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2011 -2015年)是南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南区”的关键时期。以构建“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山水新区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中山市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规划纲结合南区实际编制,是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蓝图。
“十一五”时期,全区生产总值年均(指2006-2010年,下同)增长13.3%,常住人口人均生产总值突破69.5万元(按现行汇率已超1万美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0:63.1:33.9调整为2010年的1.8:51.4.:46.8;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由2005年的24.1:25.9调整为2010年的22.4:27.6。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明显改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18.7%。
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及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进一步加快,初步形成“学前教育规范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普及化、成人教育社会化”教育体系。社区建设稳步推进,社区卫生站服务功能不断优化,公共卫生服务日益完善。安全生产形势稳定,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现代化山水新区建设步伐加快,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实现村村有农家书屋和健身苑。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实现新提升。
通过加强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如良都文化公园、大风车旅游公园、北京积水潭中山骨科医院、南区中心小学及中心幼儿园、南区汽贸城、电梯产业园等建设工程,加快推进万科、越秀地产、永安新城及酒店、圣都清华坊、金水湾、米兰阳光及恒大绿洲等,城市功能逐步完善。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的较低水平。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城镇社会保险总参保达到16.7万人次,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提高,年均增长分别为7.63%和8.82%。基本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人民生活向更加富裕的全面小康迈进。
专栏1:“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实现情况 |
类别 | 指标 | 2005年 | “十一五”规划目标 | 2010年 | 年均增长(%) |
经济发展 | 全区生产总值(亿元) | 15.35 | 29.6/13% | 39.16 | 21.45% |
人均生产总值(元/人) | 37197 | 5.92 | 65267 | 13.33% |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 | 33.88 | | 46.85 | 5.86%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7.18 | | 16.45 | 19.16% |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2.4 | | 103 | -0.10%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6 | 24.5 | 16 | 23.85% |
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 | 1.2 | 2.2/15% | 2.8 | 21.14% |
城市化水平(%) | 30.8 | 100 | 100 | 34.23% |
非农就业比重(%) | 89.1 | | 91.5 | 0.53% |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万元) | 0.54 | | 0.196 | -18.76% |
社会发展 | 年末户籍人口(万人) | 2.1534 | ﹤5 | 2.327 | 1.63%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3.52 | 6‰ | 2.99 | -5.76%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25 | 3.7以内 | 3.06 | -4.64% |
社会保险总参保人次(万人次) | 7 | | 16.71 | 18.41%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万人) | | | | |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 | | |
人民生活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6910 | | 24850 | 7.63% |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元) | 7729.14 | | 12132 | 8.82% |
恩格尔系数 | | | | |
#城镇居民(%) | 44.7 | | 39.2 | 0.85% |
#农村居民(%) | 44.7 | | 43.6 | 0.35% |
平均预期寿命(岁) | 74.5 | | 75.5 | 0.30% |
千人拥有医生数(人)(户籍人口) | 6 | | 8 | |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 71.3 | | 88 | 5.40% |
城市居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 | 2.49 | | 86.74 | 52.66% |
|
(上表由区统计办提供)
“十一五”期间,南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二是产业发展还不够协调,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人才、土地、资源和环境等约束日益显著;三是城乡基础建设还不够完善;四是社区集体经济发展还不够平衡;五是公共服务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要求,社会转型期矛盾增多,利益协调、矛盾纠纷排查和危机应急处理能力有待增强。
(二)发展环境
随着珠三角《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和粤港澳台紧密合作日益深化,广珠城际轨道建成开通,以及港珠澳大桥、中山至深圳跨珠江口通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珠三角区域空间格局日趋优化。南区作为中山中心城区和中部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在提升区域竞争力、谋求新发展面临良好机遇,也给南区深入参与区域一体化、再塑区位新优势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解决深层次问题、扭转传统发展模式的严峻挑战。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正确应对形势新变化,积极回应群众新期待,确保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三)战略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重大工作部署,积极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坚持“工业强区、三产兴区、文化盛区”发展战略,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南区”为核心,强化人均意识,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强化城乡统筹,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强化群众观念,加强和改进机关自身建设和基层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市民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加快构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山水新区。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南区,必须把握好五个基本要求:一是更加注重结构调整;二是更加注重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三是更加注重合理界定区、社区管理权限;四是更加注重惠民生保平安促和谐;五是更加注重人的现代化。
专栏2:“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
类别 | 指标 | 2010年 | 2015年 | 年均 增长 | 属性 |
经济发展 | 全区生产总值(亿元) | 39.16 | 63.1 | 10% | 预期性 |
人均生产总值(元) | 65267 | 100000 | 11% | 预期性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3 | 125.3 | 4% | 预期性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16.45 | 40.9 | 20% | 预期性 |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 16 | 36.6 | 18% | 预期性 |
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 2.8 | 4.7 | 10.50% | 预期性 |
类别 | 指标 | 2010年 | 2015年 | 年均 增长 | 属性 |
社会发展 | 常住人口(万人) | 4.92 | 6.05 | 4.3% | 预期性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2.99 | 7 | 18.5% | 约束性 |
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 | | | | 预期性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02% | 3% | | 预期性 |
城镇净增就业人数累计(万个) | 0.2 | 1 | 0.16 | 预期性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 | | 预期性 |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 | | 预期性 |
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 | 87% | 90% | 0.6% | 约束性 |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套) | | | | 约束性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 | | 预期性 |
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元) | | | | 预期性 |
公路密度(公里/百平方公里) | | | | 预期性 |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岁) | | | | 预期性 |
生态环境 |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 | 0.035 | | 约束性 |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万元) | 0.196 | 0.16 | 下降3.5% | 约束性 |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 二氧化硫排放量 | 23 | 未下达 | | 约束性 |
化学需氧量 | 26 | 未下达 | | 约束性 |
氨氮 | | 未下达 | | 约束性 |
氮氧化物 | | 未下达 | | 约束性 |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 88 | 89 | | 预期性 |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 | | 预期性 |
森林增长 | 森林覆盖率(%) | 53.5 | 54 | 0.1 | 约束性 |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 88431 | 12401 | 7 | 约束性 |
城市居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 | | 15.9 | | 预期性 |
备注:( )内为预计数,[ ]内为五年累计数;常住人口按五普口径计算,待国家公布六普数据后再作调整;部分指标2015年的目标值是根据年均增长率计算的绝对数,再按照临近十位取整的原则得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目标值需待省统一下达。 |
二、构建现代化山水新区新格局
南区是中心城区组成部分,纳入中心城区范围仅10平方公里,仅占全区总面积的1/5。要积极争取将全区行政区域纳入中心城区规划建设范围,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高端要素集聚、现代服务完备、辐射效应显著的交通中枢和首善之区。向全区范围谋划新的功能拓展区。统筹规划全区域的发展,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加快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便捷交通网络和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建设总部经济集中区,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力、向心力和带动力。
一是强化蒂森电梯、菱电电梯的发展壮大,力促两大龙头企业的增资扩产项目早日动工投产;二是积极引入具有综合实力的国内外电梯整梯和零部件企业3-5家;三是加快推进电梯相关项目的建设;四是申请举办中国国际电梯展览会取得实效;五是积极拓展与中国电梯协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院、中山市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的合作关系,为电梯产业发展争取外部支持。使电梯产业年产值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至2015年电梯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电梯整梯生产企业达到10家,零部件生产及配套企业达到20家。
积极争取将全区行政区域纳入中山市中心城区规划建设范围。把城乡规划全覆盖工作列为规划工作的重点,统筹优化城乡生产、居住、生态和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加快村镇规划编制,争取城乡规划覆盖到全区域每一块土地。梳理全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加强道路等基础设施的用地控制,统筹考虑城乡交通与区域交通的衔接,加快推动形成畅通的城乡交通网络。
统筹交通各类基础设施的协调衔接,突出优化布局和调整结构。完善道路交通系统,形成科学合理的道路交通网络;合理布置道路交通设施,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管制措施;加紧广珠西线高速公路、中环路、大南公路、沿江大道的建设,积极完善南区内部干道网络,构建内部高效便捷、对外快速通畅的道路交通环境;加强南区与周边区镇的交通联系,特别是与中心城区范围内的交通联系,提高南区在中心城区的交通区位,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带动南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合理开发。
推动信息化与城镇化、工业化相融合,构建有南区特色的“数字城区”。配合加快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和无线城市网络,加速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进程,共建共享基础信息网络和公共信息数据库。完善“侨乡南区”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完善公共联合征信网络体系,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络。
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构建“一基地、多园区、分类集聚”的工业布局新体系,即以“国家火炬计划中山电梯特色产业基地”为核心,以树涌工业园、第一第二工业小区、渡头工业区、园山仔工业小区工业区为补充,形成“梯度分工、专业集聚、特色突出、协同发展”的工业布局。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依托重要山体、集中连片农田、沿河生态廊道设置生态功能区,不断提升生态保障水平。加快建设生活污水配套管网络和雨污分流改造工作,改善城市水环境。实施绿化工程,推进绿道、景观林、公共绿地和沿河防护绿化带的建设,提高城乡绿化美化水平,加快规划建设北溪河沿岸生态综合整治、文笔山大风车旅游和北台湖洲山詹园项目,凸显科学的生态保育格局。努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巩固广东省生态示范镇建设成果。
依托大项目、大企业,引导关联企业集聚,重点发展技术密集、生态环保、关联度高、带动性强、附加值高的电梯产业、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食品加工业等先进制造业,打造若干行业领先、具有全局带动作用的战略性平台与项目。发挥南区在电梯产业方面的优势,加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发,推进电梯试验塔、电梯检测中心办事处、电梯超市、电梯培训学校的等产业发展,推进国家火炬计划中山电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采取产业链接、技术互助和资本扩张等形式,加强市内外产业协作,完善上下游产业配套,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15年,力争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20家。
2. 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
促进包装、服装、机械、皮革、家具等优势产业的再发展,积极引导企业转变经营方式,鼓励企业开发自主品牌产品,变订单生产向自主产权产品方向发展。选择成长型企业为突破口,扶持搭建创新平台,通过工艺革新、工艺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附加值;改造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促进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以此带动整个行业技术素质的提高。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品推介和品牌宣传活动,开拓国内外市场渠道和销售网络,形成科研、设计、生产、展示、销售完整产业链。
围绕中山市“三个一百”发展战略,重点引进及打造一批服务业优质项目。以永安新城商业中心、红星美凯龙家居生活广场为抓手,建设商业设施完善,市场繁荣活跃,集购物、休闲、娱乐、会议、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核心商圈,构建满足企业经营需求、居民生活需求及旅游购物需求的商贸、商务网络;以珠三角地区有影响力的汽车贸易平台为标杆,打造集品牌汽车专卖、二手车交易、汽配汽修、保养与美容等于一体的汽贸城综合开发项目,配套完善的服务功能区;发挥电梯特色产业基地、汽贸城综合开发项目、红星美凯龙家居生活广场的作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现代物流中心,为社会、企业提供优质便捷的物流服务;整合成熟景区、山水景观、历史文化遗迹、商贸元素等,推动旅游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实现旅游业从景点经营向线路经营转变,从景点开发向板块开发转变,逐步推进国家级5A景区建设。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加强农桥路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用地反承包工作,集中连片农地,发展集约型、规模化现代农业。利用区位优势,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规模化水产品养殖基地。重视粮食生产,进一步加强“一年三造”粮食生产试点和推广工作,扶持超级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拓展农产品流通领域。建立健全农业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
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创新结合起来,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重点突破优势产业中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重点研发推广新能源技术、现代装备技术等先进生产技术。支持企业引进吸收实用技术。
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提高研发投入;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导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良性的沟通机制,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和开发,打造优势产业链,促进产业上下游互动,提高产业竞争力;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的产业,支持企业参与或发起制定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
围绕技术创新、项目推进、产业升级、人才引进、节能降耗、金融支持、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力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业发展政策体系和推进机制。建立与企业定期对话制度,相关职能部门应定期与企业进行座谈,听取意见,了解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构建南区工业发展服务平台,在战略咨询、信息服务、技术交易、融资支持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帮助。
加强和完善人才市场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健全政策措施,完善管理制度,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积极组织举办各类人才招聘会,吸引市内外人才到南区就业创业。加强对人才市场的监督管理,规范人才市场秩序,优化公平竞争环境,引进各类急需、紧缺型人才。积极创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基地,促进广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帮助见习基地完善见习制度,安排指导老师做好见习生带教、日常管理和安全防护。加强技术创新中心、研究中心的建设,以此为载体引进高层次人才,结合区内的电梯产业,培养和引进各类技术带头人,为南区的全面发展实提供坚实的人才资源支撑与保障。
加强党政人才培养,提升执政能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组织高层次人才开展学术考察交流,培养造就一批优秀学科技术带头人。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懂经营、善管理、市场拓展能力强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协会以及各类培训、教育基地的带动作用,通过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途径,大力培养各类农村实用人才,使其成为既懂经营,又掌握现代科技知识,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复合型人才。
树立“抓项目就是抓人才,引项目就是引人才”的思想观念,创新引才引智方法,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通过技术合作、兼职、短期聘用、承担项目或参与主持课题研究等灵活方式,引进南区急需的各类人才和智力,形成灵活便捷的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发挥南区特色产业经济的优势,通过人才交流会、洽谈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各类急需人才。建立南区人才储备库,将南区籍大学生纳入人才库管理,吸引本地大学生返乡就业。设立人才贡献奖和人才引进奖励,对本地由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评比奖励,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单位和企业给予资金补助。
以争创创业型城区为目标,实施创业富民工程,鼓励多形式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鼓励创业者进入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农副产品加工型、贸易促进型、社区服务型和信息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发展创业孵化基地和就业培育基地。力争2015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25万人以上,失业人员再就业15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000人以上,其中培训中级工以上比例由10%提升至30%以上,即6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50人以上;大学生自主创业10人以上。
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实现应保尽保,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平适度、持续稳定的社会保障网。建立完善被征地农民、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力争参保率达到100%。进一步扩大企业养老保险覆盖面,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100%。完善企业职工、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实现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顺畅转移。加快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完善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提高服务社会化水平,使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完善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制度,健全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预警监测报告制度,完善医疗救助机制。稳妥推进南区医院改革,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兴办特色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改制,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合理配置区、社区卫生资源,完善区、社区两级卫生服务网络。到2015年,建成“二院、二所、一中心九站”即:南区医院、北京积水潭中山骨科医院;南区防保所、食品药品监督所;南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区城南、渡头、北台、树涌、沙涌、福涌、马岭、恒美、竹秀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城乡居民筹资、补偿、报销同标准、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
构建以住房公积金制度为基础的城乡居民基本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扩大廉租住房覆盖面。在户籍人口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基础上,摸清低保家庭住房状况,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机制,加大保障性住房需求调查力度,确保符合条件的居民全部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对居住在廉租房的贫困家庭每年给予适当租金补贴,保障低收入阶层租得到、租得起。
6. 创新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
完善流动务工人员积分制度,探索推进社会保障、失业救济、子女义务教育等公共产品的供给逐步向外来务工人员延伸。加强基础性工作建设,夯实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发展根基。不断完善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站)的软硬件设施。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优化服务环境,改进服务方式。建立流动人口信息社会自主申报平台,充分发挥流动人员、用人单位和出租屋主三方的共同作用,鼓励引导自主申报服务管理信息。
1、保障公共安全。
完善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巩固和完善“一圈五区九线”(即由全市20个常设出入口卡哨构成外环防线作为“一圈”,将24个镇区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大警务协作区构成内环防线作为“五区”,由“四纵五横”公路主干线构成串联内外防线的“九线”。)治安打、防、管、控体系,加强对“人、屋、车、场、网、会”的公共安全管理,强化一线警力,推动警力驻社区。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突出抓好交通、消防等安全监管。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增强粮食保障应急能力。
2. 增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和信息共享、风险评估和事故调查、应急处置救援、社会动员和参与、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恢复重建等机制。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群众风险防范意识、应急知识和相关法规教育,增强干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提高全社会防灾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洪减灾能力。统筹规划全区防洪排涝工程,加强马岭水库作为抗咸储备饮用水源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重点配合北台溪河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规划项目,推进内河涌综合整治。密切关注岐江河“一河两岸”整治工作的进程情况,积极配合内河涌清淤整治工作开展,加高加固现有堤防等工程措施,逐步完善与岐江河交接的河涌堤防、涵洞、窦闸的加高加固整治,不断提升水利工程的防灾减灾能力。
六、提高文化软实力
1.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整体规划教育资源配置,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建设教育现代化学校,教育发展与人口总量、结构变化相适应。政府教育公共服务更加完善,财政教育拨款确保“三个优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和实现“三个增长” (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配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健全教师专业成长机制,强师兴校,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党政领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净化社会育人环境行动,激活学科的德育内涵,深化侨乡德育模式,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衔接。
充分利用区内成人劳动技术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进行大专学历教育,2015年,全区18-45岁主要劳动力年龄人口大专学历以上达到15%。重点办好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发挥城南、竹秀园、北台三个社区的市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示范作用;至2015年,渡头社区、沙涌社区、环城社区申报市成人文化技术教育示范学校,全区60%以上的社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达到市级示范标准。积极开展“五类”劳动力培训。
统筹开发、使用社区教育资源,建设与开放文化、体育、科技场所,为居民接受继续教育、丰富文化生活创造条件。坚持在全社会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鼓励公办学校申报省级、民办学校申报市级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单位。
1. 增强文化自觉。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新时期中山人精神,引导市民形成高度自觉的文化追求。推进南区名人、南区发展史、华侨史、商业史研究,深入挖掘历史人文资源的文化价值。加强侨乡文化传统与文化遗产的研究,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修缮,保护和传承富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添砖加瓦。
2. 加强文明城市建设。
持续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巩固和扩大文明城市建设成果,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进一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培育新型居民。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建立和完善企业与市民诚信档案,打造诚信中山。引导市民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建设学习型社会。创新“双拥”模式,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支持、全民共同参与的社会化拥军体系。
3. 壮大文化产业。
培育手模制作工艺、文化传播、创意设计等重点文化产业,在大岸美术馆、云峰画苑、明清建筑家居木雕艺术馆的基础上,推动建设手模制作工艺基地等产业载体,搭建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努力吸引国内外大型文化机构和大型娱乐项目落户,打造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引导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注入文化内涵,提升产品附加值。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保障措施,加强财政资金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整合华通行茶叶批发市场和龙环茶叶商贸城资源,将茶博会(茶文化节)纳入南区文化旅游活动项目。
七、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推进城乡统筹规划、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使用权置换模式,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加快社区集体经济分离步伐,推进农民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大力培育南区后备上市企业,加大对上市企业的扶持和奖励力度,到2015年,力争实现至少1家企业上市。
推广BT、BOT等新型投融资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完善政府投资管理制度,推广代建制等新型管理模式,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深化公用事业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和规范高效的运营机制。
建立健全适应社会转型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机制,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互相衔接的机制,畅通信访渠道,改进群众工作。
2. 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
积极稳妥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民间智库,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通过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将政府相关社会管理和技术性服务职能逐步转移给社会组织,争取在2015年前社会工作机构覆盖全区10个社区,促进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建立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制度,健全社会组织自律规范运作机制,做到诚信执业、公平竞争、信息公开、自律保障制度。
改革和完善城乡基层管理体制,构建有效的社会建设组织体系,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多选用一批学历高、能力强、有专业的人才参与社区工作,提高管理服务能力。提高社会自治水平,健全信息公开、听证、检举等公众参与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的农村社区建设和自治根本,要根据社区发展需要和群众需求,开展各项为民服务活动,特别是把农村生产技能培训、青年就业培训、社区城市意识教育和居民自治活动自动结合起来,提高居民生活品位。开展多形式的和谐企业、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1. 优化政府管理架构。
加强社会管理、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公共服务为重点,按照全市部署推进简政强镇改革。建立和完善权责统一、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服务到位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南区提供体制机制保障。用好经济发展、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民生事业等方面的行政管理职权,进一步增强区的财政支配能力、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优化行政审批程序,探索实施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通过建立单个事项审批标准、多部门联合审批标准等机制,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权力运行。进一步完善网上审批制度,将行政服务在线延伸至社区,推行网上社会服务和政务处理,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全过程网上办理。大力培育社会组织,逐步将财务、审计、宣传培训、公益服务、资产评估、行业评比和机关后勤等专业性、技术性、事务性工作,通过委托或者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依法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建立完善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通过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公推直选和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人才,实现竞争性选拔的常态化。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依据省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人员聘用,改革财政供给和绩效管理机制,建立以事定费的财政投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