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 >镇街民政

经验交流 | 火炬开发区:以“五有”为抓手,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民生答卷

信息来源:火炬开发区公共服务办 发布日期:2024-03-25 分享:

  火炬开发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五有”为抓手,持续强化民政兜底保障和社会服务职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民生答卷。2023年全区投入4695.75万元(含残联2728.8万元)用于民政事业的发展,为“百千万工程”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坚持弱有所扶,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建立困难群众分类关爱服务长效机制,组建“街道、社区、社工”三级关爱服务队伍,开展结对帮扶及巡访工作,将困难群众“依申请救助”转变为“主动发现救助”,兜实民生底线。2023年,累计走访困难及特殊群体3423人次,开展主动救助342人次,累计帮扶困难群众及流浪乞讨人员291人次,解决困难群众需求362起。发放双低家庭、特困供养人员、临时困难救助等特殊群体补助、救助金5680人次,合计461.48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12757人次,合计1334.5万元,实现弱有所扶、困有所助、难有所帮,积极增进民生福祉。

  二、聚力幼有所护,强化儿童关爱保护。以“四个靠前”服务手法,护卫未成年健康成长。一是阵地建设靠前。设置“1+1+7+24”服务网,打造全区未成年人保护服务阵地,建立1个未保站,1个未成年人临时庇护点,7个未保服务点,并开设24小时未成年人保护服务热线,常态化关注未成年人身心状况。二是普法服务靠前。积极对接区妇联、教体、团委、司法、公安组建普法及服务队,定期深入社区、深入前线开展服务。2023年开展服务活动28场,服务近2600人次。三是维权救助靠前。在服务网点及34个小区安装未成年保护“小信箱”,并联合学校和社区,以电话关心随访和入户走访的方式,及时发现及开展个案帮扶工作。2023年跟进困境儿童503人次,开展个案帮扶40个。为多名困境儿童对接微心愿,并为10名低保儿童、散居孤儿成功申请助学金。四是专业指导靠前。结合区内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需要,定期前置开展服务培训及专业指导,提升基层儿童工作人员服务能力,努力打造一支作风正、专业硬的未成年保护队伍,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三、围绕老有颐养,创新发展养老服务。2023年我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获市民政局“综合居家养老服务中期评估”第一名;博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获中山市“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示范点;健康花城“物业+养老服务”服务纳入我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并获市级评估验收第二名;近三年我区社区养老服务在市民政局评估中均获优秀等级。为积极回应社区老年人养老需求的新变化,近年来,我区重点推动养老服务从“有”到“优”发展,开展普惠多元、公平可及、便民高效的养老服务一是优化高龄补贴标准。火炬开发区高龄津贴发放标准为80-89周岁200元/人/月;90-99周岁300元/人/月;100周岁以上800元/人/月。80-99周岁每个阶段比市标准提高100元/人/月;100周岁以上提高500元/人/月。2023年全年发放老年人高龄津贴18,617人次407.21万元。二是优化助餐方式。采用三级助餐网络,建立24个助餐点,将助餐服务覆盖到社区、到村、到家,日均就餐长者达1115人次,年度助餐超25万餐次。三是创新机构养老。在以往颐康养老“公建公营”基础上,以“医养结合”及“社区嵌入式养老”的方式,引入爱达康养老服务中心及联富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床位供给,实现养老方式按需选择。四是创建示范,优化服务。以服务示范创建工作为抓手,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及优化。

  四、保障逝有所安,推动殡葬事业改革。围绕建设具有中山特色的殡葬总体目标,大力推进我区殡葬事业改革发展一是抓好惠民殡葬,推进殡葬改革。积极宣传殡葬政策,突出殡葬基本公共服务公益属性,有效减轻群众负担。2023年投入126万元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仙鹤园维护修缮及管理,服务18万人次,累计安放10076盅骨灰塔。二是抓好文明殡葬,倡导社会新风。成立7个社区级红白理事会,实现100%覆盖。开展多样化移风易俗宣传活动。三是抓好法治殡葬,改革丧葬陋习。贯彻落实殡葬专项整治工作,强化殡葬领域监督管理,完成率达100%。四是抓好智慧殡葬,推进信息化发展。依托省殡葬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完善区公益性安葬(放)设施建设信息,实现信息数据省、市、镇街互联互通,共享共用。

  五、突出社有善治,加强基层社会治理。2023年,我区社区社会组织张家边社区红旗志愿服务队《关怀老龄退役军人,化解社区矛盾》参与社区治理服务案例,被评为“广东省社区社会组织10个典型案例之一”,张家边社区的“114社区协商机制”也被选为中山市2023年度城乡社区协商优秀创新案例。一是创建慈善示范,传播慈善理念。高度重视慈善社区创建工作,发展社区(村)慈善组织,规范社区(村)慈善公益活动。截至2023年,我区7个社区均获慈善示范社区,并创建2个慈善示范公园。二是孵化培育,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制定社会组织扶持发展方案,积极推动社区组织培育发展,现有备案组织170个。通过公益创投方式,带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及服务。2023年开展公益活动80场。三是建立社区协商机制,持续完善社区治理。出台社区协商工作实施方案,全区共建成“暖心议事厅”“共融议事厅”“红色议事厅”“榕树下”等居民议事厅13个,实现社区居民议事厅100%覆盖,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