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 >

【沙溪隆都医院专科天地】注意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信息来源:中山市沙溪隆都医院 发布日期:2023-10-24 分享:


图片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RSV感染是造成婴幼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因素,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尤其对早产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原发免疫缺陷的婴幼儿造成的疾病更重。此病四季可发,在气温交替季节发病率高,近期沙溪隆都医院肺炎住院病患明显增多,快速呼吸道合胞病毒IgM检测阳性率明显增高,已有一定流行趋势,应当引起家长的重视。

图片



图片



图片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以表现为症状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或中耳炎,也可以表现为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与患儿的年龄、基础疾病、环境暴露因素及既往的呼吸道感染史有关。

儿童早期RSV感染多局限于上呼吸道,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等。查体鼻黏膜、咽部球结膜、鼓膜等处可见充血、水肿等现象。

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 ,多见于婴儿及< 2岁儿童,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初通常存在2 ~ 4 天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鼻塞和流涕,之后很快出现下呼吸道症状,出现咳嗽、喘息,进一步加重出现呼吸急促、呼吸费力和喂养困难等。查体可以发现鼻扇、三凹征等)严重时出现发绀,听诊呼气相明显延迟,可闻及双肺广泛哮鸣音及湿罗音。严重时伴有心动过速和脱水征。


大多数感染患儿能完全康复,不遗留后遗症。但婴儿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患儿出现哮喘的概率约是健康婴儿的4倍,感染后临床表现往往更重,出现呼吸系统后遗症的比例较高。常见的表现为持续喘息或哮喘、活动耐力下降等,且这种肺功能的受损可以持续10年以上。

图片



图片



图片

呼吸道合胞病毒主要通过鼻咽黏膜或眼黏膜接触含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传播。直接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但飞沫和气溶胶也可引起传播。洗手和接触防护是预防传播的重要措施。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永久性免疫,不能保护儿童免于再次感染。因此,流行病高发季节请多加防护。守卫儿童健康,隆医儿科保驾护航。

中山市沙溪隆都医院

【儿科门诊】
8:00-12:00
14:00-17:00
综合楼二楼

【儿科夜诊】
18:00-22:00
急诊一楼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