居民代表深入居民群众,通过业委会成员收集和反馈业主信息,了解群众的诉求,每个星期整理汇总、分类登记,让社区居委会更全面了解、获取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对反映的问题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整理形成议事议题,确保社区事务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应对,聚力打造良性互动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通过社区沟通群、老年人服务群收集社情民意,依托党群服务阵地打造“邻里”服务圈,提供老年娱乐、青年交友、便民服务、红色宣讲、业务代办等服务,各类活动覆盖惠及街道各类居民,形成了小区互帮互助、和睦友善的邻里关系,促进了社区邻里一家亲。

  接下来,东区街道将继续健全各项协商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进一步提高组织开展协商的能力和水平,营造全街道关心、支持、参与社区协商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