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 >镇街民政

慈善超市②|中山西区:引入社会化运营,增强造血功能

信息来源:南方+ 发布日期:2024-11-15 分享:

  传统的慈善超市,商品来源多为社会捐赠,销售收入在扣掉运营成本后用于慈善公益。发展到后来,传统慈善超市逐渐出现物资匮乏、单一,捐助和需求不匹配等问题。

  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去年8月以来,中山市民政局结合省民政厅的部署要求,分步推进各镇街慈善超市示范点建设工作。今年,该项工作还纳入了市十件民生实事“加强困难群体生活帮扶”的工作任务。各镇街高度重视,加快工作部署推进,探索出不少有效经验,取得一定的工作成效。如西区街道引入社会化运营,进一步增强慈善超市社会服务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福源超市是西区街道首家示范性慈善超市。今年3月,该慈善超市搬迁到了西苑社区蓝波湾小区附近,场地更大,经营内容更丰富。新门店除代售西区街道社区康园中心残疾人制作的手提包等手工艺品外,还面向社会经营,为公益慈善基金注入涓涓细流。慈善超市的社会化运作,实现资金供给和公益服务双向驱动,吸引社会力量加入爱心阵营,带动更多的企业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截至目前,西区街道慈善超市通过接收社会捐赠已募捐价值超7万元的款物,用于帮助困难群体改善生活质量。

福源超市是西区街道首家示范性慈善超市。

福源超市是西区街道首家示范性慈善超市。

线上让利,线下打折

慈善超市助力公益事业发展

  西区街道公共服务办主任何燕莉表示,以往慈善超市经营模式比较传统,就是放一些货架,销售社会捐助的物资,初衷虽好,但运营效率较低。

  “为提高慈善超市的造血功能,我们探索公益救助新模式,通过引入社会化运营,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何燕莉介绍,慈善超市采用社会化运作的模式,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志愿者、社会慈善力量多联共治,以爱心消费、旧物捐赠、慈善义卖、市场反哺等方式,统筹慈善资源,帮扶困难群体,促进社区循环经济,为创新社会治理和促进慈善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慈善超市里,生鲜、日用品等自营商品货架摆放与一般超市没什么区别。明显不同的,是超市里面设置了公益慈善文化宣传区、捐赠物品义卖区和残疾人手工艺品销售区等区域。

  在残疾人手工艺品销售区,陈列着香皂、编织品、十字绣等许多精致的手工作品,其中不少是来自西区街道社区康园中心残障人士的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在慈善超市展示售卖,销售收入将直接用于残疾人公益事业。

  “超市的自营商品分为‘线上+线下’两种经营模式。”慈善超市运营负责人、中山市福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付日科介绍,线下店自营商品对辖区户籍双低、特困等民政兜底对象,残疾人,退役军人等群体提供7-9折优惠,符合条件的消费者只要出示相关证件,在结账时就可以直接享受优惠。群众通过“西区街道慈善超市”小程序还可以在线上店购买商品,线上店总销售额的2%将捐赠至西区街道红十字会,定向用于西区街道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截至目前,线上销售平台直销商已有上百家企业加入,线上营业额超14万元。

  线下针对个别群体提供打折优惠,线上销售额让利2%,这样的经营模式,慈善超市是否有经营成本压力?

  “让利不等于无盈利,主要是薄利多销。”付日科表示,蓝波湾小区附近居民日常购买生鲜食品,一般都是到距离小区最近的这家慈善超市购买,否则就只能去几公里外的市场。慈善超市地理位置好,便利居民日常购物,再加上时不时开展的优惠活动,以及慈善性质的加持,使得这家慈善超市越来越受附近居民的欢迎。

  超市里,小区住户张姨边聊天边挑选着蔬菜:“这里有政府主导,生鲜价格也比较实惠,我们买菜相当于做公益,买得放心又开心。”付日科说:“刚开业时每天人流量约100人次,随着口碑越来越好,现在日流量约300人次,越来越多的居民来光顾。”

慈善超市内摆放的各式生鲜。

慈善超市内摆放的各式生鲜。

  超市的一角专门设置了洁柔专区。西区街道公共服务办工作人员黄泳津表示,西区街道为慈善超市引入本土企业,帮助慈善超市通过内部采购价购入商品。比如慈善超市通过西区街道和洁柔取得联系,批发的生活用纸省去经销商环节,进货价格会低一些,就有更大的让利空间。此举为辖区内名优企业和产品提供了另一条销售途径,在满足企业保持适当盈利的同时,也让企业参与公益和慈善超市的让利,市场化与公益化有机融合发展,相得益彰。

提供志愿服务,接收社会捐赠

慈善超市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更多活力

  “中山市‘同心互助 博爱帮扶’平台捐赠米、面、卷纸等物资折合人民币2636元”“中山文化产业促进会捐赠13户微心愿物资折合人民币6000元”……慈善超市里的墙上,张贴着爱心公益单位捐赠公示。一条又一条记录,让无数颗爱心汇成爱的海洋。

  “这些爱心单位捐赠的物资,将用于西区街道各项帮扶活动,比如刚过去不久的重阳节,入户探访老人的物资就是由爱心单位捐赠的。慈善超市为接收社会捐赠提供了又一个平台。”黄泳津表示,为更好地推进慈善超市示范点建设,西区街道公共服务办和相关社区高效联动,经过前期摸排、走访调研,以及有关各方的高效商讨,最终确定由中山市福源食品有限公司运营慈善超市,通过市场化运营反哺街道公益慈善事业健康积极发展。同时,西区街道赋予慈善超市接收社会捐赠、志愿服务、慈善服务等功能,丰富慈善超市服务清单,不断夯实西区街道公益慈善事业基础。

  除了接收社会捐赠,志愿服务也是该慈善超市提供的其中一项服务。如福源志愿服务队在西区街道公服办进行了社区社会组织备案,该志愿服务队的大多数队员都是这家慈善超市的店员,后来西苑社区居民也参与进来,志愿者骨干多达40人。他们经常参加社区的志愿活动,入户探访困难群众等。

  西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黄美棋介绍:“起初这里只有两三个志愿者,慢慢地不少退休居民也加入了进来,慈善超市成了挖掘社区志愿者服务力量的重要切入口。”

  慈善超市不断挖掘社区志愿者服务力量,畅通志愿服务供需对接的渠道,呼吁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一起参与公益,把助困、助老、助残等各项服务延伸到公众日常生活。通过普及慈善意识,传播慈善文化,慈善超市积极营造“人人可慈善、人人做慈善”的良好社会氛围。

  今年以来,该慈善超市组织志愿服务、慈善服务等不同形式的服务和活动约30场次,如协助长者饭堂老人就餐服务、参与走访慰问、协助街道及属地社区开展慈善主题活动等,参加志愿服务超400人次。

爱心服务剪影。

爱心服务剪影。

  接下来,西区街道将把慈善超市打造成基层公益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形成人人参与、互助共助的氛围,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的活力。在探索慈善超市示范点建设的基础上,复制这一模式,让社区居民可以就近奉献爱心,让困难群众得到更加便捷实惠的服务。

  何燕莉表示,下一步,慈善超市还将联动街道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打造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鼓励支持退役军人参与慈善超市经营,让慈善超市进入更多社区,走进更多家庭,关爱更多困难群体。

  “慈善超市,有爱的超市”“期望西区的公益事业发展越来越好”……慈善超市里心愿墙上,居民们写的便利贴,寄托着他们对西区街道公益事业的美好愿景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