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水平,凝聚党员群众力量,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推动形成党领导下“党员群众同心 共治共建家园”的社会治理格局,黄圃镇创新基层议事模式,以问题和群众需求为导向,扎实推进村(社区)“红心”议事协商工作制度建设,探索基层治理新格局,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家门口议事,让治理“新”起来
一是搭建议事协商新平台,利用横档公园、婆仔山公园等群众比较喜欢聚集的公共场所设立“红心”议事亭,通过线上线下收集村民意见建议,确定议题后由该事项分管“两委”干部主持召开会议,跟进决议事项落实,开展全过程管理。
二是坚持以方便群众为原则,不固定场所、人员,根据协商内容选择在街巷、田间地头、农户庭院、项目现场开展协商。
三是坚持问计于民,围绕群众关注度高的民生项目,先后围绕横档公园美化建设、创业路沿线环境整治、渔业街“四小园”等事项开展了16期“红心”议事协商活动,一些群众最期盼、最关切的“揪心事”“烦心事”得到了及时解决。
二、围绕“议什么、谁来议、怎么议、谁落实”推进“红心”议事制度建设
一是围绕“议什么”,着力明晰议事内容。聚焦群众所需所盼,把“话筒”交给群众,结合低效工业园改造、美丽乡村建设、不达标水体治理工作落地施工等市镇重点工作,围绕基础设施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矛盾纠纷化解等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10类事项列为议事重点,将群众关心的兴修道路、亮化绿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事项均列入议事清单。
二是围绕“谁来议”,着力明确协商主体。提出“13+X”的人员组成结构协商主体,基层政府、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村(居)民小组、当地户籍居民、外来建设者、出租屋业主租户等均纳入范围。重点吸纳威望高、办事公道的老党员、老干部、热心群众代表等人员参与。
三是围绕“怎么议”,着力规范议事流程。“红心”议事协商围绕“听民意、谋思路、定举措、出实效”等关键环节,明确议题确定、召开会议、审定议案、落实议案四步流程。坚持以方便群众为原则,贴近百姓建立阵地,采用会议、书面、网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根据协商内容选择多种场所就地开展。
四是围绕“谁落实”,着力推动落地见效。党员干部向村(居)民介绍项目详情、政策依据、发展前景,村(居)民向党员干部提出利益诉求、担心疑虑,在交流中打通痛点、堵点,最终赢得群众理解支持,实现项目建设共商共议共建共享。同时,《制度》明确将议事决议落实推进情况纳入村(社区)重点工作内容,确保议定事项落细落实。
“红心”议事协商制度不仅为村(居)民提供了表达诉求的平台,同时也为村(居)民提供了化解矛盾,参与、知情、监督、解决问题的平台,真正做到服务村(居)民“零距离”,更好地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关切在一线回应、矛盾在一线调处、议题在一线协商、服务在一线展开。制度实施以来,各村(社区)共开展“红心”议事协商16场,收集意见建议6大类108条,解决群众关心的停车难、通道堵、飞线乱、河道塞等“揪心事”“烦心事”8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