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朗街道党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全市强镇兴村“1388”行动,总结回顾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我们深感振奋。展望未来,我们将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对翠亨新区(南朗街道)的发展定位,紧抓深中通道通车历史性机遇,大力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坚定不移以“头号工程”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力争在2024年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度!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2023年,南朗街道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翠亨新区的统筹下,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打好“转作风”“工改”“治水”攻坚战,落实强镇八项行动和兴村八项行动,为新区主阵地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过去一年,我们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
(一)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筑牢“两个维护”思想根基。一是精心开展主题教育。开展三会一课、专题学习、研讨、主题党日活动共3440场次,常态化开展“学习身边的榜样”活动203场次,12项问题清单、12项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20项为民办实事清单全部完成销号;二是实施“十万党员学党章”“十万党员进党 校”行动。各基层党组织开展“三会一课”学习558次,书记讲党课118次,主题党日活动329次,党性教育262次,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64场,学习身边榜样活动52场,开展志愿服务245场;三是多层次构建政治宣传平台。到机关事业单位、村(社区)、校园、企业开展党的二十大宣讲活动60余次,服务覆盖2100多人次;高标准构建“1+17+N”的党校教育体系;关塘村白鸽队队部旧址成功获评全市第三批党员教育基地,新增白企村灯笼坑、翠亨村石门片区为综合性红色教育示范基地。
(二)强化党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一是不断完善党组织阵地建设。海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全市首个以商住小区为主的新型党群服务阵地;依托25个党群服务中心(站)和4个暖蜂驿站,打造“乐享古韵”、“朗”创坊、多彩研学营等10项党群品牌,累计开展活动738场次。创建运营“南朗党群e+”微信小程序,实现掌上便民“一站式”服务。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层党支部被评为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二是不断完善干部队伍建设。实施后备干部“青苗工程”行动,实行机关、农村干部双向交流机制。推进南粤党员先锋工程,全年共发展党员44人,村(居)民小组长、村(居)民代表党员比例分别提升至约80.1%、59%。实施万名党员干部“入镇下村”行动,落实共建项目88个。优化干部考核考察和晋升制度,用好绩效“指挥棒”,提拔11名机关事业单位中层正副职领导,任命1名90后“333干部”为事业单位正职,晋升44名公务员职级。
(三)强化政治监督,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一是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以街道8个被巡察基层党组织为抓手,推动工程招投标问题、“三资”管理问题整改,落实街道教育系统专项巡察整改工作,召开街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专题会议,持续压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二是做实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深入查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督促落实问题整改。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相关人员。各基层党组织“一把手”按要求开展日常谈话、提醒谈话、警诫谈话。严肃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发出提醒函、函询通知书、诫勉书。
——过去一年,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打赢“工改”“治水”攻坚战。
(一)打好低效工业园改造攻坚战。一是全面实施“工改”大兵团联合作战,探索出“政府主导、国企实施、物业补偿、产业为纲”“联动新征”等工改新模式、新路径,2023年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面积3154亩,超额完成市委交办的3000亩整备任务,位居全市第一,其中,泮沙村完成1000亩土地办证,华照村配合建设新能源主题产业园,关塘村40余亩地配合完成工改,新区(街道)获评市“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工作标兵单位”,华照村获评全市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先进村集体。二是加大土地拆除整理执法力度。涉及工改地块的案件已立案25宗,做出行政处罚决定15宗,罚没58.18万元,责令拆除14414.03平方米,责令退还非法占用土地80290.92平方米。
(二)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一是全面动工14条河涌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其中截污工程管道累计完成72.9km,完成工程量99.2%,进度居全市非中心组团第一;新建生态补水管道11km,完成工程量81%,新建生态湿地130亩,大力推进兰溪河上游段岸线整治和景观提升工程,横门污水厂扩容工程实现试运营;二是全面开展农污、工业、城市三大面源污染整治,15个涉农村(社区)农污治理已全面完工,整体工程进度排在全市前列。三是做好养殖池塘升级改造,对街道沿海区域集中连片淡水养殖池塘实施尾水治理,养殖池塘升级改造与尾水治理项目竣工面积达12000亩,位列全市首位。
——过去一年,我们深入实施强镇行动,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实现新突破。
(一)加快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全面推进2023年度征收补偿项目共18项,总征地面积约1674亩,重点项目南中城际轨道项目、广澳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南朗流域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已配合完成任务,东部外环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南朗段)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工作已完成88%,茶东100亩土地办证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通过摸清堵点困难,明确任务表、时间图,倒排任务高效推进,为项目落地、交通建设等提供坚实用地保障。
(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一是办理企业设立、变更、备案、注销、迁移等各类政务服务事项6361件,扎实推进“一网通办”“一照通行”“一窗通取”等商事登记工作,新设立企业审批时限压缩至半个工作日,新设立企业网办率95.14%,进一步提升商事业务办理便利度;二是强化商业秘密保护,成立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园区,为40多家企业提供商业秘密保护咨询培训、维权指导等服务,加强培育村(社区)集体商标,已成功注册“横门”“左步”“横门水蟹”和“横门出海旅游”4个集体商标;三是持续提升消费维权效能,2023年共接收处理消费者投诉1122宗、举报756宗、信访108宗,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5.4万元,全国12315平台上的投诉按时办结率和举报按时核查率均达100%。顺利通过省市场监管系统标准化规范化“四星”监管所实地考核验收。
(三)着力打造文化兴城新样本。启动“一村一文脉”文化工程,撰写翠亨村、华照村、白企村、榄边村、冲口村等系列丛书,展示南朗人文底蕴和乡村历史故事。启动“文化事业繁荣”文化工程,与中国诗歌学会联合创建中国诗歌创作基地,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诗歌交流活动品牌。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对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部活动旧址等7处红色革命遗址进行修缮保护。丰富基层文化服务,以全民阅读、职业文化体验师、亲子学堂、耆乐共享、社区文化展等方式开展550余场文化惠民活动;开展曲艺下乡演出、文艺演出、廉政主题演出、电影下乡活动近670场,各类文化活动惠及群众超3万人次。
(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一是做好市委教育系统专项巡察工作,推动云衢中学办证、原南朗理工学校借用云衢小学12间教室逾期未归还等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二是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建成海湾城、西湾汇等公建配套幼儿园,新增优质学前教育学位720个,投入约1500万元完成榄边小学等7所公办学校改造。新建名校(园)长工作室2个、名师工作室15个。2023年共招聘48名在编教师,其中9人具有研究生学历,2人具有高级职称;三是持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获评2023年中山市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奖”,获评2022年度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优秀县区,成功申报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践区。
(五)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水平。一是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新建马鞍岛社区卫生服务站并投入使用,南朗医院“重病诊疗”在全市同级医院中排名第一,南朗医院基层介入版胸痛中心通过省验收。新建南朗、泮沙社区卫生服务站并增设“名中医工作室”,其中南朗社区卫生服务站顺利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站示范点评估验收,崖口、关塘卫生服务站完成旧址改造;二是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惠及面,提高大额住院补充医疗保险及医保服务水平,为4000名45-74周岁辖区常住居民免费开展结直肠癌筛查,扎实推进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统筹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无蚊村庄”建设,持续做好养老、妇幼、托育等家庭医疗服务,创新实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10+1”关怀项目。
(六)确保就业大局稳定。一是拓宽就业渠道,举办“春风行动”大型现场招聘会、“春暖中山·人社有情”招聘月、应届高校毕业生和金秋招聘专场招聘会,在“南朗发布”等公共招聘平台举办14场线上招聘会,累计提供岗位17012个次,达成就业意向9864人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排名全市第二;二是搭建长效“引才”“育才”渠道,设置中山首个国家级毕业生见习基地,搭建“翠亨创客+”创业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一体化扶持;三是加强职业能力培训,成立“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示范站和乡村振兴技能人才服务站,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四是全力保障农民工工资,帮助2412名工人追回工资约5733万元,成功办理全市首例通过保证金解决欠薪问题案件。
(七)做好民生兜底服务。一是着力保障“双低”家庭,为服务对象334人建立“一户一档”,实现在册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全覆盖。完成359.51万元救助金发放,投入30.4万元改造双低家庭危房;二是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格局,实施“长者安康工程”,推进香山长者饭堂建设,推进颐老院提质升级,建成1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7个居家养老服务站,达到居家养老服务在各村(社区)100%覆盖,试点开展“物业+养老”,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生活圈”;三是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开展慈善万人行系列活动,发动社会各界筹得善款386.53万元。
——过去一年,我们深入实施兴村行动,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取得新进展。
(一)统筹推进典型村培育工作。谋划树立一批典型,崖口村被列为“百千万工程”省级“典型村”,翠亨村、冲口村被列为市级“典型村”,左步村、榄边村被列为镇街级“典型村”,冲口村获评为中山市绿美乡村。聚焦村集体经济发展,出台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土地流转集聚,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白企、南朗、冲口、崖口、榄边等村集体成立“强村公司”,以专业化、市场化方式开展运营,推动白企村以村企合作模式引进“天颐·幸福俚”项目,项目总投资3.3亿元;推动南朗村以“强村公司”统筹村小组土地,引进“湾区创聚园项目”,项目总投资超20亿元。
(二)壮大农村特色优势产业。一是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3206亩,总量4973.94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2304亩,亩产358公斤,比增11公斤。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崖口高标准农田1900亩补建提升,完成左步、华照高标准农田800亩改造提升。二是持续优化农产品,落实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引进和推广优良新品种、推广水稻集中育秧、病虫害统防统治、举办技能培训、落实补贴政策等生产指导工作,推动建立南朗“富硒大米”品牌,发展“白企荔枝品牌”,推广冬棚养殖2000余亩,打造2.75万亩“蓝色粮仓”;三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成功申报1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1项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基地、2项“粤字号”品牌建设评定。
(三)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投入近4000万推进市级示范村及街道同步创建村建设,其中2022年至2023年度南朗街道市级示范村(市拨资金)建设项目共33个,已开工31个,已完工29个,完工率87.88%;二是推动“香山古韵”乡村振兴示范带(翠亨、崖口段)项目建设,已完成整体规划三年项目库方案,示范带专项测评成绩排名全市第三;三是大力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整治“三清理”问题849处、“三拆除”问题309处、“三整治”问题507处,开展村庄清洁行动479场次,发动党员、群众、企业等1万余人次参加,清理卫生“黑点”4100余处,清理垃圾730余吨,2023年度美丽乡村指数测评工作排名全市第一,2户庭院被评为省级“美丽庭院”。
(四)全面推进绿美南朗建设。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完成林分优化1322亩(其中纯松林改造200亩),超额完成市下达1280亩任务,提前完成市下达新造林抚育提升任务3204.22亩。推进城乡一体绿美提升工程,落实四旁绿化和见缝插绿1000多棵苗木,建立“四小园”117个,总面积6046平方米。着力保护生态岸线,投入747万元完成红树林营造13.13公顷,红树林修复47公顷。创建崖口湿地公园生态建设示范点,开展以红树林为主体的一系保护修复工作和科普教育推广工作,投入100万对崖口湿地公园进行一期绿化改造,改造面积达1480平方米。深入开展爱绿植绿护绿提升行动,开展各类植树活动超25场次,种植榕树、桂花等共计2500多株,其中榕树661株,提前超额完成市下达“万棵榕树进乡村”任务量。
(五)强力开展生态环境整治。一是整治违法建设77宗,整治面积7.9万平方米,完成率132.6%,其中违建清拆46宗,清拆面积整治7.8万平方米。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17宗,作出行政处罚罚款决定10宗;二是打好“蓝天”保卫战,辖区内空气质量排名全市第二,空气质量累计综合指数2.74,累计优良天数313天;三是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管理,投入400万元开展饮用水源地水库智慧安全管理系统项目,辖区4个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要求。
(六)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一是开发特色文旅项目,打造以孙中山故里旅游区为核心,崖口、左步、榄边茶东、冲口等村景融合示范点,形成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休闲旅游等特色项目产品,创新举办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推介交流会,现场签约重点项目8个、总投资19.53亿元,成功引进竹林城市文旅综合园项目,进一步丰富文旅业态。二是打造系列文旅品牌,积极谋划“一村一节”,打造“左步稻田音乐节”“翠亨新年音乐会”“横门开渔节”“茶东家国情实景演出”等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品牌,顺利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崖口飘色巡游美食嘉年华、“蟹”逅南朗“粤菜师傅”乡村美食嘉年华、金色大地音乐会乡村音乐专场、榄边村龙狮巡游等系列活动,其中,崖口村以飘色文化、特色美食、田园风光、格桑花海、蔚蓝海岸等元素引“流量”,全年吸引游客约220万人次。
(七)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一是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大数据+网格化+精细化”基层治理机制,左步村“枫桥经验”、榄边村“党建引领‘三源’共治”、街道“三联”访源治理新模式等相关做法获中央、省、市各级宣传推广,成功创建中山首个网上巡回法庭,设立2个企业法律服务联络点,信访案件办结率实现100%、满意率达97.69%,实现全年重大案事件、重大负面舆情“零发生”;二是培育市域社会治理亮点工程,启动中山首个“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指挥中心”,成功培育“无人机巡查管理”市级社会治理重点创新项目,综合网格完成上报事件84786宗,同比增长252%,排名全市第一;部门协同办理流转事件5227宗,同比增长6274%,排名全市第一;上报事件处理率100%,排名全市第一,网格综合指标排名全市第一;三是充分发挥人大及群团组织作用,强化人大代表在民生领域监督作用,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助农帮扶活动,推选2023年十佳“美丽庭院”,打造女性创业“妈妈岗”,2023年街道妇女维权分站被评为中山市十佳维权分站。推动工会组织全覆盖,100%完成建会任务。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线,全年快检食用农产品29952批次,合格率99.16%;完善药物警戒体系,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站,全年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零发生。
二、2024年工作要求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南朗街道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年。面对深中通道即将通车的历史性机遇,作为“主阵地”“桥头堡”“先行区”,我们要坚持更高站位、更高目标、更高标准,以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魄力和斗志,加快推动南朗街道高质量发展!
2024年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按照市十五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五届七次全会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抢抓深中通道通车历史性机遇,全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和强镇兴村“1388”行动,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为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作出应有的贡献!
2024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制定“百千万工程”发展规划方案,做好崖口村等5个典型村创建培育工作,深入实施强镇兴村“1388”行动。推进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充分发挥“东承”桥头堡和参与大湾区建设主阵地的作用,持续开展“一把手”抓改革工程工作,实施改革任务领导班子挂点包办制度,参照深圳等先进地区经验,谋划一批重点改革事项。
(二)加快打赢“两大攻坚战”。配合推进低效工业园区改造升级,重点推动第一工业区、横门工业区、翠亨工业区等园区改造,计划2024年全面启动南朗工业区东片区和南朗第二工业区南片区“以改带征”工作,预计征地3000余亩,加快南朗片区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水污染治理“六污同治”,对全域14条河涌实施截污、清淤、保洁、监测、面源污染治理、水系循环及补水、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做好市政管网覆盖区域工业企业雨污分流改造工作,重点推进河涌周边范围内的工业企业雨污分流改造,实现工业废水稳定达标排放,推进横门污水厂扩容工程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竣工验收以及养殖池塘尾水治理工作,完成大溪河景观示范提升工程,彻底消除劣Ⅴ类水质,营造“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水生态体系。持续强化人大代表履职跟进工改、治水攻坚任务监督工作。
(三)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工作,加大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的政策指导和资金投入。坚持EOD模式打造沿海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平台。创建系列美丽乡村示范点,大力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香山古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南朗段(崖口村、翠亨村)建设,重点完成左步村、榄边村特色精品示范村以及冲口村、华照村、崖口村美丽宜居村创建,推进海湾夹缝地建设休闲公园、道路升级改造。将崖口富硒大米经验做法进行全域推广,开展全域水稻种植富硒检测工作,打造“南朗富硒大米”品牌。做好白企天颐·幸福俚、冲口村星舰基地项目点状供地申请,为南朗湾区创聚园项目申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
(四)加快实施文化兴城行动。持续打造特色文旅项目,深化设计深中文旅合作精品路线,谋划“深圳万人游中山”、游艇出海、低空飞行等湾区一体化文旅项目。以孙中山故里旅游区为核心构建“1+N”特色乡村旅游圈,开展“一村一节庆”活动,精心办好金色大地音乐会、崖口飘色巡游、横门开渔节等特色活动,加强崖口食街、竹林城市等美食街区的打造,协调推进海湾城海上温泉度假村项目报批手续。完成红色革命遗址一期修缮工程和12处不可移动文物抢险加固工程的勘察设计方案,打造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和文明校园等领域示范点,加强推进村史馆和文化场馆建设和运营,开展送“文化”下乡、非遗节目上舞台等活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新台阶。
(五)加快绿美南朗生态建设。大力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组织“两委”干部、驻村工作组、志愿者走街过巷为村容村貌“洁面”。2024年完成1290亩造林任务,新造林抚育面积2900亩,提升高速干道两侧1公里可视范围林地质量,推进广澳高速G0425南朗段沿线高速山头景观改造项目和中开高速景观改造项目,因地制宜推动农村“四小园”小生态板块建设,加强崖口湿地公园原生红树林管护,做好公园设施维护升级、卫生清洁以及安全管理等,打造集湿地保护、湿地文化、科普宣教、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滨水生态休闲旅游区。
(六)加快完善基层治理。对标深圳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学习借鉴前海商事调解经验。学习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健全“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完善“党建+维稳+普法”三治融合,推动村居法律顾问、调解员、网格员、法律明白人多元纠纷化解机制的建立和效果评估。组织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实行街道党工委书记直接包案工作机制,落实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化解群众信访积案,加强依法信访宣传,打击非法上访行为。定期组织开展网情格事大家谈、网格微心愿、网格微服务、网格体验日等系列活动,健全党的农村基层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强化智慧城市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做好安全领域“三小”场所专项整治工作。 持续做好食用农产品快检工作,守护校园食品安全,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
(七)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一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督管理,推进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申报,做好进口普通化妆品备案工作站建设,深化探索特种设备管理数字化、信用评级建设,加快推进创建名牌名标,持续完善商事一体化、商事登记跨境通办服务,推进个体企业“上规上线”培育,全面提升南朗农贸市场标准化管理服务;二是聚焦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化“全面推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高品位办学”“大力锻造‘三名’教师队伍”三大建设;三是推动南朗医院升级改造,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探索推进镇村医联体机制;四是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配合做好招工、技能培训活动,完善联合处理欠薪案件机制,进一步推动高标准建设青创园。
(八)加快实施系列民生工程。聚焦就业、教育、医疗、托育、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探索“深中”“珠中”同城通办社区示范点建设,落实“民呼我为”“接诉即办”机制,为至少3户“双低”对象开展危房改造,为10户兜底困难老人制定“一户一策”改造方案,积极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探索湾区“旅居养老”“智慧养老”等多元化养老模式,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支持企业稳岗扩就业,积极开展“互联网+招聘服务”,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发展共享用工。组织粤港澳青年交流和培训研学活动,汇聚青年志愿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扎实做好创建全国和省双拥模范城迎检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九)强化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精心抓好党员干部培训教育,实施“十万党员进党校”行动,开展“十万党员学党章”活动,积极对标深圳和其他先进地区学习,谋划年轻干部培训班、基层党组织书记轮训、发展对象培训班等,引导干部在基层一线、在中心任务中锻炼成长。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年轻中层干部交流,落实年轻干部导师责任制,提升干部队伍梯队建设,进一步优化干部职工考核和监督,加强农村干部队伍梯度化建设,稳步实施“头雁”工程、“人才选育”工程和农村党员三年发展计划。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制定促进干部担当作为的容错纠错机制,最大限度让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精神,积极培养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十)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走深走实,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注重提升对“关键少数”的监督密度,抓好对基层党组织“一把手”的监督质效,加强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情况、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监督检查,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领域提级监督工作,聚焦教育医疗、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地区突出问题等重点领域跟进监督,将巡察整改成果运用到高质量发展各环节。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此外,要认真做好武装、统一战线、审计、人大、妇女儿童、工会、共青团、红十字、残疾人、档案、地方志、驻镇帮镇扶村等各项工作,配合新区做好经济、城建、财政、应急、交通、政务等工作。
新的一年,南朗街道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翠亨新区的统筹下,以无比坚毅的改革定力、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书写翠亨新区(南朗街道)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努力为中山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