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冲口村位于南朗街道东部,珠江口大茅岛海域以西,丰阜湖古涌出海口上。东临珠江口,隔海与大茅岛、二茅岛相望,西接左步村,南与龙穴村鸡头角村接壤,北隔丰阜湖与濠涌相望。全村面积6.61平方米,耕地面积3225亩,下辖冲口、大埔环、冲口门上栏三个自然村。冲口村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约1403年),因临近丰阜湖古涌入口处而定名为涌口村,后因“涌”与“冲”同音,乃更名为冲口村。
二、机构沿革
明洪武十四年(1381),改乡为都,长乐乡改为四字都,永宁乡改为大字都,涌口村属大字都。清道光七年(1827),香山县11个都合并为9个都,四字都与大字都合并,改为四大都,涌口属四大都。光绪初年(1875)改都为镇,得能都与四大都合并为东镇,涌口村属东镇。宣统二年(1910)改镇为区,全县设置9个区,东镇改为第四区(即今张家边、南朗、翠亨、长江一带),涌口村属第四区。民国19年(1930)5月,第四区改为东乡区,民国20年(1931)9月,东乡区复称第四区,涌口村属第四区。1940年6月,中山县形成三大势力鼎立的局面,日军与汪伪政权控制第一、四、五区部分地区及二、六、七、八区,国民党管辖第二、三、九区,共产党控制第一、四、五区,当时涌口村属共产党控制的第四区。新中国成立后,涌口村先后属南朗乡、南朗公社、南朗区、南朗镇。
三、村庄现状
(一)人口及党组织现状
冲口全村户籍数530户,其中农业431户,非农业99户。户籍人口1729人,其中农业1567人,非农业162人。流动人口352人。海外华侨267人,港澳台同胞944人。冲口村党总支共有49名党员,下辖有三个党支部,分别是冲口村党支部、冲口村大埔环小组党支部、冲口门上栏小组党支部。
(二)村庄分布情况现状
左冲口村东临珠江口,隔海与大茅岛、二茅岛相望,西接左步村,南与龙穴村鸡头角村接壤,北隔丰阜湖与濠涌相望。
(三)地域面积现状
全村总面积6.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25亩,其中水稻819亩,甘蔗260亩,香大蕉76亩,水果223亩,鱼塘1369亩,蔬菜50亩,其它428亩。山地面积2015亩。
(四)农户住房现状
在布局上,冲口村农户住房分新区和旧区。新区住房以现代化建筑为主,临田而居;旧区住房以碉楼住宅、古旧街巷为主,靠山而居。
(五)环境优势
有岸、有水、有田园——水清碧绿、田园秀丽。
有庙、有树、有人家——百年大树、幸福人家。
冲口村的古风水林位于村中央,树林中有100年树龄高山榕树3棵。
冲口村靠近东部儿童公园和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为以后的导引人流,促进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有着距离的优势。
(六)历史文化遗存情况及优势
世居村民主要姓氏为梁姓,占全村人数的90%。明朝永乐年间,梁余亭携子梁克诚,由顺德泮浦迁至南朗蔴东村定居。后梁克诚迁冲口。
现存梁氏宗祠,占地520平方米,始建于清朝,2011年重建。宗祠内挂有楹联两对,分别是书于清光绪初年的“凤楼世泽,鸿案家声”和书于清朝的“源流泮浦,派衍涌溪”;县有匾额“端本堂”,为复制品,原匾书于清朝。
村中有观音庙和武侯庙。观音庙始建于清同治年间,重修于2001年,主要供奉观音菩萨和华佗;武侯庙又称冲口祖庙,旧址在丰阜湖东,后因祭拜不便,于清道光辛丑年迁到冲口村东堡,2001年重修,主要供奉诸葛孔明、关羽、关平、周仓、张飞、赵云、鄂国公、康公真君。
冲口村有一口井,名“孙家井”,为中山市不可移动文物,开挖于明末,冲口村作为孙中山先生先祖迁居香山的首站,村中又留有孙家井等历史遗迹,近年亦常吸引那些访古探幽的学者前来追忆前尘旧事。
在辛亥革命时期,冲口村有十多位旅外乡亲参加孙中山组织的兴中会、同盟会;冲口村也是中山抗日根据地之一,与五桂山抗日游击队关系密切。
(七)经济及产业结构现状
以农业为主,以种植水稻、养殖鱼塘为主,其他作物为辅。
(八)交通情况
①对外交通网完整
村内的对外交通主要有翠亨快线、南岐北路、广澳高速等,在建的有深中通道,对外交通便利。
②内部交通基本硬底化
冲口村村落居住区现道路内部已全部硬底化,交通交错纵横,四通八达,部分道路为窄小的巷道。
③公共交通便利
村内现有086号公交车
(九)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行政办公与社区管理设施:2处。
文化服务中心:1处。
体育设施:配备有健身广场、老人活动中心。
医疗卫生设施:1处。
主要市政公用设施:供水区覆盖全村,有供电,有环卫设施 。
(十)民风与民俗文化
每逢新年初一凌晨,村民会前往两座庙宇上香许愿,祈求大吉。主要宗族活动为每年清明节,梁姓村民聚集在蝴蝶山上拜祭梁氏始祖;少数村民到麻子村拜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