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 >

沙涌马氏历史故事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2-11-23 分享:

  马姓原为赵,发源于战国时期赵国(今河北省邯郸),大将赵奢,屡立战功,封为马服君,改姓马服,秦灭赵统一天下,徙六国宗亲贵戚至关中,赵奢之孙马服兴徙到今之陕西扶风。去服而改马单姓(由此沿袭至今马姓祖先牌位均写扶风堂),后代逐渐兴盛,东汉时期伏波将军马援家族尤为著称,南征北战,平定交趾(今越南)之乱。立铜柱、交趾称臣,永不犯境。(至今大多马姓宗祠仍有铜柱家声之对联)历魏晋六朝,隋唐五代,扶风马氏雄盛中原,衍生出西凉、京兆、南阳、襄阳、在平、东平、西河、河中、郏城、潭州、开封等数拾支系。宋、元、明、清之际,更遍布全国及世界各地,人口达1100多万,占汉族人口近百分之二,位列全国姓氏第十三位。

  马姓四十三代传人,开封支系之马端,號直北,河南开封祥符人,二十岁中进士,为宋徽宗朝议大夫。因力挺岳飞抗金,遭权奸秦侩加害,贬官岭南冈州,设官衙于新会金紫坊,一次巡视辖区时发现香山有一三面环山,西北靠海,南邻古官道。环境优美,人口不多宜立村居住的地方,旁有河涌,河底多沙,取名沙涌。

  徽宗驾崩,高宗即位,发觉马端冤情,拟平反,调京任太学监,马端以年老为由婉拒,决定定居岭南,宋孝宗八年(1172),马端去世,临终嘱咐长子持国留居新会,次子持都居潮汕,三子持世携弟璞居沙涌,幼子珪归宗河南,当时长子及三子尚在蓉州太守任上。到宋嘉泰三年(1203年),三、四子始正式分居沙涌,宋绍定年(1229年),马端曾孙会龙中进士,官封工部侍郎,历经数拾年经营,沙涌形成略具规模之小村庄。

  南宋末年,北方少数民族兴起,蒙古忽必烈统率之军队,屡犯宋境,宋帝被迫节节南下。宋端宗一年(1276年),宋军无法抵挡元军南下,端宗节节南退,移居沙涌,设行宫于旧臣马会龙家宅(会龙为马南宝生父宋德佑年公历1275年去世),南宝献粮劳军,并组织族众联络各路人马,组织义军勤皇,宋祥兴三年(1280年),由于汉奸张弘范叛变投元,并亲带元兵于新会厓门海上与宋军决战22天,宋败而灭亡,南宝殉国,元兵为报南宝勤皇抗元之仇。实施逢马必杀,沙涌成为废墟,族人四散逃亡,烧杀风潮过后始回里。在元朝89年的高压统治下,族人只能忍气吞声,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明洪武六年(1373年),明朝政府知悉南宝事迹,着令族人于南宝故居遗址建立家祠,以作表彰纪念。那时虽仍以农耕为生,但生活已比元朝有了很大提升。到清代中后期,官场腐败无能,经济日渐式微,鸦片战争前后,对外割地赔款,对内极力压榨,生活越来越苦,不少族人被迫离乡背井签下卖身契,远渡重洋,说是去金山,实为到那边开矿,修路做苦工,在洋工头眼中连狗都不如,动作稍慢,皮鞭侍候,劳累病死者时有所闻,契约满期获自由身者只是小数,此仍第一代之先侨。

  他们期满后,手头上只有极少量卖身几年省吃俭用积聚下来的工钱,没文化,在当地只能从事垦荒种植,洗衣饲养等低级工作。在这批先侨中,沙涌有马在明,因目不识丁,无法写信回家,只能请托期满不留居居该地而回乡之熟人,携带少许微薄工钱回家作平安口信、五年下来,累计也有200元。1880年,其子马应彪16岁之际,母亲告知他,应该到“金山”帮忙父亲,并交给他其父历年托人带回之200元作路费,于是马应彪走上“金山”之路,几经艰辛,历时数月,到达其父原先所在之矿场,始获知其父自卖身期满后已赴另一个地方谋生,此时身无分文,陷入绝境,幸几位中山先侨同情他之处境,收留他一起开荒种菜,始渡难关。由于不懂言语,无法和当地人沟通,所种之菜只能贱价卖当地人,由他们加价发售。见及此,马应彪自念年轻,易学,向种菜之同伙研讨,由他到一土人小店无偿打工一年,条件是教会日常会话,一年后当地多了一处由华人小伙以英语卖菜之地点,生意滔滔,热闹非凡,不单合伙种的菜供不应求,连其他华人委托代销的,也不单能卖好价钱,而且菜如轮转,口口相传,不久连邻近小埠华人之果菜也运来代销,且越来越盛,总结一条只是诚信,所收费用不多,而且所卖价钱比往日各自销售更高。

  经合伙人商议,决定办一类似果栏性质之小店,既代购代销,也以合理价格收购,立足本地,逐渐走向外地,此乃永生果栏之前身。短短两三年,该小店的业务大发展,连干果,杂货,甚至连斐济的香蕉,水果也采购到澳洲开售。由于诚信经营,价格合理,深得澳洲各界认可,生意越做越大,更发展到开设永生金山庄,方便华人向国内家属投寄家书,寄返家用。接着在香港设立先施百货,再向广州、上海等城市发展,开办酒店、化妆品厂等诸多项目,在上海、广州、港澳、中山等大力兴办、捐赠、教育、福利事业,成为举国闻名之大公司之一。

  另一方面,早在澳洲奋斗之初,马应彪已接受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参加革命活动,并支持革命经费,成为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的庶务处长及筹饷委员。民国政府成立初期,孙中山本拟委他官职,他以革命已成功,我等一介粗民,何德何能而婉拒,而坚持实业救国之路。在发展先施公司以外,组织带领华侨,改变沙涌面貌,独资捐建当时中山唯一的沙涌公园、幼稚园、在明女校,倡导华侨扩大重建宗祠,创建沙涌学校,铺设当时沙涌独有的五排石板大街,设立沙涌公益社,购置救火水车,资助扶持贫困村民,建立石岐岐江医院、世光学校,捐建岭南及中山大学、岭南农学院。

  在他倡导下,抗日战争前及抗战胜利后,华侨纷纷回乡建房。“文革”结束,改革开放,村民生活普遍提高,彩电、冰箱、电话、手机已非常普遍,由马眼塘到南源堂的路边停满一字排开的小车,在历史的长河中,特别在近代,造就了沙涌马氏许多知名杰出人物,下段将一一介绍。


2022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