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沙溪镇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3月1日在中山市沙溪镇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沙溪镇人民政府镇长 陈顺葆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代表沙溪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镇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一个核心、六大战略、十大任务”为指导,以建设幸福和美沙溪为目标,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改善民生,实现了沙溪科学发展新跨越。
一、经济实力稳中有升
全镇生产总值100.3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增长11.1%;税收收入12.04亿元,增长-0.8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8亿元,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8亿元,增长14.5%;固定资产投资39.1亿元,增长18.9%;实际利用外资3002万美元,增长13.33%;居民人均纯收入1.9万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1.71万元,增长12.5%;各项存款余额127.7亿元,增长9.94%;各项贷款余额66.99亿元,增长27.48%。
二、产业升级取得实效
坚定不移调结构抓创新,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54.84亿元和43.16亿元,增长5.9%和19.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打造产业集群成效明显,被授予“中国服装产业示范集群”、“广东省服装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集群”和“中国红木家具之都”称号。规模以上企业支柱作用明显,占工业总产值87.26%,其中服装业占工业产值72.9%。霞湖世家、奇尔斯丹等企业危中寻机,逆势扩张,实现增资扩产。积极引导企业上市,柏仙多格启动IPO前期工作。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转制,全年个转企738户,完成年度任务的130.24%。金融工作创新发展,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启动村级金融服务站建设。
三、民生事业全面发展
镇财政支出4.17亿元用于民生事业,增长28%。全面落实十件民生实事:一是排涝改造工程。圆满完成年度排涝改造任务,投入1800万元完成东南片排水工程,铺设主干管道3800米,有效缓解新濠路“水浸街”问题。二是创业富民工程。新增就业1812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20.8%;自主创业18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1.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8人。三是绿色沙溪工程。投入30万元建成首期绿道,投入330万元升级改造主干道绿化,大幅提升道路的绿化品位档次。投入3000万元完成污水管网二期工程。投入120万元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四是普惠学前教育和校安工程。投入学前教育发展经费500万元,帮助3所民办幼儿园成功转制;完成理工学校、港园小学等6所学校18幢共39049平方米的校舍加固工程,校安工程任务全面完成。五是社会保障工程。100%完成年度非本市户籍大中专院校学生基本医疗保险扩面任务,实现沙溪理工学校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全覆盖。扩大门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4126名企业职工参保。六是医疗惠民工程。医疗惠民取得新突破,隆都医院新门诊大楼顺利封顶。七是平安沙溪工程。完成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二期工程,投入1100万元完成消防大队营房主体工程。八是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完善镇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展览馆、村(居)文化室等。举办各种文化活动246场次,放映公益电影180场次。九是全民健身工程。投入472万元升级改造镇体育场,建成10分钟健身圈。十是安居工程。投入2000万元建设公租房150套。
四、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进一步优化路网,畅通沙溪工程取得实效。建设改造新濠南路等7条道路,较好维护宝珠东路、星宝路等道路,投入使用道路交通智能监控系统。城镇绿化、美化工作成效显著,完成星宝路、隆兴南路、奕豪路等绿化改造;植建“中国女乒林”、“勤政林”等冠名林26处,全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3.4%,人均绿地面积15.31平方米,超市平均水平。加大环境整治与巡查力度,镇容镇貌得到不断提升。圆满完成2012年雨污分流任务,元亨里雨污分流试点工程、圣狮雨污分流、西北片污水和污水管网二期工程顺利竣工,三期工程已立项。
五、“三农”工作成效显现
传统农业加快向高效农业、都市休闲农业转型,村组资产总量不断增加,农民不断增收。全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59亿元,增长10.6%,其中,濠涌增长30%;全镇土地发包收入增长28.3%,物业经营收益增长7.9%;农民人均收益分配2003元,增长13.5%;村集体为农民支付城保3463万元,支付医保1467万元。现代花木产业加快整合升级,云汉花木基地成功申报省现代农业园区;改造中低产农田,建成港园村3000亩无公害水产基地及圣狮村、象角村两个市级“放心菜生产基地”。实施村务“四民主”工作法和“8本簿”管理办法,制度执行力度、合同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力促村组“资金、资产、资源”底数清晰化、管理精细化、经营高效化、监督高效化。落实各项支农惠农资金1800多万元,其中800多万元用于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全面推进“路面硬化、路灯亮化、河涌净化”工程,农路“硬底化”总里程达28.3公里,整治1900亩基塘,改造云汉桥等5个桥涵。完成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四规合一”,启动村级规划修编。完成省市宜居乡村创建任务,龙瑞“人文历史名村”、元亨里“自然生态”秀美村庄、云汉“殷实宜居”秀美村庄等创建工作有序推进。高标准落实省市扶贫开发“双到”任务,全部完成对口帮扶陆丰市两村共438户脱贫工作。
六、文化强镇加快建设
创建全市首个领导干部“尚德养廉”修身学堂示范点,建立修身学堂40多个,高分通过全国城市文明指数测评。国民教育优质发展,全镇优质学校覆盖率近九成;龙山中学创建为国家级示范性学校,本科上线连续九年创新高;溪角中学创建为市一级学校,初中教学质量再获全市一等奖;与大专院校战略性合作深化,沙溪纺织服装学院建设工作进展顺利;成功创建为省社区教育实验区。本土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共获国家级奖项4个、省级奖项5个、市级奖项103个;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龙瑞成功申报“省第三批古村落”,“沙溪传统饮食”、“三月三”等被列入“市第四批非遗保护名录”;沙溪饮食文化荣登央视大型纪录片《走遍中国》,成功举办“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沙溪”活动,提高沙溪美誉度和知名度;惠民体育长足发展,完成镇村文体设施“提档升级”;成功举办第二届镇运会;组队参加市青赛,乒乓球、摔跤、田径、女子篮球等多个项目连摘桂冠。
七、社会管理创新局面
深入推进平安沙溪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监工作位居全市第四。完善社会治安打防控管机制,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扎实开展“三打”工作,优化营商环境,维护群众利益,获评市“三打”工作先进集体。创新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成立网络舆情小组,积极应对网上舆情。圆满完成维稳百日防护期工作任务,实现到省进京零上访。成功处置“6.25”聚集问题,将“坏事”变“好事”,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新路子,创新开展新老沙溪人融合工作,以龙山村、龙瑞村为试点,选聘优秀异地务工人员担任村委会“特别委员”,成立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促进新老沙溪人共同参与村居服务管理,获省、市肯定并积极推广。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加大社工队伍人才培养力度,逐步完善社工队伍。引导社团组织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公益活动。成立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推动基层自治深入发展。以圣狮村为试点,建成农村社区建设综合服务大厅,推行社区管理“2+8+N”模式,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加强和创新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强化“积分制”管理,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一证通”制度,促进社会融合。
八、社会各项工作齐头并进
深入开展社会各项工作。全面完成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工作,承接事权1000多项。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为87.57%,获市公共卫生先进奖和社区卫生先进奖。档案工作成效显著,获评市档案馆目标管理一级单位、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镇、市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先进单位。扎实开展统侨工作,全年接待海外华人、旅外乡亲2000多人次,接受华侨捐款514万元。工会、妇联、共青团、统计、物价、食药监、武装、监察、审计、老龄及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国土、国税、地税、工商、自来水、供电、检验检疫、交警、法庭、银信、保险、通讯以及商会、协会等工作也都取得新成绩。
2012年是我镇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面临的困难与经受的考验空前严峻,我镇又经历了一些群体性问题和其他社会矛盾频发带来的多重压力。面对困难与挑战,全镇人民迎难而上,同心协力,共克时艰,积极化危为机,在非常之年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这是镇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镇人民锐意进取、艰苦拼搏的结果,是海内外乡亲及社会各界鼎力支持、无私相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沙溪镇政府,向全镇人民、向在我镇工作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沙溪人,向所有关心支持沙溪发展的海外、港澳台乡亲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沙溪还处于转型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作为中山经济重镇,沙溪原有优势逐步减弱,新的优势尚未形成。发展不快、后劲不足仍是我镇面临的首要问题,其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增长不足,招商引资开花多结果少,缺少骨干企业和新增大项目;城镇化进程还需加快,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统筹城乡发展任务繁重;农村发展不平衡,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此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城市管理效果还不明显。对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探索,勇于实践,积极寻求破解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