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无党派人士:
你们提出的《关于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建设高品质促和谐社区邻里中心的建议》(第125100号)提案收悉,经综合市委组织部、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国资委、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对提案内容的总体表态
提案强调了探索创新社区治理的方式方法的重要性,指出了当前我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很有见地,思路开阔,所举上海、杭州和宁波等城市的例子对我们工作很有借鉴作用,对提升我市城乡社区治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接下来,我局将联合会办单位,积极采纳提案内容,加紧调研,探索打造“1+N+X”社区邻里中心,构建便民惠民利民生活圈。
二、对提案内容的归纳分析
提案分析了当前我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存在功能单一、社区服务覆盖面积半径太大、社区设施不够完善集中等问题,建议启动我市邻里中心的规划研究,出台建设有关实施意见,以邻里中心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提高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培育管理运营团队和人才,发挥社会力量协同作用,增强社区信息化应用能力,逐步打造“党建引领、社会协同、全员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三、对提案内容的采纳情况
(一)关于启动“邻里中心”规划及组织实施规范性文件的建议
1、修订完善《中山市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目前,市自然资源局正在修订《中山市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2020版)(下称《技术标准》),我市公共服务设施以行政管理体系为引导,形成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服务和基层社区服务的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公共服务设施按照使用功能分为管理服务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体育设施、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社会福利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七类,并按市级、组团(区)级、镇(街)级、社区级、小区级五级配置。其中,《技术标准》对镇(街)级、社区级和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提出了宜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相关引导,并按照下表分层级管理,即提出了十五分钟、十分钟生活圈的概念。但同时,也初步提出了小区级宜按照邻里中心理念集中布置的引导要求。
2、分批推进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根据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市城市更新局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了镇街改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方案相关工作,积极探讨邻里中心建设方案,从邻里中心概念入手,结合中山实际,对全市选址情况进行摸查,初步完成石岐街道悦来城、南区汽修场等5个试点选址及建设方案的框架,制定了《中山市社区邻里中心发展规划》,于2019年11月提请市政府审定《中山市老旧小区邻里中心建设方案》(下称《建设方案》)。2020年7月,市政府对《建设方案》给出批示意见,因老旧小区范围普遍存在交通拥堵、停车车位严重不足等问题,邻里中心难以单独选址,且老旧小区现有党群服务中心公共服务设施能提供基本邻里服务。为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不再单独选点建设邻里中心,后续通过完善、合理利用老旧小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提供邻里中心服务。2020年10月,按照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市城市更新局组织编制了《中山市老旧小区2021—2025年改造规划》,筛选满足条件的老旧小区86个,按照“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分2021年、2021-2023年、2021-2025年三个阶段推进我市老旧小区改造。今年,我市在中心城区全面启动莲峰新村、莲柏新村、塘基巷等15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改造内容为外立面改造、停车场设施改造、小区路面及绿化改造、消防设施改造、通信线路调整等。目前相关改造方案已编制完成,部分小区已经开工。下一步,在第二、第三阶段改造中,我市将根据老旧小区改造规划,补齐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关于以邻里中心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有效发挥基层政府主导作用,注重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础作用,培育并发挥社会力量协同推进,逐步打造“党建引领、社会协同、全员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建议
1、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城乡社区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社区党组织对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2020年,出台《关于加强村(社区)党组织全面领导的若干举措》,建立社区各类基层组织向社区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凡属社区重要问题由党组织讨论和决定并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报告。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和居务监督委员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兜底管理辖区内小微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组织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在维护国家安全、政治安全,巩固基层政权、加强社会治理,化解矛盾纠纷、排查治安隐患中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广大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加强对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和辖区内各类组织的领导。推动居民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党员负责人交叉任职、分工协作,强化社区党组织领导地位,实现社区管理服务一体化。印发《关于加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经费保障力度的通知》,从2020年起,按每村(社区)10万元/年的标准设立村(社区)办公经费补助资金,按每村(社区)6万元/年的标准设立村(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等等。
2、持续推进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党群服务向新型社区、商圈、园区覆盖。针对村(社区)牌子过多、资源整合不强、阵地作用和服务功能弱化等问题,我市以东区、横栏等4个镇街、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试点,统筹推进全市313个党群服务中心的升级改造。在整合21个部门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全市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指引(试行)》,明确实体化、功能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的建设要求,突出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和共治功能,打造中山版的“共建共治”模范阵地。在服务规范上,统一标识、外观、挂牌、制度,工作人员统一服装、仪表,展示良好形象。在服务手段上,探索设置“一屏一机一站点一系统”,不断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除提供各部门下沉的各项公共服务外,还通过党员包楼包户、深入摸排等方式了解群众的真正需求,个性化提供会议场所、学习资源、家政维修、理发、健身、快递等50多项便民服务。设置有青年之家、云图书角、烘焙区、书画曲艺活动室等,满足各年龄段人群的不同需求。党群服务中心在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各领域党组织以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推动党建联建共建。各类型社会组织以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越来越多展示出参与社会治理,丰富基层“毛细血管”作用。
3、配备专职人员,全面构建市镇村组四级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党群服务中心实行专人专职管理,村(社区)“两委”干部轮流安排到办事大厅值班,对工作人员开展岗前培训和年度考核,确保熟悉操作程序和规范。为了给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我市全面构建市镇村组四级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建设“智慧社区”。打造党群服务中心综合管理平台,实时了解统筹全市党群服务中心作用发挥情况,开通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定期将村(社区)工作动态、品牌活动等内容在公众号推送,通过信息化手段使社区服务有效覆盖到每一个人。
4、促进多元共治,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社区建设中的协同作用。
一是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广泛吸收驻区单位和党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将辖区内公安派出所、学校、医疗机构、居民小区、物业公司以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非公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社工机构等纳入成员单位,建立议题动议、定期会商、即时商议、跟踪落实等机制。总结和推广东区花苑社区党员服务群众的理念和做法,开展“红心桥”等活动,发动居民带上红袖章,把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培育守望相助、邻里相帮的社区文化,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样板。
二是积极推动物业管理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今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开展同温共暖“双百”行动,计划在我市范围内引导100个物业小区建立由业主、物业人员、社区人员的小区党支部,建立党建引领下的协调运行机制,形成社区治理合力;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建立起100支物业管理行业志愿队,发挥物业服务贴近居民的优势,依托小区党建和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物业服务在小区扶弱帮困、小区治理等工作的深度融合,增强物业小区在疫情防控及紧急状态下的应急管理能力。
三是建立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制度,搭建社区居民议事平台。2013年,我市出台《关于推进村(居)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建设的工作意见》,建立起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协商制度—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制度。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由15至20人组成,由村(居)干部、辖区企事业单位、物业管理公司、社会组织、居民代表及部分优秀异地务工人员担任。2021年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完成后,我市共有277个村(居)设立了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选聘成员2978人,他们就社区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提供参谋建议,发动驻区企业和异地务工群体参与社区建设,形成各类主体、各种力量共建共驻的强大合力。为进一步推动村(居)民议事协商建设,提升村(居)协商共治水平,2018年,我市确定以东区花苑社区、南头镇南城社区、沙溪镇云汉村为村(居)民议事协商示范点,围绕搭建村(居)民议事平台,建设坚持党的领导、议事制度规范、村(居)民有序参与、信息及时公开、权力监督有效的“民主商议、一事一议”的村(居)社区治理机制,积极组织开展协商示范活动。
四是推动“三社联动”,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人才等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我市将推进“三社联动”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的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举措,把“三社联动”不断引向深入。截至2021年7月底,全市有持证社工5918人,社工机构61家,在市民政局进行法人登记的社会组织共2221家,已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达1488个。实施“中山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结合村(居)委会和居民群众对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培育发展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动员社区志愿者参与服务,链接整合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全面激发社区活力,推动社区治理专业化、精细化,助力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
(三)关于增强社区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建议
1、推行网格化管理服务,推动基层社区治理精细化。一是建设全市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平台。依托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社区、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工作体系,围绕违法犯罪预防、矛盾纠纷排查、安全隐患消除三大目标任务开展工作,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服务精准化。二是探索建立“全科网格”。结合镇街机构改革,推动镇街成立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网格和大数据事务中心,依托村(居)合理划分基本网格单元,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城市管理、综合治理、流动人口管理、消防、应急管理、社会保障、社会救助、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更好地向社会提供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效能,推进城乡社会综合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发展。
2、加大12345并入非紧急政务服务热线力度。目前,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已整合全市33个行政、事业单位共57条热线,形成“12345”一号对外、统一受理、分级办理、全市联动的“大热线”服务格局,群众可以通过一个号码提交诉求。同时,全力推行接诉即办机制,首次将井盖缺失、污水外排、噪音污染、道路破损、树木倒塌、违规施工等在内的21类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迫切需要、安全隐患和社会稳定等诉求纳入首批紧急工单清单目录,基本落实“1小时联系群众、2小时抵达现场、3个工作内完成处置”的工作要求。同时将普通工单中的咨询、建议、表扬类工单从最多需要15个工作日统一压减至3个工作日内办结,允许延期次数从2次收紧至1次(特殊情况除外),有序高效处置群众紧急诉求。
3、以“智慧晓屋”实现一屋通办。政务“智慧晓屋”以视频沟通的方式向群众推送资料、辅助业务办理,改变以往自助终端的无声反馈,形成“可视化咨询—可视化辅导—可视化业务办理”全流程政务服务。目前已覆盖火炬开发区、石岐区、东区、南区、小榄镇、东凤镇、横栏镇、黄圃镇、民众镇、三乡镇、坦洲镇等11个镇街,涵盖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积金中心、人社局、公安局、自然资源局等5个部门50个事项,实现“一屋通办”。
4、建设集数据服务、监管和安全三维一体的新型政务大数据中心项目。以大数据、区块链先进技术为基础,构建了大数据能力平台、可信能力平台、区块链平台和分析建模平台,为全市各部门提供数据汇聚、治理、共享、开放、安全和监管服务,实现数据信息归集共享和实时推送,实现精细化数据管理和运用。
5、建设市物业管理信息化平台。该平台主要包含物业管理公共事务决策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两个子系统,目前,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子系统已于2020年11月上线试运行;物业管理公共事务决策正在全力推进,计划今年上半年上线试运行。物业管理公共事务决策系统的电子投票功能通过互联网、手机等登录,对业主身份证等信息进行核对,确保投票真实性,方便不在小区的业主进行投票,以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管,有效保障业主的合法权益,提高小区公共事项决策效率,通过业主积极参与日常小区公共事务,推动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四)关于尽快推动1-2个试点项目的建设的建议
社区邻里中心建设是近年来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多城市都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实践。引入社区邻里中心理念,对于构建我市社会治理新格局具有积极意义。下阶段,我市积极推动将社区邻里中心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及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开展社区邻里中心建设试点,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供给,完善社区服务体系,通过全方位、人性化的服务和关怀,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增进社区和谐。
专此函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市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关心支持!
中山市民政局
2021年8月9日
(联系人及电话:蒋森 138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