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中,沙溪镇龙瑞村一片沉寂多年的土地上响彻机械轰鸣。随着沙溪首宗村集体自主“商改工”项目——龙瑞智造产业园正式破土,这个曾创下“亿元村”辉煌的岭南古村,正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在低效用地改造中蹚出集体经济发展新路。镇党委书记黄景辉,党委副书记、镇长刘威良,党委副书记黎宇彬,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彭泳勇,副镇长符文俊,市派驻沙溪镇工作组成员、镇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龙瑞村“两委”成员及项目施工单位代表参加了动工仪式。 事非经过不知难。在动工仪式上,龙瑞村党委书记刘锦源难掩激动:“两年前这里还是零散的小商品市场,40多亩土地如同‘沉睡的巨人’。容积率0.13→3.5,年租金20万→超千万,这几组数据是我们决定‘商改工’的底气所在。”作为全镇首个吃螃蟹的村级“商改工”项目,村民表决通过率高达98%的背后,是村集体对“‘工改’即出路”的深刻共识。 项目改造前航拍图 这个总投资超4亿元的现代化产业园,将把建筑体量从5600平方米提升至14万平方米,“向天空要效益”,相当于在原有土地上“垂直生长”出25倍产业空间。值得一提的是,龙瑞村在项目规划之前就同步招商,积极主动对接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龙瑞,将带来2.1亿元年产值,让村集体经济从“收租模式”转向“产业造血”。 项目效果图 “这不是简单的推倒重建,而是村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再造。”沙溪镇党委副书记黎宇彬在现场致辞中算起改革账:“项目不仅实现村集体收入翻倍增长,更预留20%的公建配套空间,配套建设的人才公寓将反哺人口素质提升。”当土地效能、产业层级、人才结构形成正向循环,乡村振兴就有了不竭动力。 自“工改”以来,沙溪镇坚持全盘统筹,全镇党员干部、企业家、群众等同题共答,用足用好“工改”政策,累计整理超1500亩低效工业用地,检查并处置“小散乱污”场所超3000家,一揽子解决土地碎片化、产业布局分散、设施安全隐患等问题。工业项目容积率从小于1.0提升至3.0以上,推动46个工业项目落地竣工,拉动工业投资30.4亿元,成功招引52个企业签约项目,总投资额高达114.16亿元。沙溪正通过“工改”唤醒沉睡资产、重构产业基因,让曾经“手无寸土”的“老镇”在新质生产力浪潮中重获新生。 春江水暖鸭先知。站在湾区产业变革的潮头,沙溪镇正以“工改”之笔破解土地瓶颈:东部繁荣的商贸区将打造成时尚消费新地标,中部发达的中心区将建设成为智能制造集聚区,西部产业更新区将聚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当更多“龙瑞故事”在这片热土上演,中山村级经济的造血密码,正在破旧立新中愈发清晰。