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您当前的位置: > >

横门社区概况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4-01-24 分享:

      一、 历史概况

      1970年8月,中山县决定选址横门成立渔业公社,划分小榄渔村、黄圃渔村、民众渔村、冲口门渔村、神湾渔队、坦洲渔队归属渔业公社管辖。1975年,小榄渔村、黄圃渔村、神湾渔队、民众渔村分别从原来的镇或公社搬迁来横门渔业公社定居,冲口门渔村渔民仍在冲口门定居。1986年渔业公社改称横门镇,成立横门居委会,1992年冲口门渔村划出横门镇属南朗镇管辖,1998年翠亨、南朗、横门实行三镇合并,2001年12月,行政村调整合并时将原来的民众、小榄、黄圃、冲口门四条渔村撤销,实行村改居,并入原来横门居委会,组建成现横门社区居委会,辖4个居民小组。于2005年7月撤销了居民小组。

      原横门居委会,成立于1986年12月,人员均是原横门镇当地企事业单位。

      原黄圃渔村,因渔民来自本市黄圃而故名。1950年在黄圃镇组织黄圃渔业小组。1958年称为渔业营。1959年为渔业队,1975年迁横门定居。1983年称黄圃渔村至2001年12月合并入横门社区居委会。

      原小榄渔村,因渔民来自小榄而故名。他们原是新会、顺德、南海、中山等地的流动渔民。1950年集中在小榄镇组成小榄捕鱼队。1970年划归横门渔业公社,1975年迁横门定居称小榄渔业大队,1983年称小榄渔村,2001年12月合并入横门社区居委会。

      原民众渔村,因渔民来自民众水乡而故名。1958年民众公社集中所属捕鱼的社员建立民众渔业营,驻民众裕安围,1961年改为渔业大队,1974年迁横门定居,1983年称民众渔村,2001年12月合并横门社区居委会。

      原冲口门渔村,在南朗街道东北部,因附近水产资源丰富,据传100多年前有人在此聚居捕鱼,村在内河的出入口处,故名。1950年组织渔业小组,1950年改为涌口门渔业队,属南朗公社管辖,1951年成立新民乡。1970年横门成立渔业公社后,涌口门渔村属横门渔业公社管辖,1983年称涌口门渔村。1992年由横门镇划出涌口门渔村归入南朗镇管辖。涌口门渔村于2001年12月合并横门社区居委会。

      二、地理位置

      横门社区居委会位于南朗街道东北部,背山向海,东面、东北面为横门水道,东南面为新横榄公路,以十顷冲为界,西面为横门市场以西与南朗街道华照十顷村接壤,西北面山坡山地为华照村谷围山、芙蓉山。北面:横门大桥、石化公司与火炬开发区茂生村相接。

        另:第四居民小组冲口门,东:东北面为市围垦公司围垦堤围,南面为南朗街道冲口村竹山,西:西北面以下栏水闸为界,与南朗街道冲口村上栏接壤。

      三、社区人口及面积情况

      横门社区现有户籍人口636户2340人,其中渔民近90%,其余人口均为原横门镇当地企事业单位。辖区内外来人口已超1000人。2017年实施渔船收购方案后,目前全社区有渔船43艘,其中有9艘虾艇是经营休闲渔业出海旅游活动,自用渔船156艘。社区居委会总面积约1100亩,其中有耕地面积130.9亩,工业用地有8.96亩。

      四、党组织建设情况。

      社区现有“两委”干部7名,其中党总支部委员7名、居委会成员5名。书记、主任、经联社社长均为“一肩挑”。党总支部下属党支部2个,分别为第一党支部、第二党支部。第一党支部设委员5名,其中书记1名,下设2个党小组,有党员35名;第二党支部设委员3名,其中书记1名,下设2个党小组,有党员41名。社区办事员9名、治安消防队员14名、镇下派工作人员2名。社区居委会居民代表有51名、监督委员会成员3名。

      五、社区经济状况

      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约210万元,另外有渔民转产转业扶持的价值6千万元物业收益360万元用于渔民群众分配。社区日常运作经费及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工资由上级政府部门大力支持解决。

      六、社区社会福利

      社区每年都会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一些大型的节日活动,例如:春节、三八妇节、中秋节、敬老活动等。

      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结合社区实际,设立治安消防队,分横门队和冲口门队开展巡逻,设1名队长、2名副队长、3名班长、9名治安消防员组成。各队能及时做好治安消防防范工作,使各种违法治安管理得到有效的控制,居民群众反映较满意。

      八、社区的文化娱乐

      在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社区的文娱体育设施日益完善,横门片有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集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儿童天地、健身广场等一体的综合休闲健身娱乐场所及1间老人娱乐中心,冲口门片有1个灯光球场和1个小型健身场所及1间老人娱乐中心。社区群众自发成立了健身队、篮球队、醒狮队、咸水歌队等民间组织,并在多次的表演和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社区文体气氛十分浓郁,处处体现出居民“和谐、团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