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养老服务关乎老年人及其家庭福祉,是民生保障体系最重要的内容之一。2023年,“促进老年人健康养老项目”纳入中山市民生实事。市、镇(街)民政部门聚焦老年人就近就便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持续推动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完善功能设施、健全服务内容、优化服务供给、提升服务水平,实现养老服务从“有”到“优”,老年人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中山民政”微信公众号推出“民生实事·健康养老”专栏,精选部分镇(街)的好经验、好做法,展示民生实事“成绩单”。
“就是这儿,疼的时候完全走不了路,为此我还坐了半年的轮椅。”掀起裤脚,手指着膝盖,80岁的林姨说起她那疼痛的经历,依旧犯怵。“还是这里好,离家近,免费理疗,不用手术,通过针灸,现在我的膝盖不肿了,没那么痛了,每天都能走好一会路。”
这里是中山市南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9月12日上午,林姨坐在康复理疗室里,谈起她的理疗经历,笑容满面。
林姨是享受南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一站式”养老服务的其中一位老人。去年6月,该中心经过升级改造正式投入使用,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采用“阵地服务+上门服务”相结合的模式为辖区内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配餐、医疗康复、精神慰藉、文化娱乐、日(全)托养、养老需求评估等“一站式”养老服务。目前,每月到该中心享受服务的老人约为1800人次。
经典歌曲练习班。
活化阵地,满足老人康乐需求
康复理疗室里,有2张理疗床、2张按摩椅和数张沙发椅。每逢周二、周三上午,中心都会开展助医活动,附近一些有需要的老人会到这里享受定点康复理疗服务。
林姨的膝盖,早在2006年就出现问题,在外面的医院看了几次病,离家远又要花钱。现在,自从她发现到中心理疗很有效果后,她已经连续4个月坚持到中心理疗,几乎每周来一次。“我的肩周炎也是在这里理疗的,现在完全不痛了。”林姨笑着说,到这里除了理疗,还认识了好多新朋友。“我在这里唱歌、写书法、下棋,还介绍了许多朋友过来,一起享受老年生活。”
南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主任罗香清介绍,该中心除了联合南区医院开展定点理疗服务,还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开展上门家庭病床服务,包括推拿、测血糖、测血压等。另外,还整合第三方机构的资源开展陪诊、代购等服务。
这仅仅是其中一个服务项目。为满足南区街道老人健康养老的需求,该中心探索出了“6+2+N”的阵地服务模式、“4+2+N”的上门服务模式。
中心根据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及建议,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探索出了“6+2+N”的阵地服务模式。“6”是指中心配备了午间休息室、康复理疗室、休闲娱乐室、K歌室、书法茶艺室及长者饭堂,恒常地开展6项基础服务;“2”是指搭建了志愿者队伍培育和社会资源整合2个平台;“N”是指恒常地开展健康讲座、防骗反诈、能力培训、兴趣爱好等N项康乐性主题活动,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康乐性需求。
一位老人在该中心进行康复理疗。
走进中心,老友记K房总是传来阵阵歌声,许多老年朋友喜欢在这里欢唱。比如雷姨,就很喜欢到这里K歌。今年59岁的雷姨,此前从事财务工作,退休后喜欢到中心放松身心,每周大概来两三次。老年人的需求有时很简单。雷姨说:“社工很热情,这里有空调,喝水方便,有场所供娱乐放松,还是公益免费的,我很喜欢来这里,也结识了许多新朋友。”
当天,该中心还举办了“记录美好”长者手机摄影活动,不少老人学习到手机摄影知识,十分开心。今年以来,该中心通过“康乐+公益”的方式,已开展交际舞、防诈骗、手机摄影等公益课堂,供老年人报名学习。
一年来,透过康乐活动、组织培育、定点康复助医等服务契机,该中心邀请老年人以及社团组织等到中心参与活动,享受服务;并且利用现有的阵地开展乒乓球比赛、K歌友谊赛等品牌服务活动,已累计开展阵地活动服务100余场次,服务人次超过8500人次,很好地提高了中心的知晓度和到站率。
服务上门,盘活资源齐助老
“目前,我们已经为9户老人提供助餐上门服务、为5户老人提供助洁服务,为6户老人提供上门助医服务等,旨在回应困难孤寡、残疾失能以及普通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切实解决养老服务难题。”谈及该中心的上门服务情况,罗香清对基本数据十分清楚。
中心根据相关政策要求和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开展上门服务,探索出“4+2+N”的上门服务模式。“4”是指开展助洁、助餐、助医、助安4项居家上门服务;“2”是指开展定期巡访、个案辅导2项专业社工服务;“N”是指“定制式服务”,根据老人的需要设计相应的上门服务,例如微心愿行动、上门过节、上门庆生等。
“困难老人无法完成居室清洁,我们定期上门清洁;兜底困难老人做饭难,我们送餐上门;有需要就医服务的兜底老人,我们送药上门、陪诊;居家有安全隐患如危房、线路隐患排查等,我们多方联动进行适老化改造。”罗香清介绍,该中心针对政府兜底老人以及特困老人,每月定期巡访约200户;一些独居、孤寡、空巢老年人,中心还会上门开展心理辅导、情感慰藉,预防严重心理问题的发生。中心还会开展春节、中秋节慰问探访、满足老人微心愿等系列入户活动。
助安适老化改造服务。
如此多的服务项目,只有整合资源,才能提供健康养老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心已经搭建3个“资源整合”平台,分别是侧重心理情绪关怀的“社义联动·扶老助困”恒常探访活动平台、侧重物质帮扶的南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捐助站点平台和其他帮扶的“展新风·齐助老”公益服务平台。今年以来,平台累计整合物资、师资、医资和现金等社会资源,折合人民币累计14.6万元,服务老年人约3560人次,盘活社会资源,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和个别化需求。
目前,中心社工只有7人,如何保障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重点在2支队伍:南区街道三色长者义工队、南区街道兜底服务联络员队伍。三色长者义工队主要服务普通的老年人,比如协助开展康乐活动、恒常探访老人活动等;兜底服务联络员队伍主要服务辖区内的困难老年人。两支队伍共计110人左右。
“义工相当于志愿者,每开展一次助老活动,报名参与的人不同,难以与老人间形成长久稳定的联系。”2019年,罗香清开始思考如何打造更加稳定的服务队伍。在参考网格化管理的模式下,兜底服务联络员队伍应运而生。“他们就像我们社工服务末端的触角,可更加精准实现兜底老年人的需求,实现村(社区)全覆盖。他们在村里,在有需求的老年人身边。”
不同于普通的志愿者,兜底服务联络员重点关注其所在村居的兜底老人,日常与老人们维持联系。“我们社工的人力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很难时刻都关注到每一个兜底老人。而兜底服务联络员与老人居住在同个地方,方言相同,彼此熟悉有话题,能更好地了解老人的需求。”比如兜底服务联络员出门买菜,经过老人家门口,就可以谈谈心,发现诉求。相比社工定期巡访,兜底服务联络员更能在生活中发现老人的困难,起到精细化补位作用。疫情防控期间,由于一些村居社工很难进入,兜底服务联络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罗香清说:“老人有所求,我们有所应,这是我们的目标。未来,将会按照‘三步走’的计划推进中心整体服务的开展。在阵地服务方面将会按照:恒常化、品牌化和自主化的路线开展各类康娱服务;在上门服务方面将会按照:多样化、标准化和常态化的路线开展各类居家服务,旨在将中心建设成为更加完善的‘一站式’养老服务中心。”
南区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南区街道将紧紧围绕建设成为“一站式”养老服务中心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深化“阵地服务+上门服务”相结合服务模式,坚持“兜底+发展”“免费+自费”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中心的建设,筑牢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推进南区街道养老服务稳步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