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4-07-11
第一节 土地资源
南头地貌类型由基水地及水域组成。
明代,香山东北部海面淤积加速,沙洲不断增加,形成“东海十六沙”,其中的坡头沙就是现在的南头镇。南头、汲水、民安、华光等村。至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有人耕作形成耕地。
基水地是原为沙田地区的低洼田,经过挖田为塘,培泥成基的一种特殊的经济作物耕作方式所形成的人为地貌类型,基面种植桑、蔗、蕉等经济作物,鱼塘既能养鱼,又可作为基面灌溉水源,全镇耕地面积约4万亩。
基水地土壤母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物和滨海沉积物,后经人工挖塘堆基而成的人工堆叠土。根据成基时间、土壤肥力、质地等条件而划分泥肉基、粘土基、泥骨基、沙质基等土种。其中以泥肉基的肥力最高,这种基是在低洼地,地下水流缓慢,并有大量淤泥沉积的地方形成,土质油润,有机质多,加上精耕细作,每年均上塘泥2-3次,所以耕层深厚,肥分较高。泥骨基是基水地较差的土种,多分布在围头或孤墩等瘦瘠地方,由于成土时间长,粗耕粗作,施用有机肥少,土质粘重,肥力较低,许多有30年以上老基、高基、窄基(俗称瓦筒基)都属此类土壤。
南头地处珠江三角洲,境内水网稠密,河网密度0.9至1.1公里/平方公里,黄圃水道、鸡鸦水道、桂洲水道环绕周边,水域面积不少。
1972年南头公社组织1000人到三灶湾围海造田,在荒山上劈山炸石,向海滩投下石方9万多立方米,筑起石堤7公里,建起5米宽水闸3座,石堤于1978年合拢,共围海造田2700亩,属磨刀门垦区。1984年珠江水利委员会根据对磨刀门整治规划的要求,全部转让给珠江水利委员会统一经营。
第二节 水资源
南头镇境属珠江出海口淤积平原,地势平坦,西北稍高,东南偏低,河滩纵横交错。鸡鸦水道、黄圃水道、容桂水道横贯全境。
鸡鸦水道北接容桂水道,西岸北起东凤、阜沙;东岸北起南头镇、马新联围、和民三联围,在大南尾与小榄水道汇流,注入横门水道出海,全长33公里。该水道宣泄西江洪水,两岸成为中山市的防洪地区,鸡鸦水道是南头镇人民食用水源。
黄圃水道西接鸡鸦水道,东至三星围口接洪奇沥,全长11公里,是黄圃、南头农田的排灌河。
鸡鸦水道中山糖厂以上河段水质感观性尚好,有机质、氨、氮和耗氧有轻度污染。八十年代以后,工业逐渐兴起,污染慢慢扩大,加上生活垃圾的污染,以至围内水质恶化,已不符合食用水及农业灌溉标准。九十年代后期,环保意识逐渐明确,围内一些主要河涌的水质已开始好转。
第三节 水产资源
南头是珠江三角洲中的一块肥沃土地。鸡鸦水道、桂洲水道、黄圃水道环绕周边,密集的水网达0.9-1.1公里/平方公里,水网属西江水系,除了方便灌溉农田外,还有丰富的水产资源。
虾:南头有句俗话说“清明虾,拜(跌)倒拿一揸”,是形容清明时节,正是河虾繁殖时期,河涌沟壑,到处是虾,到了夜晚,用电筒往河水里一照,水边上犹如一盏盏小灯,那是伏在涌边的虾眼反光。农民们随意用虾缯在河涌里趟两个小时,十斤八斤虾的收获就不算多。洪水季节关闸后,有少量河水从闸外流进闸内,只要在有生水处放一张网,一夜下来,总有十多斤虾跳进网内,且只只虾都是通身透明、满腹虾卵的。
黄鱼:南头水域盛产黄鱼。夏天到,西江开始进入汛期,河水呈黄色,黄鱼开始多起来了。南头水域产的黄鱼如手掌一般大,鳞细,呈银黄色,通身有些黑斑点,骨丝多,但味道鲜美,香甜。农民们用胶丝流网黄鱼,一夜下来,多的能有一百斤左右的收获。
鲥鱼:南头水域产一种淡水鲥鱼(俗名三黎鱼)。淡水鲥鱼肉嫩滑、鲜美、香甜。虽然骨丝多,但那种鲜味让食客过齿难忘。夏天到,南头水域鲥鱼肥,但产量不多,鱼个体约在2斤左右,若用苦瓜煮鲥鱼则是味道鲜美又能消暑散热。现时由于水质污染,淡水鲥鱼已成极品,市场若有新鲜淡水鲥鱼卖,价钱在一斤千元左右。
风鳝:冬天一到,有渔民在鸡鸦水道立网捕风鳝。风鳝与塘鳝及一般河鳝的风味不同,风鳝只产于冬天,它的肉肥美而不腻,爽脆而味道鲜香。北风起,立网的渔民每天可捕捞到十多斤至几十斤风鳝,直到冬天结束,捕捞到最大的鳝鱼(鳝王,最大的有十多斤重)后结束,就要等到来年再捕捞了。
杂鱼:一年到晚,南头水域水温适中,适合各种鱼类、贝壳类生长繁殖,鲈鱼、鲥鱼、草鱼、鰎鱼、笋壳鱼、白饭鱼、龙舌鱼等均有出产,但数量不多。河边泥坦地中有白头蚬,花螺等。
第四节 主要农产品
南头的塘鱼品种以四大家鱼(鳙、鳊、鲩、鲮)为主,遍地基塘的自然环境,蚕吃剩的桑枝叶及蚕屎、蚕蛹又可以作为四大家鱼的优质饲料,造成了塘鱼养殖的有利条件,塘鱼是南头四大经济作物之一。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队经常组织青壮年社员摇着大船,划着小艇远征到番禺的万顷沙等地割草搬回来作为塘鱼的主要饲料,因此南头出产的塘鱼质优。
八十年代,南头开始出现平均亩产1069斤的高产鱼塘。1988年中山市广利罐头厂在南头建成投产。该厂生产的“飞越牌”豆豉鲮鱼罐头等鱼罐头系列产品,充分利用了南头的鱼产品作原料。在国内,除西藏、青海外的其它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飞越”牌系列罐头产品的销售网络。产品甚至远销海外。
九十年代,高质、高值、高效的“三高”农业使南头的塘鱼生产出现了新局面。风鳝、桂花鲈、生鱼、乌鲚、甲鱼等的养殖,增加了南头塘鱼的新品种。
蚕桑作为南头经济作物区的农业特色之一,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很多家庭都是种桑养蚕的,那时候所产的蚕茧多数都运到顺德桂洲、容奇去卖。
六十年代,中山小榄建起了中山丝厂,在东凤成立了南头茧站,南头所产的蚕茧都交到南头茧站收购。
六、七十年代,除了家庭养蚕外,南头每个生产队都建有集体养蚕房,蚕室用竹杉搭架挂上泥作墙,屋顶用蔗叶盖顶,地是泥地。这种房子冬暖夏凉,很适宜用来养蚕。
1979年,南头的蚕桑生产达到了顶峰,南头建起上千工人的南头丝厂,南头产的蚕茧都由南头丝厂加工成为蚕丝。
到了八十年代,由于养茧成本增加,加上工厂开始增多,工业污染严重地影响了养茧业,蚕桑生产逐年缩小,到九十年代就基本消失了。
甘蔗曾是南头的主要生产作物,在南头的种植历史长且适应本地基水地的地理环境。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南头是中山主要的产蔗区之一,所产甘蔗供应中山糖厂作制糖原料。
南头甘蔗生产着力于品种改良,七十年代中期粤糖57/423是主要当家品种之一,至八十年代粤糖63/237是甘蔗的主要当家品种。除当家品种外,其它优良品种也很多。如:新台糖10号、1号、粤糖81/3254等。1980年,南头甘蔗亩产达5.75吨,总产达21800吨。
中山市广利集团公司生产的飞越牌水产系列罐头是以南头鱼产为原料的,有豆豉鲮鱼罐头、大鱼罐头、凤尾鱼罐头及龟苓膏罐头、花旗参茶饮料及饼类等。鱼肉罐头及饮料年产各2万吨。产品以外形美观、用料上乘、质量保证而远销国内外,多次荣获国家、省优质产品奖,成为南头镇的特色产品。
1986年6月,南头镇汲水村办起了中山市南头镇乳酸饮料食品厂,生产“健乐牌”乳酸饮料。由于生产时严格按照配方,用料上乘、质量保证,因此产品销量很大。同时,“健乐牌”乳酸饮料在北京注册商标,在昆明电视台及沈阳电视台作了广告宣传,“健乐牌”乳酸饮料名声大振,销量大增,产品远销本省的汕头地区,东北的沈阳、长春,西南的昆明等地。沈阳、昆明甚至成为“健乐牌”乳酸的集散地。到南头购买乳酸饮料的大型卡车在健乐乳酸饮料厂门排成长龙。“健乐牌”乳酸饮料最畅销时要先交订金,三个月才能提到货。到1991年,南头镇共有乳酸饮料厂32家,南和西路成为南头镇乳酸饮料一条街而闻名遐迩。
后来,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厂与厂之间陷入无序竞争,争相降价,偷工减料,质量低劣,买家投诉不绝,南头乳酸饮料信誉大跌,致使不少厂家无法经营。1993年,南头乳酸饮料走下坡。1994年南头乳酸饮料已基本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